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题

各位师兄师姐,末学学佛不才,障碍诸多,有疑问想请教各位。末学深知吃肉种种现世,来世的种种果报,但是如果执意死活不吃肉,是否属于一种执着,着相了。末学觉得,似乎只有奉行五戒的五种教义,佛陀为了不让人们堕落三途恶道,才规定了五戒十善。末学记得净空法师说当年开缘喝酒一杯不属于破戒,因为酒是淫,杀,盗(喝酒后倒会吐真言)的媒介,所以禁止喝,但是如果喝1斤的酒量和半斤不会醉,不算破戒,做药引,烧菜做佐料不破解。那么,请问既然五戒那么复杂,我该如何才能修持五戒而又不着相呢?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好。

持戒不是执着,持戒是为了破执着。不持戒,不能破执着。
正因为您持戒断肉,这才让您了断杀业,破除了对肉类的执着。不持戒永远吃肉,永远不能了断对肉味的执着心。所以持戒不是执着,持戒是破执着。
师兄初学佛,您知道 三无漏学 吗?没错,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基础,就是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律是一切法的基础。没有戒律,就没有定力,没有甚深的禅定,就难以显发出正知正见的智慧。

吃肉的人为断杀业,一辈子血肉为食,慈悲心何在?

无论是什么法师,再有名,他大不过佛言。师兄。。我们学佛学佛,学的佛呀!佛是大成就者,佛有十种名号,其中一个就是:正遍知。就是了知一切的意思。如果某法师说:吃打算可以预防癌症,可以吃一点;喝酒一斤不醉可以喝一斤; 这些难道正遍知的佛想不到吗?用酒做药引是可以,是遮戒有出处,但是绝对没说喝不醉就可以随便喝,没有这样的开缘。所以师兄不要太执着某法师的开示,我们要 依法不依人,他的这些开示,早就在佛教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声无数。

最后送师兄一句辽宁海城 大悲寺 妙祥法师的话。这位法师非常宣扬律学,戒律持得非常好,他的僧团按照佛制:晚上十点睡觉,半夜2点起床,每天只睡4个小时,终生不摸钱,一天一顿饭。。。。。是当代戒律修持的典范。

“执着不是佛法,持戒不是执著。持戒能破执著,不持戒是执著。”

南无阿弥陀佛

(补充:如果师兄要戒肉,而又不能马上把肉断尽,可以先让自己每个月7天不吃肉,然后慢慢变成每月10天不吃,再变成每月只吃10天,再变成每月7天。。。5天。。。最后乃至断尽!毕竟吃了那么多念了,突然断了,很多人身体适应不过来,一下子就放弃了。所以建议慢慢断,慢慢让身体适应,一定行!平时多是点核桃,杏仁,大枣,豆腐,木耳,海带,蘑菇等这些。。。这些已经足够身体所需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3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第2个回答  2011-06-22
你还想在这个圆滑玄虚的圈子里绕么?绕来绕去能绕出个什么道理来?淫,杀,盗难道是靠不喝酒就戒的了的么?真要净化自己,就要看清楚欲和罪的本质。看似因果,实则虚妄,自圆其说,灭绝异见,首尾相接,圆滑之至,掩口假寐,甚是有道,吹灯拔蜡,恶相自生。追问

不懂,请开释。

追答

点灯会亮,风吹沙扬,这就是佛家的因果,这就是整个世界,不要问为什么,楼下那个兄弟说的好,自己去看经,自己去悟,悟不出是你缘不到;也别请教别人,每个人的缘不一样。正如帆随风动,风随心动,心见帆而自动,心动则帆动,帆动现风动,风动心又静,故帆不在心中,心不在风中,风不在帆中,一切由心,一切亦由因,莫执念~~~哈哈

追问

OK,谢谢

追答

这么晚了你还上线讨论学习,好辛苦啊!这份执着和毅力,佩服,佩服。

追问

那么晚了你还上线助人学习,十分感人!

追答

我上来是为了帮助一个刚刚受洗的主内的朋友,他信心不坚定,去尝试着拜了拜菩萨,听了听佛,结果深受偶像毒害,身体和灵魂都受创深重。我想在深夜里陪陪他,给他点信心和温暖而已。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2850203.html?fr=im100400 你这个问题是我碰巧了对禅宗哲学有感,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愚见愚见。。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6-23
佛道修行在心中,佛祖立五戒本为众生戒贪心,众生不明真道却在事相上妄自徒劳甚是罪过罪过。如若口虽不沾酒心却时时念酒喝,眼虽不观色心却时时起淫念,身虽未打杀见虫则生杀意,如此守行不守心于事相毫无定力还修持个什么呢?放下你心中的戒不戒的东西吧。阿弥陀佛。当你在想我是否犯杀戒时你已经犯了,当你在想你是否已犯淫戒时你已经犯了,因为你心中杀心未灭才时时提起杀来,你心中淫念未除才会提起淫心来。就好比某人一直告诉别人说自己已经把谁忘记了一样,当他还有个忘记的人在时那个人就还在他心里,如果真忘记了的话他会连自己忘记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了,如果还知道的话就还没忘记。阿弥陀佛,自己悟去吧。
第4个回答  2011-06-23
细微之戒亦不得犯,在持戒一事上,即便是补处菩萨都不犯别解脱戒的小小戒微细戒,何况凡夫。但凡说戒可通融的,具是邪说。佛法在缘起性空,在是有还是无,在了义不了义上有争议,但在戒律上并无任何不同意见,一切戒律的微细学处必须守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