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演义,一直不明白关羽为何自作主张单独北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首先我认为绝不是关羽自作主张单独北伐,这是逆龙鳞之事,亲儿子也不行。

如果非要按三国演义说的解释的话那先请看当时关羽所管辖部分荆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我们不难发现当时荆州分为三块分别被孙权 刘备 曹操三个集团占据 而刘备集团占据的以江陵为主的部分地区如果在战时想要获得益州本部的支援只有依靠长江水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江水路被孙权集团封锁,那么江陵等地就等于孤立无援变成一块飞地。而如果关羽能夺取并且坚守住襄阳 樊城等曹操集团占据的北部荆州地区就可打通汉中至荆州的汉水水路 并且更牢固的控制汉中至荆州的陆路 这样关羽部不管是对抗曹操还是抵御孙权都将更有把握。

关羽并没有自作主张单独北伐,他对襄樊的作战,应该是一次奇袭。关羽是在有利的战机下,对襄樊的一次攻击,并没有北伐那么大的目标。只是在后来水淹七军后,关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才让人感觉他的进攻是北伐而已。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对蜀汉的战略计划做了规划。第一步是占有荆益,接下来就是一段休整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积蓄力量,搞好内政,对外结好孙权。第二步才是两路北伐。这两路北伐,一路由刘备率领攻打秦川,另一路由关羽率领攻打宛洛。

不过,这第二步计划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天下有变。这个有变其实大家都心照不宣,就是曹操之死。刘备和诸葛亮都自认不是曹操的对手,只有曹操死后,刘备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曹操年纪已经大了,刘备和诸葛亮应该是能够等到这个机会的。


我们看关羽出兵襄樊的时机,就可以看出,关羽的出击是不符合北伐的条件的。当时刘备刚占领汉中,进位汉中王。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开始内部的建设,在蜀中征发民夫,修建基础设施。而当时曹操还健在,对孙权的外交工作也没有开展,这个时候,只是《隆中对》里两个计划之间的缓冲时间,还不具备北伐的条件。

那么,关羽为什么要发起对襄樊的攻击呢?这是因为关羽的战役形势很好,关羽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难得的战机。


在当时,刘备夺取汉中后,派刘封和孟达攻下了上庸。上庸和襄樊有汉水相通,能够从侧翼威胁襄樊。而曹操的主力还在从关中撤退的途中,由于曹操的身体状况问题,撤退十分缓慢。曹操的主力和他一起,一直滞留在关中。

而襄樊的曹仁,刚刚对附近的叛乱进行了镇压,兵力受到一定的损耗。并且由于曹仁的轻举妄动,使得曹军也很疲劳。当时曹操的手下谋士就对曹操说道,曹仁的举动过于轻率,可能会对襄樊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羽出兵襄樊,是有着仔细的考虑的。首先关羽被刘备封为前将军,假节钺。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关羽就有了发动战役的先斩后奏的权力。同时,关羽也拥有了调动指挥附近军队的权力。如果关羽能够得到上庸军队的配合,胜利的概率更大。

而在襄樊地区,虽然曹军可能会派兵增援,可是直接的曹仁守军也不过是刚刚平叛,兵力疲惫的七八千人。关羽率领三万多人对他进行攻击,再加上上庸军队的配合,是有胜利的把握的。


其次,襄樊对于江陵十分重要。在兵要地志中说道,襄阳和江陵之间陆路相连,如果江陵没有襄阳的掩护,就会处于敌人的兵力威胁下,防守极难。从这一方面来说,夺取襄阳对守卫江陵十分重要。

而且,由于上庸被蜀汉夺取,如果关羽夺取了襄樊,就可以使荆州和蜀中多了一条联系的通道。有了战略纵深和两条通道的荆州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


第三,关羽的军队不仅仅拥有步兵,他还拥有一支精锐的水军。这支水军是曹军无法匹敌的。关羽拥有这支水军,就可以控制汉水水面,隔断襄阳和樊城的联系。这样,至少关羽如果作战不利,也可以集中兵力攻打位于汉水南岸的襄阳。

