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东》的赏析及译文?

越快越好,万分感激!

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处:出自北宋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正体。另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陆游《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等。

此调之始词是北宋初年张先之作;作者甚众,但以苏轼此体为通用之体。陆游咏梅之作为名篇《卜算子·咏梅》,南宋官妓严蕊之作在民间流传很广,其词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此两词皆意脉贯串,流美含蓄,甚能体现此调平和婉转的特点。辛弃疾十三首善为词论,风格恣律,如其名篇:“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与之名受不辞,善学在周者。江海任虚舟,风雨从飘瓦。醉者乘车坠不伤,全得于天也。”这使此调具另一风格。此调可平可仄之处较多。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

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其词内容单薄,境界狭小,不出传统格调,但构思新颖,造语佻丽,艺术上有他的特色。他的词集取名《冠柳集》,表示高出柳永之意。其词虽不能说凌驾于柳永之上,却也有所独创。如《天香》把“穷冬”写得欢腾热烈,庆清朝慢]描绘早春物候及青年女子的踏青情态,在当时即脍炙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先纠正一个错误,是鲍浩然。其次呢,就要帮你解答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赏析   
1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cù]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语句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2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送别,是古代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历朝历代送别的诗词何止千万,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样写得豁达的不多,而写得象王观这样的没有一点伤感,写得这样生动风趣,这样俏皮的就更不多见。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是惊人。”这首小令词着墨不多但确有惊人之笔。它像一支轻快的小夜曲,留给人无穷的艺术享受。   
注释
[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29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赏析   1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cù]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语句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2 这是一首浸润着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送别,是古代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历朝历代送别的诗词何止千万,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样写得豁达的不多,而写得象王观这样的没有一点伤感,写得这样生动风趣,这样俏皮的就更不多见。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是惊人。”这首小令词着墨不多但确有惊人之笔。它像一支轻快的小夜曲,留给人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3个回答  2012-06-04
是鲍浩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