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缝的留置

一、悬挑梁和板 允许留置施工缝吗
二、以下楼梯梁的施工缝能这样留置吗

1.不可以
2.不对
建筑工程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待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
施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施工缝留置的原则  
1.柱子的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一、悬挑梁不允许留置施工缝。
二、见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8.6.3竖向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 1/3 范围内;
2 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3 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 1/3 范围内;
4 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
处;
5 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特殊结构部位留设竖向施工缝应经设计单为确认。追问

怎么看我都感觉上图梁的施工缝位置怪怪的      

我感觉是像后浇带了   由其是右边   直接把楼梯梁和主梁给断开了   

如果要处理该怎么处理好

追答

直接看不清楚,这个角度看不出楼梯。确实有点怪异!这不像施工缝,更不是后浇带。不了解全貌,猜不出用意,不能急着盲目处理。

追问

把楼梯梁分成两次交浇了  直接从楼梯梁中间断开

追答

如果还有往上去的楼梯,这种施工缝留设是不符合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8.6.3条规定的。

虽然能逃过梯板留缝,但是梯梁的施工缝却留在梁跨的正中了。

追问

这样留置出来的应该不止一条施工缝了 这等于一个后浇带了 有两条施工缝了
跨中一条 还有一条是楼梯梁和主梁相交的地方
那有什么处理方法吗

追答

梁有后浇带,板又有施工缝。梁上两缝,一在跨中、一在支座,都是梯梁受力(弯矩、剪力)最大处!是严重的违规。应请设计人来处理。网友没有资格处理。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问题一:悬挑梁和板,一般不留设施工缝。如果确实需要留设,你最好问问设计。施工缝留设一般在柱和墙上,梁板不管是悬挑还是有支座的能一次浇筑最好一次浇筑,这是总的原则,有支座的板也可以留设。最好留在跨中施工缝留在受力较小的位置。
问题二,看不出你这个是楼梯梁的照片,我看的是个楼梯,,就算是个楼梯梁,这么点一块梁,你不能一次浇筑完么。楼梯的施工缝留在上三步的位置。
说句施工的话,这些缝吧,主要部位你最好不要留设,监理要是看见了可能会挑毛病。实际上,你这个楼梯梁的缝你就是留了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追问

楼梯梁在这里

追答

哦。我看见了,昨天,不过没有再改,如果是施工,其实这么点个楼梯梁你随便留设施工都行,当然前提是监理不说你。我刚干过这种事情,没有问题,楼梯梁就承重走人,根本没有那么大影响。看不出来,当然我的说法不是规范的做法。
规范的做法是不允许的。但是实际你就是留设了也没有问题。就这个意思。
不用怕难堪,很多工程扒开表皮里面都很难堪,只要你的配筋正确,砼的质量过关。绝对没有问题。
还干过预制板有裂缝就直接吊装的事情,我们单位,有个经验就是,就是你预知的构件有了裂缝,只要你吊装的时候,能被吊起来,然后你装上之后,问题就不大,能用的住。
没有必要这么纠结,都这样了已经,你就回去抹灰吧。看不见啊 。

要是你就想处理呢,那你就凿毛吧,做好结合层就行了,施工缝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一个缝隙,也就是叫了这个名字,当然这个所谓的缝也能看出来,这个楼梯的节点没有这么重要。

第2个回答  2014-09-23
在浇筑整体砼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浇筑不能连续完成,需设置施工缝,施工人员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认真了解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认识留置施工缝处理不当对[BAIKE1]工程质量[/BAIKE1]的危害。
  1、施工缝的危害同一次性现浇结构相比,施工缝对结构的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危害,这是由于第一次表面已终凝第二次浇筑时在原截面上存在冷缝,新旧截面粘结力受到削弱,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
  ·柱、墙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柱、墙底面和顶部的水平表面上,极容易积存垃圾、杂物、泥沙等,再加上该处钢筋密集,如果模板上留置的清扫口位置不当,或未留置清扫口,则二次浇灌前施工缝表面的赃物和冲洗水无出处使缝处本应结合密实处则形成严重夹渣分层,成了更薄弱处,这种危害将成为隐蔽的潜在危险。
  ·对于柱或墙根或顶部施工缝的处理,施工技术及质检人员应特别认真检查,由于一次浇筑高度(深度),一般为一个层高或更高,底部添料、振捣很关键。在顶部出现泛浆现象,这是由于粗骨料自重大、下沉,而使水泥浆上浮于面,这种泛浆由于上层缺乏粗骨料而降低强度,造成薄弱部位,施工中应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振捣时间不宜长,适度为宜。
  2、梁板垂直施工缝处理不当的危害按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梁板垂直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应以跨中1/3范围为宜。对于较大的梁因配筋较多,堵头插板固定难度大,支护不严,往往施工缝形成近似台阶的斜缝,突出的不规则部分成为薄弱处。从其表面分析,突出的部分多为振时推进的砂浆,较松散,缺乏粗骨料,强度底;当第二次再浇筑时,新入模的砼自重及冲击力,会使刚度较低的突出部分悬空局部压碎或产生裂缝,形成隐形内伤。在梁、板的施工缝处很容易发现外部延伸出来的裂缝,这种现象较多存在。
  3、 施工缝位置不当的危害在多年的实施中已形成将梁、板施工缝留在跨中1/3的范围内,对规范的遵循是科学的,这是考虑到这个位置的剪力最小,利于施工诸多因素而确定的,如何理解跨中拉力最大,尤其是对简支梁而言,其跨中砼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假设在简支梁跨中存在一道贯穿的裂缝,将严重危及肋梁的正常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定施工缝位置在跨中的1/3范围内,主要是从力学的计算出发,也可以理解从施工方便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在结构设计中,梁、板的跨中一般不配置负筋,此位置便于插设浇筑的挡板,留置垂直施工缝;将施工缝留置在对称线附近,可使模板变位均匀对称,能避免新的砼因模板的变形而产生接触角的扭曲,限制将施工缝留置在跨中附近,以使得新旧砼的体量尺寸接近一致,避免相差悬殊的现象存在,减少湿差应力和干缩裂缝的出现,同时可保证在浇筑时对旧砼接触面上会产生侧面挤压力,改善施工缝界面上有一定的粘结咬合力。
  施工缝质量处理措施工程实践表明,施工缝不可避免地对结构整体性造成隐患,如何改进和提高施工缝的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缝界面上的粘结咬合力,按照规范要求和大量工程实践的效果比较,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在允许拆模时轻轻将缝面的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