求《我与绍兴的故事》高中作文一篇 800字以上 好的追加分 急求

如题所述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社会读书做官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绍兴因读书而做官的人,历史上不胜枚举。对书香门第的男孩子,人称“小官人”,即未来的“官人”。“小官人”既是尊称,也是爱称。

绍兴这地方,读书的风气很盛,天蒙蒙亮,河边,树下,学龄儿童捧着书本在默读、朗诵,除了规定的课本外,还有不少课外读物,如唐诗、宋词、《幼学琼林》、《三宇经》、《古文观止》、《秋水轩尺牍》等等,对唐诗背诵如流,似懂非懂,朦朦胧胧,俗语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但许多人事后体味,幼年读的书,常能长期留于脑海,犹如电脑的存贮。“读书百遍,其理自见”。幼时不知其深切伪涵义,长大成人,历经沧桑,坎坷曲折,渐渐领悟书中的意境,“史接千载,视通万里”,蓦然沉思,豁然开朗。书从来不会白读的,有播种,才有收获。
绍兴人的读书与习字练书法融为一体。五六岁的小孩开始认方块宇,随即习字,从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字”开始,继则抄“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宇越写越好,启蒙读物也就深印脑海。练字的同时,心也就静下来了,书也更读得进了,相辅相成。在乡间读书人家,随便找几个人来,几乎都能写得一手好字,颜、柳、米、王各体都有,真可谓野有遗才。

绍兴人讲究读书要读出乐趣来。一是讲究朗读,不仅读出声调韵味,还读出起承转合、文章气势来。琅琅书声中,犹如吟唱一曲曲令人难忘的和美乐章。当读到《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学童们一个个摇头晃脑地浸沉在那文中的意境里。二是讲究对仗,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个黄鹂”与“一行白鹭”,“窗含西岭”与“门泊东吴”,“千秋雪”与“万里船”对仗工整,启人师法,这种研读,使人情趣盎然。同时提倡同学间对课,如“小江桥,桥面圆,圆如镜,镜照山会两县。”对日:“大善塔,塔头尖,尖如笔,笔画五湖四海。”“小江桥”与“大善塔”是绍兴县城里的地名和景点。三是前后联相对应,甲同学吟上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乙同学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乙同学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丙同学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接得对的同学受人称赞,他有权利向任何同学提问,包括男女同学可以相互提问,那时封建思想禁锢,男女同学不大相互提问。这种前言接后句的提问,也是一种竞赛,答不出也没关系,别人可以接上去,此起彼伏,欢声四起。激励同学们多看、多读,成为一大乐趣。

学习中老师们还善于用当地历史上名人的故事来激励莘莘学子。老师说:“各位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绍兴什么最出名?”一位学生说:“黄酒。”老师含笑说:“算你对,不过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另一位学生说:“绍兴师爷。”老师说:“接近哉,再想想看。清朝灭亡后,师爷没有哉。”

“人才。”老师眉飞色舞:“对哉,对哉。”老师接着发了一段议论:“我们绍兴这地方,自古以来,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鱼米之乡,酿造之都,旅游胜地,禹王陵、兰亭,闻名全国,诗人贺知章、陆游,画家徐渭(文长)、陈老莲都是名士,清朝二百多年中造就大批绍兴师爷,大多是维护封建社会的文人策士。封建社会败落,他们感应最为敏锐,得风气之先。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最早觉醒的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绍兴师爷的后代,有智谋有胆识。他们很多留学外国,能跟上世界的潮流。这一时期就涌现出革命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文学家鲁迅,教育家蔡元培,经济学家马寅初……”
学生们一个个神情专注凝神而听。
老师表示抽空细讲他们的故事。
那时学校里的老师半数左右并非专职小学老师,而是在外地工作的很有学问的人才,如钱庄、银行的经理、襄理,工厂的工程师,报馆、出版社的编辑,甚至大学教员,因回乡避难,临时充当家乡小学的老师,阅历不同,视野开阔,讲课生动活泼,内涵丰富。
“你们知道不知道五四运动?”“噢,不知道。”老师就讲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五四运动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主要主张:要民主、要科学,这是救国的良方;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积贫积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腐败透顶,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北洋军阀混战,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要在巴黎和会上签卖国条约,五四运动一爆发,挫败了屈膝投降活动。外拒强权,内惩国贼,五四是中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影响深远。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就是我们绍兴人。老师说:“蔡元培是教育家,也是学问家。我们要学习蔡元培,像他那样有出息,做爱国爱民的学问家,就要从小立志,好好学习。”

“你们晓得不晓得鲁迅?”“晓得咯。”鲁迅是思想家、文学家,写小说《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杂文千百篇,约几百万字,文章写得好,对封建思想猛烈抨击,要让思想冲破牢笼。鲁迅也是绍兴人,留学日本,学医的,后来从电影里看到日本人杀中国人的头,中国人还围着看热闹,思想麻木到这种地步,鲁迅气极了,决定回国,觉得医治中国人思想上的毛病比医治身体上的毛病还重要,于是写杂文、写小说,唤醒民众。“我们要不要向鲁迅学习?”
“要!”学生齐声应着。
鲁迅也是绍兴师爷的后代,但他的思想好,做人要为老百姓谋幸福。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现在各位小朋友,大家都叫你们是“小官人”,大起来(长大成人)无论做不做官,总之要爱国爱民,要做道德高尚,学问精深的人,那才是有出息。老师还兴致勃勃地讲马寅初青年时卖牛去国外学习的故事。在日积月累中,老师们列举了当地名人忧国忧民,勤奋求学的故事,启迪童蒙,在莘莘学子的心田里播下道德学问的种子,这何尝不是影响深远的劝学篇。

绍兴人好读书,读书人多,好学成风。历史上曾经造就了声名远播的“绍兴师爷”人才群。“存在决定意识”,绍兴师爷曾经是封建王朝的智囊,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也感受到封建王朝行将没落的历史趋势,他们的后代子孙或学生,却站在时间的前列,成为新时代启蒙者,新社会的领路人。这批杰出人才中有投身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秋瑾、徐锡麟、陶成章,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有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有科学家竺可桢,有经济学家马寅初,有历史学家范文澜,外交家邵力子,出版家胡愈之……在近现代史上,在
约半个世纪左右,绍兴这地方涌现出那么多人才,群星灿烂,说明绍兴人崇尚知识,与时俱进,洞察世界形势,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值得我们后人好好继承,大力弘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