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历史

彬县历史,请尽量说的详细些。

彬县
彬州作为西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到尧舜时期。间接文化源头可追溯到尧封周人始祖后稷于邰地(陕西武功县),约公元前2100年。其直接的源头就是后稷的十余世孙公刘避桀居豳时期(约前1562年,相当于夏朝末年)。其后历经九世传至古公亶公(周太王)。周人前后居豳历史约450年左右,在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领公刘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豳”的小国。这可以看作是彬州名称的起源。彬县是周族的发祥地。约过了三百年,约公元前1150年,因受戎狄侵扰,古公亶父被迫率族人迁岐,周族进一步发展壮大。周武王姬发推翻商朝后,回故地彬县拜祭了一回先祖。史记·周本记 记述道:“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阜以望商邑。”意思是周武王率领天下守牧长官,登上豳山拜谒祭祀先祖公刘创建的豳国城邑。之所以叫商邑,是因为豳国故城建于商汤时代,是受封于商朝的。武王取得天下后,为什么从镐京跋山涉水来豳拜祭呢?首先是因为古豳国在他心中实在是太神圣了。公刘避桀居豳三百多年,这里埋有先祖们的遗骨,更有意义的是,这里是周族的重要发祥地,倘若没有公刘及其后代在这里建国立业,哪里有他武王一统九州的王业呢?三千多年前,武王这次朝圣、祭祖、凯旋的盛典,使古豳名扬华夏。著名的《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所描绘的就是现在彬县一带的先民从事农桑之风土人情。秦朝时在这里设置漆县,东汉时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改为白土县。西魏时在这里设置豳州,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古邠州的管辖范围大约在今旬邑、淳化、彬县、长武四县区域)。宋元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洪武年间撤销附郭新平县,辖地归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至今。民国初年撤销邠州的建制,在原州治所在地设立邠县。因“邠”字属生僻字,在中国文字学上“邠”与“彬”又是相通的,1964年文字改革时,经国务院批准改称“彬县”。豳、邠、彬三字一脉相承,文彩斑斓之义斐然。豳州自南北朝时期的后魏设置,后几废几复,行政沿革均有变化。但无论是公刘时期的豳国,还是后世的新平、三水、漆县、邠州等,大体上包括了今天的旬邑、淳化、彬县、长武等地,即今人所说的“北五县”中的四县。
彬县人杰地灵,胜迹荟萃。彬人纳豳山之雄魄,摄泾水之灵秀,正如古人所说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时隐士潘大临苦读于蒲泽谷中(城北水北村),以诗见重于范仲淹,因一句“满城风雨近重阳”赢得了宋之“真诗人”的美誉。范仲淹知邠州,扬武布德,兴学育人。彬地可谓名贤著绩之乡。在这块孕育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热土上,姜嫄、公刘、汉相公孙贺、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诗人李白、唐中兴名臣郭子仪、五代后周卫王冯晖等无数风流人物在此建功立业。国民革命的元老于佑任、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张占云等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东汉名儒李育、宋代诗人张舜民、明代彬州清官赵伦、阎本、阎让、刘昭、流芳百世、传颂至今。近代,王富贵、张占云、胡彦英等一批伟烈之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彬县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大佛寺、彬塔),省级5处,县级17处。全县24个文物点,分布在11个乡镇,馆藏文物上千件。