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作者

如题所述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作者:解海龙。

解海龙,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崇文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

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解海龙的作品改变了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运。

“大眼睛”苏明娟考上了安徽大学,“大鼻涕”胡善辉当了兵,“小光头”张天义上了大学。

扩展资料:

创作历程: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

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获得成果:

2006年 "大眼睛"参加中国首次华辰2006秋季拍卖会拍出30.8万元人民币高价,在西藏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同时也为中国纪实摄影在艺术市场上正了名。

2007年 “大眼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

2008年 被推荐为2008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 “大眼睛”入编荷赛出版的《回顾》杂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解海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1
1991年5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解海龙,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崇文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印刷学院客座教授。解海龙生于1951年,1990年开始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1991年,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有广为人所知的《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1992年进入《中国青年报》,任摄影记者。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任记者、信息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广角摄影学会副会长、《大众摄影》杂志编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11
作者看到这一双充满渴望和忧郁的大眼睛,产生了联想。闪烁着渴望说明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