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题所述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时时刻刻牢记教师肩上的责任,在每一堂课中坚持,在坚持中进步,日积月累,逐步培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人根据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两点体会。
教会学生审题。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试,不管是什么样的难题,考生首先要过的一关就是审题,弄清题目意思,弄懂题目要求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考试丢分的众多原因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审清题目,很多人认为是粗心,其实不然。平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看到一个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目,找题中的关键词,关键字眼,比如题目中的“最小”、“至多”、“不少于”、“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百分之几”、“减少到百分之几”等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要被“死公式”、“死定式”、“死套路”给套住了,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小学数学中有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的老师是有套路的,到了初中,你问学生“鸡兔同笼”问题怎么解决,有学生马上回答:“我知道,你说题目,我保证能很快说出答案。”我信了,他们的套路是假设法,即假设全是鸡,则多出了多少脚,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只脚,这样算出兔子的只数。这个方法确实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恐怕是有点为难他们,理解起来也有困难。况且这是定式,这是套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许你问他“木马板凳”的问题,他当时就蒙。我倒是听说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博士生爸爸给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辅导功课,恰好讲到一道“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关在一起,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讲了几遍儿子还是似懂非懂,看样子,只是暂时知道了这道题怎么做了,说不定换一个数字他就不会了。此时,正好一个土豪朋友到他家来玩,这朋友是书读得不多,但是头脑很灵活,生意做得挺大,土豪朋友听了他这样给儿子讲题,笑着说:“你的书读得太多了,都读残废了,看我的。”他接着说:“假设这些鸡和兔都是训练有素的,我口哨一吹,鸡和兔都抬起一只脚,94-35=59,口哨再一吹,鸡和兔又都抬起一只脚,59-35=24,此时鸡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博士的儿子马上来了精神,两眼放光。这样做真的很太简单了。所以我们教书千万不要用套路去套死学生,应该多想点“招”,多想点新方法,新技巧,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一夕,我们应该长期坚持不懈,不断积累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摘 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认识数学、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深挖教材,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学具;语言;发展;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当中明确规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这段话中,我们够清楚地知道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现就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培养的方法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一、有效利用学具
在小学阶段,学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