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精神取向,教育示范工作,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形象,教育内容的普遍性,请求老师深刻,不断改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心理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社会文化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教师的观念、教育和教学方法都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通人与榜样之间、工作与学习之间、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必然导致挫折,挫折又转化为压力。
1、自上而下各种规章制度对教育的束缚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不可否认,这些政策、法规确实给孩子提供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保障,但是在保护孩子们受教育权利的同时,也为教育“戴上了镣铐”。
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对于听话温顺的孩子教育起来还比较顺利,但对于调皮捣蛋、恶作剧不断的学生来讲,可谓是百般无奈,教师不管他们则更肆无忌惮;
教师若是管理,他们动辄以出走、弃学、甚至是以死相要挟,最终只能导致家长到学校给老师找麻烦,甚至为此还会惹上官司,我们教师往往在管与不管之间痛苦徘徊,承受着良心和政策的双重挤压。
2、教师工作量强度大,工作性质特殊性
作为教师,可以说工作量强度太大了,如果您不是一名教师,是绝对体会不到教师的工作强度的,我们教师不单单是在承担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等教育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承担着自上而下布置的各项政治性工作;
在学校工作一天,可谓是马不停蹄,忙得团团转,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相信哪个教师也不愿请假,因为你若请假一天,事情会攒的越来越多,往往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可以说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是其他职业不能比的。
3、教师竞争压力大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成为一个研究型、学习型、探究型教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各级领导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就连让外人看来很惬意的寒暑假各种培训也是应接不暇;
教师的身心长期疲惫,身体状况不荣乐观,同时,现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职称改革后,教师人多名额少,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卑、失落心态严重。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教学环境时常变化,许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最长的达15小时。班级学生偏多,一般在50——60人之间,有的教师要教两个班,学生达百人以上。
而教师所获的报酬相对其劳动强度则偏低,导致教师心理失衡,产生失落情绪。很多教师跟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觉得自己社会地位低,收入少,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从而感到自卑。
2、精神过分压抑、紧张。教师的劳动带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己的德、学、才、识示范于学生,这种示范就是教育。加里宁曾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的眼睛,在不断盯着他。如此,在人们的眼里,教师被模式化了,不可逾越规范。
他们必须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刻苦耐劳、兢兢业业、诚实俭朴等形象展示于人,时刻检点自己。这种角色期望使教师心理长期受到压抑,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处事拘谨,甚至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
3、心理压力过大。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教育超前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化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更使教师肩负着几代人的希望,目前的“减负增效”正是这种需要的强烈反映。
随着小学入学高峰的下降,许多学校面临合并,城市教师超编现象严重。教师目前的学识能力难以满足新世纪教育之需,必须不断地进修充实,培训提高,否则将有淘汰出局的危险。竞争上岗、轮岗、转岗、下岗势在必行,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出一名清华学子[心理健康教育微课]_c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