如果拿下襄阳,那么襄阳和江陵联为一体。和襄阳一江之隔的樊城就难以守住。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攻击,关羽就有可能攻下樊城。拥有襄樊的关羽,战略形势更为良好。这也为下一步北伐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即便是没有拿下襄樊,由于有水军的掩护,关羽也能够全身而退。在现实中,关羽撤兵的时候,也确实是由于水军在汉水上的封锁,曹军对关羽的军队只能望洋兴叹。正是有了这些有利条件,关羽决定向襄樊发动了进攻。

由于关羽的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关羽在出击襄樊的战役战场上占据了主动。曹仁被打得困守城中。虽然曹操派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来援,可也无法打退关羽的进攻。不仅如此,关羽还抓住战区秋雨连绵,汉水暴溢的机会,利用自己的水军优势,水淹七军,全歼了于禁、庞德所部。


这一仗,完全扭转了战场的形势。关羽以微不足道的代价消灭了曹军援军主力,这使得襄樊地区关羽的军队占有了绝对的优势。但是,战局在这一时刻也发生了逆转,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关羽不利的方向倾斜。

这是因为关羽在突如其来获得的胜利下被冲昏了头脑。再加上上庸的刘封、孟达不理会关羽假节钺的权威,拒不支援关羽。这使得关羽的兵力捉襟见肘,只得抽调荆州留守的兵力。在前攻不下樊城,面对曹操派来的主力援军,后有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的夹击之下,关羽最终败亡,荆州也丢失了。


结语: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关羽对襄樊的攻击,只是他抓住有利时机对敌人的一次突袭。并不是《隆中对》中所说的战略北伐。可是关羽在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后,头脑膨胀,急于扩张战果,结果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如果关羽不是急于扩张战果,保持冷静,那么他就会依然按照原有的作战计划,夺取襄樊。可是,关羽的胃口太大,他的兵力不足以实现他的计划,而又没有友军配合。最终,关羽由于兵力不足,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正史中没有讲关羽为什么要北伐。不知道是关羽自作主张的还是刘备派他去的,关羽北伐这半年,刘备在忙些什么都搞不清楚。



但是《三国演义》中将关羽北伐的原因讲的很清楚。

演义中,刘备打败曹操,夺取汉中,称汉中王。

曹操不爽了,约孙权出兵攻打荆州,想让刘备派兵去支援荆州,他好去夺汉中,西川。孙权虽然很想打荆州,但也知道这是曹操的阴谋。

孙权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首先派诸葛瑾去找关羽求亲,向关羽示好,如果关羽友好的答应,孙权就联合关羽打曹操。如果关羽不答应,就联合曹操打荆州。

结果关羽破口大骂,把诸葛瑾给打出来了。

于是孙权决定联合曹操打荆州,并要求曹仁先出兵打荆州,认为关羽听到消息肯定会先发制人取樊城,然后趁荆州空虚取荆州。



孙曹两家勾结谋划打荆州的消息传入荆州,刘备问诸葛亮咋办。

诸葛亮建议,要关羽主动出击,尽快拿下樊城,曹操孙权就会害怕,联盟自然瓦解。于是关羽拉开了襄樊之战的序幕。

关羽北伐本来确实很顺利的,但是在北伐中遇到庞德,不听关平劝告,非要与他单挑,虽然最后斩了庞德,他自己也中了一箭。也耽误了打樊城。

之后关羽一个人骑马到樊城门口耀武扬威,被曹仁的士兵放毒箭射中。关平劝关羽退兵,关羽不听,还轻视陆逊,将荆州兵马调到前线,想自己在前线把伤养好后,攻取樊城。

这次关羽不仅仅耽误了攻打樊城,还把荆州给掏空了。最后结果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纵览史书,可以确认一点,关羽决定北伐,刘备和诸葛亮没有事先的命令,二人 既没有表示赞成,更没有表示反对。

可以认定,关羽基本是自作主张决定北伐的。而且其北伐符合刘备和诸葛亮的潜在意思。 其自作主张的原因,笔者分析为以下几点:

刘备军于三大军队里实力最弱,需要以攻为守

别看刘备当时汉中之战最终取胜,士气正旺,虽说他表面上战胜了土豪曹老板。但是要论起家底, 刘备根本没法和曹老板比,他连孙权的实力都比不上。 这样一来,面对实力比自己强的两大军阀,面对着迟早会被兼并的情势,刘备军团只能 以攻为守 ,方能求得生存的机会。而关羽乃是将才,他当然深深知晓这一点。