这些文物及文物点,都成为彬县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大佛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建于唐初的大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窟内阿弥陀佛是陕西第一大佛。雄伟壮丽的彬州塔、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后周卫王冯晖墓壁画、彩绘浮雕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史资料,填补了我国五代史的考古空白。公刘墓、前秦国王苻坚墓、彬塔、水帘洞等人文景观闻名遐迩。林家堡村出土的唐代梵钟等一大批文物为彬县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彬县发现的倒流壶成为耀州窑的标志。颇具地方特色的大佛寺杆杖、蒜窝等梨枣木工艺制品和彬州梨、苹果、大晋枣等已成为旅游者争相购买的旅游品。
历史名人
姜嫄  一作姜原。传为周族始祖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帝喾之妻。据《诗·大雅·生民》和《史记·周本记》载:姜嫄野祭时在履迹坪(今城关镇南沟村内)踩踏巨人脚迹,怀孕生稷。以为不祥,随之丢弃于隘巷,过往牛、马都避而不踩;又丢弃在山林,适逢林中人多,又弃于南河巨石上,飞鸟用翅膀遮盖,母狼用自乳喂养。姜嫄以为神物,遂抱回抚养。后世尊称姜嫄为圣母。城内隘巷,城外履迹坪、狼乳沟等均以姜嫄与其传说而得名。今炭店乡水北村有姜嫄墓。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曾一度被弃,故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舜时为稷官,主管农事,教民耕种。周族认为他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公刘  (前1600?—前1520?)一说为尧舜时农师后稷的曾孙,一说为后稷的十余世孙。夏末商初在世,为豳地的开拓者,周族开国奠基人之一。约公元前十六世纪末,夏桀暴虐乱政,废农桑。公刘失去世袭的农官,率族迁徙于豳。他跋山涉水,勘察地形,发现泾水北岸土肥水美,气候宜人,遂率族人安营扎寨,建立城邑。公刘修复光大后稷开创的农耕事业。整田界、定疆土,播五谷,种桑麻,饲禽畜,使犁锄得宜,栽播合时,收成甚丰,人心归顺,生活安定。公刘利用日圭测影,确定农时节气,并观察研究地形地势,筑坝修渠,引水灌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发展了豳地农业。豳民因此丰衣足食,尊戴公刘,唱歌颂其“笃公刘”。汤灭桀建商后恢复农桑,封公刘为豳公。今龙高乡土陵村有公刘墓。
  古公亶父  文王之祖。古公即“远祖先公”的简称,亶父是其名字。公刘居豳300多年后,古公亶父继位豳公。此时,商王武乙暴虐,激化了民族矛盾,使豳地不断受到戎狄的侵扰。《史记·周本记》载:古公于豳地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拥戴。薰育戎狄侵犯,古公给予了大量财物,后又侵犯,欲占地夺民,百姓皆怒,请求抗战。古公说:“有了百姓,做君主是有利的。今戎狄所以侵犯,是为占地夺民。民归附于我与归附他们是一样的。民要为我而战,让我杀人父子而做君主,我不忍心去做。”于是率家眷离豳,渡漆、沮,逾梁山,到达岐山周原。豳人扶老携幼,随古公而去。相传聚集出发的地点就是今城关镇万人村。别国百姓闻知,也纷纷投奔古公。古公迁岐后,定国号为周,遂设官吏,规划田土、筑城造室,拓荒耕播。为发展生产、抗御戎狄、缓和内部矛盾,复用商助耕制,周族渐强,奠定了东进灭商之基。周武王定天下后追尊为太王。明嘉靖十五年(1536),县城南门外东隅建太王祠,明巡按陕西监察御史唐锜撰有碑文。
  公孙贺   (?—前91)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今彬县水口乡祁家崖村,曾用名孙村)。少时为骑士,从军数有功。汉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武帝即位,迁大仆。贺的夫人君孺,是卫皇后之姊,由是有宠。元朔六年(前123),贺以车骑将军,随从卫青出战有功,封南窌(jiao)候。太初二年(前103),武帝要公孙贺代石庆为相。贺说:“我本是山野之人, 因为骑马射箭才做了官, 要我当宰相,恐怕不能胜任。”武帝受了感动,说:“扶起丞相”。贺不得已而拜相,封葛绎侯。征和二年(前91)因受其子敬声案牵连,死于狱中,归葬故乡。今彬县祁家崖村有公孙贺墓。
