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人物形象

在鲁迅等人眼中的形象,不只是三国里的。

  整个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人物形象

  思想境界非常高的人,一般人都不会理解他,理解他的人也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很多人对他都有神秘的感觉。他个性,重感情,有爱心,聪明,胆大。但是就是因为胆子大,个性,才做出来别人不感做,或不理解,或讨厌的事,所以对他的评价不是最高的,可是他确实非常正常的一个个性的人。

  鲁迅评价曹操——
  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是鲁迅对曹操的一个总的评价。曹操为什么是一个英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他能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曹操出身低微,为当时的清流名教者所不齿。袁绍就公开骂他是「奸阉遗丑」。曹操自己也不无遗憾地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但他并不因此而后退,而是坚决地与那些豪族集团进行角逐。

  鲁迅说:「在他的统治之下,第一个特色便是尚刑名。他的立法是很严的,因为当大乱之后,大家都想当皇帝,大家都想叛乱,故曹操不能不如此。」曹操使用「刑名」这个工具,抑制豪族集团的势力,维护自己的权威,取得很好的效果。

  古今名人评曹操

  东汉名士桥玄称赞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东汉名士许劭所下之断语。
  「曹氏虽功济诸夏,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西晋陆机曾感叹道。
  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对曹操的评语是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人张辅在《名士优劣论》中贬斥曹操“仁爱不加亲戚,惠泽不流百姓。”
  《三国志》写成后的130年,南朝宋朝的史学家裴松之(372——451)为了补正《三国志》的缺失,广泛搜集材料,给《三国志》加了注释。他引用过的资料多达200余种,字数相当于原书的3倍才,裴注已成为《三国志》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三国志》裴松之引注中,西晋文人著的《魏书》中说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而东晋文人著的《曹瞒传》、《山阳公载记》等书中却尽记曹操狡诈之行——假装中风以欺骗父亲、杀吕伯奢家人和杀侍妾的曹操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曹魏为正统;
  南宋朱熹在《通鉴纲目》称魏篡主,吴割据;
  元明清时代士人的思想,都是以蜀汉为正统,以魏为篡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人物评价基调得到史学家的共识,不再有分歧。
  鲁迅不赞成把曹操看成那幺坏,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
  郭沫若也认为曹操在历史上有贡献,并考证了曹操形象的演变过程。1959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郭沫若《替曹操翻案》的文章,还了曹操一个历史情白。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据史书所载,他能够不信天命,不信鬼神,毁灭邪祠,破除迷信,禁止厚葬,禁止复私仇,讳不避权贵,举能扬侧陋,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被人称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
  毛泽东指出: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营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的一面的,汉是没落的。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可谓别出新裁,首先认定曹操代表进步的一方,接着认定所谓蜀汉正统的汉是没落的,这样一来,是非功过自然就明朗了。

参考资料: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1088764&blogid=5559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1
思想境界非常高的人,一般人都不会理解他,理解他的人也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很多人对他都有神秘的感觉。他个性,重感情,有爱心,聪明,胆大。但是就是因为胆子大,个性,才做出来别人不感做,或不理解,或讨厌的事,所以对他的评价不是最高的,可是他确实非常正常的一个个性的人。
参考资料:冯氏原创
第2个回答  2007-06-11
枭雄
第3个回答  2007-06-11
奸雄
第4个回答  2019-10-29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董卓之乱后,中原一带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四分五裂。正在这个时候,曹操登上了政治舞台。他把统一中国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凭藉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豪族混战局面,统一了北部中国,替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对于宦官问题的看法、规划义兵讨伐董卓的行动、挟献帝迁都许昌等行为,显示了曹操超然卓越、衡量全局的战略眼光。面对张绣的降而后叛,立即反省自己,展现出很强的自省能力。官渡之战前,袁绍虽然已经准备进军,曹操仍然坚持先铲除刘备。这一行动,不但避免在官渡之战时,因为遭到刘备的袭击,而产生腹背受敌的危机,还让刘备正在成长的势力顿时瓦解,使得刘备势力形成晚了将近十年,减少曹操势力日后成长可能遭遇的威胁及阻碍,显示出果断的决策力。
官渡之战,曹操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对抗约有十余万兵力的袁。,如果不是他具备坚忍的毅力、韧性,又有冒险的精神,不惧危难,官渡之战绝对不可能取胜,日后也不可能成就霸业。
曹操还非常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凡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不论出身门第,一律加以重用。像张辽、徐晃、乐进等都出身贫贱,后来都被曹操提拔当了大将。
诸多的史实表明,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自汉以来,一直称曹操为“奸雄”,甚至“奸臣”,无非是因为,他玩弄了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是,如果说他的天下是从汉献帝的手中篡夺过来的,那就有些不合事实。因为当曹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起义的农民军已经粉碎了东汉王朝的天下,当时的汉献帝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像这样一个皇帝还能从他手里篡到什么?曹操的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不是从谁的手里接收过来的。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曹操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不少武将喜欢附庸风雅写写文章。可是,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少之又少。数尽历代英豪,亦不过曹操、辛弃疾、王阳明等廖廖数人而已。而在这几个人中,曹操的文学成就更显卓越。
他博学多才,雅好辞章,礼遇文人,创造并领导了建安文学集团,开创了文学上的一代新风。
《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艺术水平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至今不衰。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一句,语言平白浅易,却令人回味无穷,堪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绝句。
《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句,短短十字,就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从马上征战得来天下的杰出军事家,能够发出这样的感叹更是难得可贵。《观沧海》中“日月之得,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气势非凡,反映出作者的豪放旷达。《龟虽寿》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是千古不朽之名句。
纵观曹操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马上平定天下,笔上著诗传世,如此成就,古今几人能够?
正如鲁迅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在历史大舞台上挥洒的是王者的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