更何况汉中之战是刘备军的胜利,正应该乘此机会 一鼓作气继续进攻,争取战时内的最大利益。 否则,等到曹老板休 养生 息之后,恐怕又会对刘备军发动兼并战争。到时候恐怕又胜负难料了。

曹操集团内部叛乱,给了高傲自大的关羽进攻的时机

正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的几个月,曹老板的腹地宛城发生了 侯音叛乱 事件,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荆州主将曹仁带军队前往平乱,斩了侯音,才回师樊城。

而这个消息传到关羽那里,关羽就认为守将 曹仁刚刚回师,发生较大变故,军心尚未稳定下来,可以趁乱取之。 另外,关羽的性格原本就很自大,他根本没把曹仁放在眼里,自认为自己比他强很多。

于是乎,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策应刘备和孙权的北进,做好最终的北伐准备

从战略上讲,关羽北伐襄樊给曹魏造成的压力,比汉中之战失败给曹魏造成的压力更大,因为汉中对于曹魏来说,只不过是像鸡肋一样,没有重大战略地位。但襄樊不一样, 襄樊是曹魏中原地区的南大门,关羽只要攻破了襄樊,中原的门户就被洞开 。于是曹魏大量的军队就被用来对付关羽,汉中一带就成了刘备的天下。

可以说关羽进攻樊城,也是方便刘备日后从汉中北进的大战略。

另外,此时孙权刚刚开始进攻合肥, 从东侧牵制了曹老板的军队, 这就又给了关羽北伐的一个大好时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羽自作主张进攻樊城的可能性更大。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果您的是《三国演义》,那么就不存在关羽 自作主张 北伐的问题,因为《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明确说明:这是刘备和诸葛亮命令关羽行动的。

可见,关羽北进襄樊的军事行动是诸葛亮制定,刘备亲自下令的,所以不存在关羽自作主张的问题。

至于单独北伐,其实这次行动不算是北伐曹魏,因为书中说的很明白,这只是为了牵制曹魏的一次局部战争,不是大规模的“恢复汉室”为目标的大举北伐,所以关羽“孤军”进攻襄樊属于正常。





在 历史 上,确实存在关羽北伐动机的争议。

史书没有记载刘备给关羽明确的下达北伐命令,但刘备给了关羽自主进攻的特权,即人们常说的那个 假节钺 ,有假节钺权力的将领可以斩杀节将,可以率领军队便宜从事,不必等待君主命令。

而关羽之所以在建安二十年秋进攻襄樊地区,是因为看到了曹魏襄樊防线的破绽,这个破绽是因为北方侯音孙狼等人 叛乱 造成的,曹仁为了平定叛乱,将魏军主力北调,给了关羽可趁之机。




关羽北进后围困了襄阳,攻击樊城, 于禁 七军增援,结果被洪水淹没,全军覆没。

关羽水淹七军后没能打下樊城,被 徐晃 击败,退回汉水以南。

这时候东吴偷袭荆州,荆州守将 麋芳 等人投降,关羽军队不久之后土崩瓦解。

所有这一切前后时间不过四五个月,请问就算刘备想要策应能来得及吗?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只怕刘备获得消息的时候关羽已经挂了。



关羽自作主张单独北伐。谈谈我个人观点,《三国演义》中没有明确介绍关于进攻襄樊城的原因;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占领汉中,七月乘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七月关羽就出兵进攻襄樊。应该是关羽接到刘备称王的消息后开始准备进攻襄樊了。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关羽是一员武将,性格上自然是主观能动性强,又自身武艺高强,具有一定自信心的能力,作为一员武将,肯定会有刚愎自用的成分,这个成分有他的好处,好处就是可以随机应变,如果凡事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质,那就会畏首畏尾,不会有什么建树和长进,关羽的这种性格,恰恰是忠义肝胆相照,来平抑主观的强盛和刚愎自用,这样中和下来,就不会鲁莽,也不会盲目的一意孤行;所以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就看是否有平衡的对象,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其实这句话是作为大将,就因该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而不能拘泥于墨守成规,那样是做不了大将的。关羽自作主张攻打襄樊,有其性格使然的因数。