  雷恶地  (生卒年月不详)新平(今彬县)人,羌族。前秦太初二年、后秦建初二年(387),率众响应前秦王苻登(苻坚族孙),受任征东将军,攻击后秦王姚苌。太初四年(389)十二月,姚苌遣东门将军任盆诈降苻登,约定时间,开所守安定城东门击苻登。这时,雷恶地领兵在外,听到消息,单骑驰见苻登说:“姚苌多诈,不可信也!”登乃止。姚苌听到恶地见苻登的消息,对诸将说:“此羌见登,事不成矣!”苻登获救后,不但不赏恶地,反而疑忌起他的智勇才干。恶地担心被害,遂降于姚苌。姚苌任他为镇军将军。第二年,前秦镇东将军魏褐飞自称冲天王,率兵攻击后秦,雷恶地叛后秦又支持魏褐飞,共同攻打杏城、李润(今华阴一代)。姚苌深知恶地智略过人,若使其得逞,长安东北便非后秦凭籍了。于是不顾群臣反对,亲自统兵东进迎战。用计谋斩魏褐飞,歼其众。雷恶地见大势已去,复降后秦,姚苌待之如初。恶地很受感动,对人说:“我自以为智勇杰出,而每遇姚翁辄困,固其分也”。从此效忠于后秦。其人“猛毅清肃,不可干以非义,岭北诸豪皆敬惮之”(《晋书·姚苌载记》)
  杜彦  (生卒年月不详)本为云中人,父迁家于豳。彦性勇敢果断,善骑射。北周时任左侍上士,击陈将吴明彻于土州,大破陈军。又平叛蛮。进而平郢州贼帅樊志,以战功拜大都督,赐爵永安县伯。从韦孝宽击尉迟迥于相州,争战有功,封襄武县候。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进爵为公,平陈之役,以行军总管渡江击破南陵城,擒其守将许翼,进位柱国。赐子宝安爵昌邑县公。高智慧作乱,从杨素讨伐,解江州围。智慧余党屯聚溪洞,彦水陆兼进,斩其渠帅。贼李陀拥众数迁据彭山,彦袭击破之,斩陀,传首京师,又击徐州宜丰二洞,悉平之。拜洪州总管,甚有治名。岁余徵拜云州总管,突厥来侵,彦常擒斩其首领,由是畏惧,不敢再至。继任朔方总管,突厥闻彦去,复来侵云州。于是又任云州总管,突厥退走。未几,以疾徵还长安,病卒。
  朱玫  (?—887)邠州(今彬县)人。唐代大将,位至宰相。年轻从军,曾任州将。乾符六年(879),任河东节度使府马步都教练使。第二年,黄巢率义军入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唐僖宗南逃成都。广明二年(881),时为邠州通塞镇将的朱玫计斩大齐邠宁节度使王玫,与李重古合兵攻长安。战于长安开远门,朱玫被枪刺穿咽喉而未死,以功升任晋州刺史,再为邠宁节度使、河南都统、京城西北面行营都统,以击义军。黄巢义军失败后,僖宗还朝,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吴兴侯。在权臣争斗中,唐僖宗二次出逃凤翔,朱玫保驾不成,劫持嗣襄王李熅为帝,自尊为大丞相,独专大权。此时僖宗逃至兴元,大臣多归附。而李熅朱玫又失人心。于是朱玫被部将王行瑜(天平军节度使)所杀。
  王行瑜  (?—895)邠州(今彬县)人,唐代大将。年轻时随朱玫从军,提为列校。以杀朱玫功,邠宁节度使。光启三年(887),僖宗还长安后晋行瑜为检校刑部尚书,兼邠州刺史。唐昭宗即位,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合兵擅自攻占兴元府,进而杀宰相杜让能,昭宗赐行瑜铁券。晋为中书令,改号加尚父。权望日重,欲行废立,杀宰相韦昭度。继与太原节度使李克用结怨,克用率兵攻行瑜,行瑜兵败,逃梨园寨(今淳化县城),再逃回邠州。克用追围邠州城,王行瑜在城头哭求投降,李克用不许,行瑜弃城逃往庆阳,途中被部属所杀,传首京师。朱玫、王行瑜事见《新唐书·叛臣传》。

五代传奇美女花见羞,她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天生丽质,娇艳如花,芳菲满体;她是中国五代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女,亲身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几乎见证了整个五代史;她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17岁嫁给后梁名将刘彟为妾,刘彟死后为李嗣源所得,李嗣源称帝,她谦逊贤德,坚辞为后,颇有东汉光武帝阴皇后的风骨;她出身平民,性情温顺,心地善良,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唯因天生红颜,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满血腥杀戮的权力漩涡,虽然对权力、功名、利禄等一概看得很淡,数次虔诚向佛,却难遂其愿,最终死于非命,这正应了一句俗语:英雄当生于乱时,美女应活于盛世。 