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149团的具体介绍

如题所述

石河子团场介绍-149团

团长:张启全 政委:向炬光

享有沙海前缘绿洲美誉的农八师149团,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现有土地面积3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770公顷,林地2188公顷。
全团总人口2041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97人。全团从业人员6831人,其中在岗职工5709人。149团是兵团粮棉生产基地,现有产业活动单位50个。其中第一产业32个,第二产业6个,第三产业12个。四十多年来,各族职工团结一心,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建成了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工、交、建、商、文教、卫生各业并举综合发展的国有企业。
“十五”以来,在兵团党委、师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场广大职工群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根据团场实际,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团场经济的首位,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21755万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08%,比计划高出1.08个百分点,人均10657元,比计划增加1943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28万元。年均增长9.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03万元,下降10.13%;第三产业增加值3524万元,年均增长44.23%。三次产业结构为79.7:4.6:15.7(2000年为82.4:7.3: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6万元,年均增长12.5%。
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取得成效。按照“调精调优棉花,大力发展畜牧业,拓展第三产业”的要求,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中畜牧业比重上升,由2000年的2.8%上升到2005年9%,果蔬业发展在2005年已开始启动,8000亩鲜食葡萄园已动工建设。随着小城镇建设,商业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发展,三产个体劳动者由2000年754人增加到931人,国有经济已全部退出服务业,由个体经济一统天下,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改革的深化,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固定资产投资量力而行稳步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05年,“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67亿元,其中私人投资7870万元,。建成了11.5万亩节水滴灌、阜星种牛场、机采棉示范基地、封沙育林围栏、教学楼、植物公园、通连公路等一大批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团场发展后劲。
团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体制和机制逐步理顺、激活。认真贯彻落实兵团“1+3”文件精神,改革稳步推进,有80%以上职工实行十年以上土地承包长期固定,95%以上职工实行生产资料全费自理,职工经营自主权、各级政务公开、民主选举基层干部等一系列运作,职工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农业连队实行报帐制。文教卫生及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预算制,财务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制度。对规模小的连队进行撤并和机关改革已经进行,由原来的26个科室精减为8个,机关工作人员由原来的121人减少为62人。各非农单位改制已取得成效,职工群众负担逐年减轻。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伤残保险全额及时征缴,离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看病医疗、计划生育、伤残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其它从业人员参保人数逐年增加,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人员已基本纳入低保范围,特殊困难人员得到组织和社会救助。“十五”时期农业连队危旧住房改造,使2313户家庭迁入新居,户均69平方米。一中、二小、三小、工区学校校舍更新改造,教学设施进一步充实,“两基”教育进一步巩固。医疗设备和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治愈率有所提高。按兵团统一口径计算,人均收入和在岗职均收入分别比2000年增加4022元和13294元。电视覆盖率百分之百,职工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工业锅炉和生活锅炉集中供热和供暖,居民家庭普遍使用液化气,每万元GDP标准煤消耗量为1.46吨,低于2.22吨的责任目标。地膜回收率为82.3%,利用天敌和生物防治办法,治理病虫害,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封沙围栏、种植梭梭。重点防护林建设,使沙漠植被得到了保护,土地沙漠化得到初步遏制。“十五”时期,开展了“三好连队”创建活动,有2个连队达标。小城镇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建成了35295平方米14栋职工住宅楼,405户喜迁新居,107户商业服务业新开张。团场镇区铺设了排污下水管道。建设了占地230亩植物公园,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33.54万平方米。
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小城镇基础设施更趋完善,达到兵团先进水平。非公有制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力争在兵团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到2010年,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年均4%,力争达到5%,生产总值达到26486万元,人均12000元,年均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19972亿元,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2017万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4497万元,年均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亿元,年均增长5%,资产总额5亿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1-2.2万人。
使149团成为经济持续发展、职工生活富裕、环境良好优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兵团强团。让149团成为绿色原野上一颗璀璨明珠。
教育医疗

一四九团拥有中小学五所,近几年投资新建两所教学楼和一栋实验楼和宿舍楼,在校学生3101人,教职员工265人,幼儿园教职员工43人,幼儿园入园人数631人。
团场卫生事业属卫生中心下辖职工医院、卫生防疫站、爱卫办、计生办、一营门诊、和34个基层卫生室,形成了医院、门诊、卫生室三级网络体系。团医院有住院楼、门诊楼各一栋,拥有床位100个,医护人员204人,担负着团场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工作。

棉花是团场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团场的经济支柱,团场实施精准种籽、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平衡施肥、精准收获、精准农田生态监控六大精准技术,盛产出优质洁白的中长绒棉花,绒长达33-34毫米,是石河子银力牌棉花的生产基地。

畜牧业

一四九团始建于1958年,经过几代人的开发建设,总面积341公里,现有耕地15.04万亩,全团有23个农业连队和13个非农业单位。2002年未人口21078人,其中少数民族432人,总户数7688户,从业人员6529人,其中职工为5842人,在职职工一般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现有中、高级职称258人,初级职称529人,离退休职工4178人。团场农业科技力量较高,经济能力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实力。经过“九五”发展和积累,经济有了跨跃发展,资本雄厚,资产总额已达301亿元,资产负债率由1995年的74%降到现在的29%,已建成机采棉基地1万亩,机井滴灌3.2万亩,河水(渠系)加压滴灌面积8万多亩,在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2001年,全团总产值(现价)1859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296万元,工业总产值2777万元,上交利税262万元,人年职均收入11298元,农业承包职工人均收入11800元。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场有畜牧技术人员20 人,有一个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和三个社区服务点,近年来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投资1200万元新建种牛场,引进澳洲荷斯坦优良奶牛480头,一个养殖场,牲畜年终存栏3.61万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4
农八师莫索湾垦区149团。
第2个回答  2011-07-02
2楼的情况属实
第3个回答  2011-06-30
新疆的地盘。。。。。。。。。。。。
第4个回答  2011-06-28
部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