其次,关羽自作主张攻打襄樊,有立功心切的想法,想建功立业;桃园三结义,古人的结义弟兄,不是血缘的兄弟,胜似甚至超过血缘兄的感情,做为刘备的兄弟,自然想给哥哥扫清前路的障碍,至于是否能实现,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因数指标。我个人认为当时的关羽,就是立功迫切,虽然是身为将军,将才,但是没拿自己当外人,这就是自家的事情,所以靠自己艺高,人胆大,就自作主张进攻襄樊。


再其次,关羽毕竟是一位武将,没有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的全盘的智谋韬略。性格上的刚愎自用,和当时的立功心切,没有把有些不利因素考虑进去,毕竟那个时候三国格局已经形成,但是三方都虎视眈眈,找机会都想吃掉对方,此一时彼一时,长江后浪推前浪;导致关于大意失荆州。由于关羽在人们的心目中,侠肝义胆的忠义大英雄,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所以我们总是觉得惋惜和内心的不甘于这样的结果,假如关羽不攻打襄樊,就不会大意失荆州;假如关羽在攻打襄樊时候做好防备,就不会被孙权偷袭;这是人们爱慕英雄共有的情节。所以我们很多人才关注,为啥关羽自作主张攻打襄樊。


看待关羽襄樊之战,要从整个蜀汉集团的整体战略来看,因为关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是蜀汉政治集团下面的二号人物,主政荆州三郡的军政领导,身为前将军,又有假节钺的权力,总让人误以为关羽是自作主张北伐襄樊的,实际上并不是,而且当时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刘备集团按照地理位置分为益州军和荆州军两个部份,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从217年一直打到公元219年5月才结束,持续了2年多时间,这应该算得上三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这对当时刘备集团的压力非常大。

这种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方面,蜀汉当时的军事实力不及曹魏的三分之一,曹操留在汉中的军事力量就抵得上刘备的益州军了,再加上汉中地势险要,夏侯渊长期据守阳平关以及其他险要之地,刘备打了一年多了,也没有任何进展,同时曹操还不断向汉中增兵,并且曹操本人在公元218年9月就到达了长安,一是坐镇指挥,二是时刻准备前往汉中。

刘备打汉中之战

所以,刘备的压力非常大,如果曹操在公元218年就南下汉中,那么刘备就没有可能夺取汉中,因为夏侯渊死于219年初,以曹操的智商,是不可能会被刘备所欺骗,就算是法正的奇谋,也未必瞒过得曹操的谋士,所以刘备得想办法,设法让曹操不南下汉中,那么办法是什么呢?

刘备在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命令关羽北伐襄樊,牵制曹操。 从这个角度看,关羽北伐就是刘备命令的,但是这一年是公元218年。

但是,史书说的是关羽北伐是公元218年7月,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因为关羽的荆州三郡与曹魏的襄樊地区的分界线,本来是在当阳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门市到宜昌市当阳县一带,同时史书中记载了很多关羽与魏军将领在这一带的战争。

汉中之战

比如公元213年的青泥之战和寻口之战,首先是乐进与关羽在青泥交战,这里是今天湖北省钟祥市的东部,双方相持一段时间,乐进击退了关羽,关羽退到寻口时,文聘也来交战,寻口也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南,正因为双方在这一带经常交战,所以这里就是双方实际控制线的交界处。

但是,219年7月,关羽就突然出现在襄樊前线,从钟祥市到襄樊地区还有150公里,关羽除了一步一步向北打过去,别无他法,另外,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还有大量的水军出现,因此可以肯定关羽北上还带了水军,并且很有可能是水陆并进,从荆州北上襄樊,水陆并进只有沿着汉水北上。

此外,在寻口之战后,襄樊之战前,文聘还在汉津攻打关羽的辎重,这个时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从时间看,只有可能是在217年~219年6月前之间,很有可能是在218年,并且文聘还在荆城烧了关羽的船,这个荆城是在钟祥市西南的石牌镇,这说明关羽这个时候已经在北上了。

关羽襄樊之战

此外,还有曹仁在公元218年曾经讨伐关羽,这在《三国志 武帝纪》中有明确的记载,曹仁是先来讨伐关羽,然后再去宛城平定侯音与卫开的叛乱,侯音的叛乱是在公元218年10月,而曹仁平定宛城叛乱是在公元219年正月, 所以可以肯定曹仁与关羽交战,是在218年10月前 ,这也就证明关羽在公元218年就开始向北推进,本来曹操派出曹仁对付关羽,但是后方宛城叛乱,所以派出其他将领对付关羽,有可能是文聘,有可能是乐进,而曹仁回军宛城。