据《新五代史》记载,花见羞乃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氏。和花蕊夫人一样,花见羞并不姓花,她父亲王氏在城内经营一家副食商店。及笄之年的花见羞生得眉如远山,目如秋水,鼻似琼瑶,齿似瓠犀。因为天生丽质,芳菲满体,容颜比春日里盛开的鲜花还要娇艳,远亲近邻们送她一个美名“花见羞”。虽然出身低微,但父母还是请了专门的私塾教女儿诗书文章、琴瑟音律。花见羞聪明机灵,学习能力很强。由于从小在店里帮父母料理生意,见多识广,察眼观色,历练得心灵手巧,待人接物从容得体。少年时代的特殊历练对她后来的人生经历帮助很大。由于家教严格,花见羞从小就性情温顺,心地善良。后梁名将刘彟得知花见羞的艳名,携重礼上门提亲。刘彟年龄虽大,但文武兼修,很有气度,威名远播。战乱时期,王家正需要有刘彟这样的军人背景。于是,年仅17岁的花见羞(“王氏”)成了年过花甲的刘彟的爱妾,这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婚姻,不知羡煞了陕西陕北的多少痴情少男。(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出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张先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作诗调侃他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老夫少妻恩爱和谐,相敬如宾。或许是天妒红颜,甜蜜美满的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三年,刘彟就在征战中死去。刘彟死后,花见羞虽然不是正妻,仍然为他结庐守节。那段时间,人们时常见到花见羞一身白衣,踯躅在刘彟墓旁。杂树野花丛中,群鸟掠空悲鸣而过,风吹衣袂飘飘,窈窕动人的花见羞临风伫立,寂寞如洛水中冉冉升起的洛神。城中仰慕花见羞姿色的富家子弟纷纷托人上门说合,愿出重金娶她为妾,她却一概回绝。李存勖灭后梁,最先攻入都城的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李嗣源出身沙陀平民,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小名邈佶烈,“李嗣源”为养父李克用所赐。李存勖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任命李嗣源为天平节度使。李嗣源进兵邠城。这位敢于弯弓射虎的武夫,见到花见羞时竟然魂飞魄散,当即拜倒在花见羞的石榴裙下。为了获得花见羞的芳心,李嗣源不惜向敌国名将刘彟的孤坟长揖行礼。为其诚心所感,花见羞终于褪去孝服,投入到李嗣源的怀抱,此时的花见羞年仅20岁。李存勖与李嗣源同为李克用养子,两人间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花见羞深恐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招致杀身之祸,奉劝他恬淡自保, 不可须臾离开军中,以免李存勖乘机戟杀。后唐天成元(926),李嗣源于平叛路上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与李存勖公然决裂。花见羞高瞻远瞩,为李嗣源献策道:河北各地形势复杂,难以立国,不如渡过黄河,以开封为帝基,进图洛阳。李嗣源深以为然。正当李嗣源率军抢渡黄河之际,传来洛阳城中发生军变的消息。伶人出身的禁军统领郭从谦发动叛乱,乱军中李存勖中流矢而死,计划没有变化快。李嗣源急令大队人马掉转马头,星夜飞驰洛阳。战乱很快平定,李嗣源即立为帝,史为唐明宗。李存勖狂妄自大,继位后信任伶官、宦官,苛剥百姓,终至内乱。李嗣源采纳花见羞的建议,革除了李存勖在位时的颇多苛政,撤销了一些有名无实的机构,推崇节俭,勤政爱民,老百姓逐渐安居乐业,于是朝野出现了整个五代时期难得的短暂安宁。