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教育心理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为什么会产生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 急
您好,您的问题可以从认知结构来说明。

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或建立编码系统的过程。人的编码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在编码系统中不仅是获得的信息,而且能使他超越一定的信息,产生创造性行为。

也就是说学习者根据学得的可能发生的结果,或者根据所学的有关材料的原理,从他的编码系统中演释出另外的信息。许多被称为学习迁移的现象,能够富有成效地看作一个人把学得的编码系统应用到新的事件上的一种情况。

正迁移指的是一种适当的编码系统被应用到一系列的新事件的情况,负迁移是一个人错误地把编码系统应用于新的事件,无迁移是没有可以应用的编码系统。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的机制有哪些?
(一)早期有关迁移机制的观点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心理固有的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相同要素说(1)主要内容相同要素即相同的 *** 与反应联结, *** 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2)评价①桑代克等人用大量的实验证明,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只存在于含有相同要素的领域。

②将迁移视为相同联结的转移,认为两情境中的客观方面的共同要素是决定迁移的唯一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已存在的迁移,也否认了迁移过程中的复杂的认知活动,因此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3.经验类化理论(1)主要内容贾德(C.H.Judd,1908)以水中打靶的实验说明了原理、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

(2)评价①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迁移更多的是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②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迁移的全部。

4.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顿悟是迁移产生的机制。

5.分析一概括说前苏联心理学家谢·列·鲁宾斯坦(1963)从迁移过程入手,探讨了迁移中所涉及到的认知问题。他认为,概括是迁移的基础,概括本身是揭示本质联系的那种分析的结果。

要使迁移得以实现,学习者必须首先把两个课题相互联系起来,使之包括在一个统一的分析与综合过程中。(二)现代有关迁移机制的观点1.符号性图式理论(symbolic schema)(1)代表人物霍利约克(K.J.Holyoak)、巴索克(M.Bassok)和吉克(M.L.Gick)等人为代表。

(2)主要内容①该观点认为最初学习中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式即抽象的结构特性的学习过程,这种图式是一种可被激活的数据结构,②该观点认为,为产生迁移,学习者需获得充分的一般性的符号图式(即抽象的结构特性),并能将此图式解释为迁移情境的表征。2.产生式理论(1)代表人物以安德森等人(U.R.Anderson,1983,M.K.Singley&。

Anderson,1989)为代表,着重研究了认知技能的迁移问题,提出了迁移的产生式理论。(2)主要内容产生式法则是认知的基本成分,一个产生式法则包括一种条件表征(IF)和一种动作表征(THEN),条件表征用于再认情境中的特征模式,动作表征用于形成一种符号性信息。

(3)产生式理论与共同要素观点的区别产生式理论更侧重于认知成分,而共同要素说则强调客观的共同要素。3.结构匹配理论(structure mapping)(1)代表人物以金特纳(D.Gentner,1983,1997)等人为代表。

(2)主要内容该理论假定迁移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表征匹配的过程,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若两表征匹配,则可以产生迁移。其中,事件的结构特征或本质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在迁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事件的表面与具体的特征对迁移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4.情境性理论(situated theory)(1)代表人物以格林诺等(J.G.Greeno,J.L Moore & D.R.Smilh,1993)为代表。(2)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三)学习迁移的整合机制整合是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同化、顺应与重组。

1.同化性迁移(1)同化性迁移的含义同化性迁移过程是指不改变原有的经验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者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经验结构中的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同化性迁移是学习迁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同化性迁移的特点①同化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a.原有的上位结构可以将新的下位结构吸收到自身中去,实现旧经验对新经验的同化;b.新习得的下位经验结构又可以归入到旧的上位结构中去,实现新经验的类化。

②决定同化迁移的关键成分是在最初的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原有经验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2.顺应性迁移(1)顺应性迁移的含义顺应性迁移是指当原有经验结构不能将新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

(2)顺应性迁移的特点顺应性迁移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前后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形成一种更高级的、包容范围更广泛的上位经验结构。

3.重组性迁移(1)重组性迁移的含义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
教育心理学中,正迁移和泛化有什么区别?
正迁移,是指你过往的某些经验对其他事情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比如你会葡萄牙语,对你学习西班牙语会有帮助。

泛化,这个词,在教育心理学中很少有涉及吧。泛化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你某种过往经验,不只只是针对原来的诱发事件,还迁移到其他相关事件中。你头脑中的某种想法为A,本来只有B事件的发生才能是你想起A,泛化后,C、D事件的发生也能使你想起A。

泛化这个词一般会在心理咨询时出现,如果你硬想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这么理解,正迁移是行为和行为之间的一种正性传递。泛化是指本来是一种行为导致一种思维情绪产生,现在变成了好几种行为都能导致这样的思维情绪产生。
教育心理学,逆向迁移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逆向迁移名词解释?

从学习的迁移方向来分,学习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会影响到前面的学习,如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以前普通心理学的理解产生影响,这就是逆向前移。

逆向迁移可以使原有的经验、知识结构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这就要求人们在条件具备时敢于突破学习的范围与限制,进军新的、水平更高的领域。由此不仅拓展了人们学习的范围、扩大了知识面,也有助与人们对已有知识的充实、修正、重组和重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