曹操到达长安正是218年9月,与关羽北伐的时间非常吻合,几乎可以肯定关羽北伐就是为了牵制曹操 ,也就从侧面证明了关羽北伐就是刘备的命令,想想也会明白,如果关羽打到襄樊,那将对曹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襄樊的背后就是曹魏的核心地区中原,许都和洛阳都离襄樊并不远,同时襄樊也是进入中原的门户。

关羽襄樊之战

所以曹操就一直留在长安等待局势的发展,如果襄樊局势恶化,曹操就能支援襄樊,如果汉中局势恶化,曹操就能支援汉中,曹操坐镇长安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是为了全局考虑,但无意中却中了刘备的计,只要曹操不进入汉中,刘备在当时就准备采取法正的计谋来对付夏侯渊,看看夏侯渊阵亡的时间,正是219年正月,所以刘备这个时间点掌握得非常好。

其实除了宛城的叛乱之外,在218年还在河南尹的陆浑县发生了孙狼的起义,孙狼起义的理由是“南附关羽”,包括后来的侯音和卫开叛乱都是为了迎合关羽,曹魏境内的叛乱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前线的战争,如果不是曹魏前线正在发生战争,后方的境内怎么会发生叛乱呢?从这一方面看,也是关羽218年北伐的影响,甚至从217年开始 ,关羽就有可能已经开始北伐了。

事态继续往后发展,到公元219年初,夏侯渊被杀,于是曹操只能进入汉中,不可能坐视汉中主帅被杀,而不管不顾,曹操3月进入汉中,5月退出汉中,汉中之战以曹操的退出而失败,然后刘备就打赢了汉中之战。

曹操与刘备的汉中之战

然后关羽这边北伐已经打了好几年,到曹操退出汉中,刘备胜利的消息传到关羽这边时,已经是6月了,关羽已经接近了襄樊的外围,这个时候关羽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好不容易打了一年多打到前线,关羽能撤军吗?况且汉中这边立了功,关羽难道不想立功?现在都已经打到前线了,就算是关羽想退,也没这么容易了,于是在219年7月,关羽开始攻打襄阳与樊城,于是史书中的襄樊之战才正式开始。

刘备在汉中之战取胜后不久,就称汉中王,关羽开始攻打襄阳与樊城后不久,就打败了于禁的七军,俘虏了于禁和七军三万多人,同时俘虏并斩杀了立义将军庞德,襄阳与樊城也被关羽团团包围,一时之间,关羽威震华夏,等关羽在襄樊前线胜利的消息传到益州,已经是219年9月了, 刘备看到关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也就没有阻止关羽继续战争了,采取默认的态度了

刘备关羽诸葛亮张飞

另外,刘备这个时候头脑也有些发热,汉中之战,刘备赢了,上庸之战,刘封赢了,襄樊之战,关羽赢了,至少在这个时候是赢了,于是刘备对关羽的军事行动采取了支持的态度,等到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在襄樊失败的消息传到益州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刘备根本来不及救援,当时的信息传递是需要时间的,从荆州到益州有一千多公里,传递消息再加上确实消息,做出决定,至少也要一个月时间。

所以, 襄樊之战是刘备首先命令关羽发动的,然后关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继续战争,之后刘备看到关羽取得一系列胜利就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最终,关羽被杀,荆州被夺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说关羽是刘备接受诸葛亮的建议命关羽率兵北伐的。然而查遍有关三国的 历史 典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显然是罗贯中个人的观点。本人认为,关羽北伐,关羽自作主张的可能性更大,分析如下。

一,关羽的政治理念与刘备产生了分歧

刘备起兵之初,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人才的。刘备打下汉中后就自封汉中王,其自立称帝之心昭然若揭。而关羽素读《春秋》深知格守君臣本份和忠君大节,关羽的政治理想是以兴复汉室为已任。此时汉室尚存,汉献帝尚在。你刘备就擅自称王,有背起兵初衷。关羽是不满意刘备此时称王的。当刘备称王的消息传来时,关羽就有了想法。他着手准备北伐,目的是打到许都,凭自己的力量扶持汉献帝重新掌权,继续汉朝的统治。

二,刘备刚结束惨烈的汉中之战,急需休 养生 息,也不可能在这个时节下令进行北伐。此时北伐对刘备集团的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作为老辣政治大家的刘备不会轻易作出这样的决定。

