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

共享单车的数量逐渐庞大,但是共享单车的停放却十分随意,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妨碍了行人正常通行

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问题,但是在便利公民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在这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占用盲道、人行道给城市添堵问题。

从单车经营者自身来说,并没有按照合规合理的原则进行摆放,往往将单车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而使用者更是随心所欲,不按规定停放单车。因为乱停乱放共享单车,也导致一些社会纠纷的产生,2017年2月17日山东济南一男子因路边停放的10余辆共享单车影响自己摆放报摊,而将这些车叠放,后被警方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

(图片来自网络)

2、共享单车人为损坏问题严重,追责难以落实,反映部分公民素质低下。

共享单车可以说是公民素质的照妖镜,共享单车由于没有人跟踪监管,也无法跟踪监管,有些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新闻报道中屡见共享单车被“肢解”,零件缺失;有的被丢到河里、沟里;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据己为有称为私车;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信用卡套现”;有的二维码、编号被喷涂、毁损等问题。但由于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对于这种人为损坏根本监管不到,更无从追究损坏者责任了。

(图片来自网络)

3、责权不清,产生法律纠纷。

根据相关规定,骑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如果骑行者低于这个年龄,如何限制和管理?儿童骑行发生事故、刹车失灵导致用户摔倒受伤……共享单车在为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的同时,如果骑共享单车发生意外时,究竟谁该负责?这些问题都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明确责权。

(图片来自网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1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同时是一种新型共享经济。由于其可爱的外形、使用的方便并且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自2016年底以来,在国内突然火爆起来。然而在其走红、不少城市纷纷“入手”的同时,随之而来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问题。

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反映了国人的素质。从使用情况来看,共享单车成了一面“照妖镜”。共享单车频繁被盗,被破坏,被恶意涂改的新闻,遍布全国各地。有些人每天骑共享单车,找车很容易,但是找到能骑的车很难,车子不是二维码被刮花,就是被上了私锁……这些现象无一不在映射出我们国民的基本素质——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难道就可以肆意破坏不加保护?难道就可以当作发泄的工具随意置之?

再者是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见过堵汽车,您见过堵单车的吗?堵十几公里那种。深圳湾公园,沿海岸线长约13公里,是一个骑车游玩的好去处。清明期间,这里却成了一片“车海”。平常我们堵汽车的话还能等人把车开走,毕竟车子是自家的。然而堵共享单车?在等到不耐烦时,大家纷纷给对应的共享单车上完锁就走,整条道路也就无法通畅了!还有就是道路上共享单车的穿行、占用车道人行道等现象也给交通堵塞等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当然了,共享单车的出现也肯定有其益处,救活了城市中原本已经苟延馋喘的自行车修理者。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损坏,那么损坏就需要有修车师傅来维修,每天师傅不再苦等一天没有生意,而是在划定的区域内自主巡检共享单车,发现故障直接修理,做好证据留存和提报即可……这简直救活了一个产业!

第2个回答  2017-05-10

自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市场快速发展。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通过部分文献调研,我们得知ofo共享单车等并没有规定的停放地点,只有摩拜带车在城市的白线区域内规划了停车区。

目前所有共享单车品牌车辆停放处于占道、违规的情况居多,为政府及城管制造问题,也给政府监管带来的风险。

监管部门的政策

通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服务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分析,该意见稿目的就是保障各方合法权益,同时也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

《征求意见稿》体现出对共享单车这种新业态的认可与支持,因此,对于这份《征求意见稿》,共享单车的代表性企业ofo回应称将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配合,同时也感谢支持与认可。市交委负责编制全市自行车道规划、慢行系统规划,编制自行车停放区域设置导则,指导停放设施规划建设。而具体的自行车公共停放区、自行车配套设施建设则由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城管部门负责维持自行车停放的秩序。这些规定意在规范公共道路范围内自行车停放区的设置,有助于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不良现状。这一点对未来的共享单车市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仅是监管上的问题

在共享单车的使用后,有许多不同的反映,其中177人选择了找车困难,58人反映车辆被上私锁,有57人选择车体破损严重。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认为找车困难,不仅在于找车麻烦,还在于找到车却出现问题不能使用,被上私锁,车体破损严重等,不仅是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在用户对待用车上也有很多缺陷。

而且在押金积累下,这些押金用途不明朗,不透明,不公开,难免出现挪用等恶劣现象。

建立押金管理系统

在继续挖掘共享单车市场中,必会遇到押金安全问题。对于新客户来说,押金是否安全,是否会被挪用等问题是尤为重要的,共享单车既然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这一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用户问题,收取押金的,必须设立押金专项账户,应该共同委托第三方监管,而第三方监管一定要明确资金使用内容,共同建立起信任,安全机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10

滴滴uber 炒热“共享经济”,最终两者的合并熄灭补贴大战的火焰。

余温覆盖至相同行业的另一种分享模式——共享单车。

在广州的城中村、旧大院、开放小区里,看到的都是被各类限制无法使用的ofo。

-有的是简单的上了锁。
-黑心一点的,把单车的编号牌涂黑至无法识别

-更有集大成者,掌握了单车核心体验要素,将升降坐垫被连根拔起收回家中。


不谈民族劣根性,只谈实际情况,在广州本土长大的我,街坊邻里包括我爸妈基本都是喜欢贪便宜(褒贬都有,毕竟过生活)。

开始我以为有上述行为的,都是些成年人,

但周末白天出门或回家的时候,家附近碰到骑着ofo的都是些初中不到的小朋友(你们可以思考下怎么拿到的,又是谁提供的)。


不管这个团队如何自欺欺人,认为自己很聪明,如漏洞不处理,为的是在降低成本为前提下还可以病毒式推广:只要你付了押金,你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永久骑车。

有的高手甚至连押金都不需要,听音辨码就可以解开自行车。


有句话说,卑劣是卑劣者的通行证。但ofo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远不如此。

①自私贪念的培养基。在小朋友没有养成基本的价值观之前,很容易强化某种性格、价值取向。现在有免费的自行车,别的小孩骑车,我也想骑,没有注册资格只能靠其他方式获取一辆ofo。得到这么一辆来之不易的ofo后,还要想方设法去不让别人得到他。

欲化为贪,让人不寒而栗。

②对遵守规则的人不公平。同样上班通勤,正常用户需要先找车再交钱,而违规的用户反倒是拥有一辆私家自行车,甚至连锁都不用上。


自私就像一颗耐活的种子,无为的平台就像培养基。不仅腐烂土壤,更破坏其他美好的产物。

像媒体喜欢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但我更觉得,像是妖魔的放大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