三,关羽的性格比较孤傲,看不起曹操守将曹仁等人,认为打败他们不是难事。加之曹军宛城发生内乱,关羽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了旨在扶立汉献帝的襄樊之战。

四,关羽发动北伐,打的旗号是,汉寿亭候关。并没有打刘备封他的前将军旗号。在接待刘备的使者时,也表现出极为冷淡。从这些细节中可知关羽心向汉室的志向有多坚决。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关羽北伐主要是与刘备的政治倾向发生了予盾,两人之间的关糸产生了裂隙,关羽想凭一已之力完成匡扶汉室的志向而决意起兵北伐。

看三国演义,你会有很多的谜团在里面,有了这些谜团,才能够让我们对三国演义魂牵梦绕。关羽为什么自作主张单独北伐,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为刘备进汉中王献礼。

古代但凡有重大有纪念性意义的仪式时,都喜欢搞个彩头。刘备进汉中王以后,想一想张飞、诸葛亮、黄忠等都取得了功劳,而且都受到了封赏,对于关羽来说,也应该给老大一份惊喜,这时候他就动起了北伐的心思。

第二,关羽的性格使然。

古代讲究无功不受禄,关羽认为自己被低估了,希望搞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证明自己被低估了,什么是大事呢?单独北伐,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第三,当时的时机挺好,失之可惜。

其实关羽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没有性格上的缺陷,他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当时基本奠定了三国争霸的局面,而且当时曹操在荆州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正好是扩大地盘的绝佳时机,关羽决定了北伐。

成就一件事情,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您好,我是@长安新文化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关羽北伐,是刘备下的命令还是自作主张?今天咱们就来唠唠!

作为蜀汉政权的极盛时期,代表时段在汉中之战,217到219年持续两年的曹刘大火并,曹操担心半辈子的事终于成为现实,刘备坐大成为心腹大患,并且依据地利之便在家门口硬碰硬打硬仗,生生把曹操打败了。这还没完,继汉中战后,曹操收兵回许昌,镇守荆州的关羽突然发兵攻取襄樊,水淹七军,声威大震,曹操慑于关羽军气势,有迁都以避锋芒的念头,“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被司马懿蒋济劝阻。

以一支偏师打到敌国打算迁都避让,也算牛人,这时问题来了,关羽攻打襄樊,是接受了刘备总部的指令,还是自作主张为了争功不甘人后而主动作出的选择呢?以《三国志》记载和常理推测,两者都有,219年即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取得汉中的刘备方大摆庆功宴,自封汉中王,“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对众将封官赐爵,而“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注意这个假节钺,权力极大,“假节钺”本意指代表皇帝出巡,如同皇帝亲临。

假节钺在《三国志》中多处可见,是封赏大功臣而用,东吴有陆逊,“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曹操之前也受封过,“韂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武将封“假节钺”,在战时状态不必经过请示,可以直接斩杀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还有一个大的权力,可以因应形势而发动战争。在汉中战后授与关羽假节,以此来说,关羽发动战争是刘备授权命令的,也无不可。但若是说刘备直接命令关羽某时进攻,则可能性不大,如果要进攻,最佳时刻是汉中大战胜负未分时,可以分曹操兵力策应左侧,也接近隆中对说的两路出兵战略。而襄樊战争其时,刘备主力刚打了二年大战,急需休整,不必如此急促再次发动另一场大战役。

受封的同一年,应该是七月,关羽立即起兵攻打襄樊,何时出兵和怎么出兵,这是关羽自作主张的决定,为什么?上文已分析不必急打的二个原因。还有第三个原因,关羽出兵之前,曹操腹地宛城发生侯音叛乱,抄掠附近郡县的百姓数千人,荆州主将曹仁带军队前往平乱,斩了侯音,才回师樊城。温恢和裴潜有一席对话可知端倪,温恢说,现在刚刚涨水,征南将军曹仁却孤军深入,又没有长远的准备,关羽强悍狡猾,只恐怕征南将军会有变故。这就是关羽为什么此时发兵攻打襄樊的原因,因敌方有较大变故,可以乘乱取之。“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后来便发生荆州与益州沟通脱节,关羽孤军深入,东吴背盟,魏吴联军,失荆州等事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