当初李嗣源只是贪恋花见羞的美颜,绝没想到一个糕饼店老板的女儿竟有如此高明的政治修养。更为难得的是,她的谦逊美德与东汉开国皇后阴丽华相比也当毫不逊色。李嗣源娶花见羞时,正妻夏氏已死,他想立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说:“皇后只不过是个名号,只要彼此相爱,有无名号并不重要。夏夫人是陛下的原配,虽已过世两年,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且领兵在外,夏氏的亲属也多官居要职。不如暂且追封原配夫人为后,一来可以体现陛下不忘旧情,二来也可安定父子关系,并笼络夏氏族人。”李嗣源为花见羞的远见卓识所折服,同时也为花见羞的谦让美德感动,于是欣然采纳了花见羞的意见。果然满朝文武都认为皇上处事缜密,不忘旧情,乐意为朝廷尽忠效力。刘彟死后留给花见羞一笔不菲的财产,花见羞很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将其遍送“明宗左右及诸子妇”,一时花见羞在朝廷中的人气指数扶摇直上。三年之后,群臣纷纷上表,认为皇后母仪天下,不可长久虚置,一致推荐花见羞为皇后,李嗣源也认为皇后非她莫属。花见羞却坚辞不肯,并力荐曹淑妃为后。她的理由是:曹淑妃从前侍候过夏氏夫人,并对夏夫人的两个儿子有哺育之恩。李嗣源见花见羞态度坚决,只得遵从她的意愿立曹氏为后,花见羞则仍为淑妃。花见羞对曹皇后非常尊重,曹皇后对她更是感激涕零。明宗征战半世,此时疾病缠身,宫中的大事多采纳花见羞的意见。花见羞虽然不是皇后,实际则是无冕皇后。花见羞与宦官孟汉琼联合,秉承明宗的旨意诛杀了重臣安重诲。刘彟的两个儿子也得赐官爵,从此衣食无忧。李嗣源在位八年,虽然保持了朝政的总体平稳,但却无力改变唐末以来地方将官拥兵自重、恃骄犯上的大气候。 长兴四年(933),李从荣乘唐昭宗病危之机率先发难,兵败被杀,67岁的明宗也受惊吓而死。李嗣源的第五子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闵帝无能,实权掌握在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及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手中,(两人原是李嗣源的左、右手,李从珂更是李嗣源的养子兼女婿。)两人都不把李从厚放在眼里,朝廷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闵帝封花见羞为皇太妃。四个月之后,李从珂杀闵帝取而代之,是为末帝。闵帝以花见羞曾过多干预朝政,对她有意冷淡。花见羞自己并未生育,进宫后收养了许王李从益。一次,末帝在太妃宫院置酒,花见羞举杯戚然道:“吾愿辞皇帝,出家当比丘尼。”帝问何为,花见羞道:“小儿李从益,若你不容,则他死之日,我有何面目见先帝!”言罢声泪俱下。末帝为之凄然,从此对她母子例外优待。李从珂只做了不满三年皇帝,又被石敬瑭撵下龙辇。后晋大兵来犯时,末帝聚集族人自焚。珍惜生命的花见羞镇静地对曹太后说:“事情紧急,但并非无可救药,何不暂且躲避?”已抱必死信念的曹太后决定舍生取义,从容道:“我们李家到了这一地步,我不忍心独生,妹妹自己保重吧!”曹太后和末帝等均自焚而死,花见羞与李从益兄妹因躲藏严密,得以脱险。大难不死,花见羞为石敬瑭所获,再一次自请为尼。石敬瑭敬重花见羞人品,觉得留她可以收买人心,遂将她母子迁至德宫,一体宽宥。后晋迁都汴梁,又携她母子随行。高祖皇后对花见羞十分敬重。天福四年,石敬瑭为后唐立宗庙,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主持后唐宗庙。石敬瑭为帝七年,于公元942年病亡,养子石重贵继位,是为出帝。石重贵听从权臣冯道、景延广的建议,与契丹人反目。花见羞母子还归洛阳。契丹人耶律德光率大军攻破汴梁。为使无辜百姓免遭兵燹,花见羞返回京师面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敬慕花见羞人品,看到明宗画像后焚香跪拜,对花见羞道:“明宗与我约为弟兄,你便是我的嫂嫂。”遂传令三军不得扰民,更不得滥杀无辜。(与事实大相径庭。)又让欲图霸中原的赵延寿娶李从益妹妹为妻,并封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冷眼淡看江山更迭如走马灯一般的花见羞代李从益婉言谢过,携子重返洛阳。(错了,乱世拥兵,方可自保啊!)耶律德光北归,留萧翰驻守汴州。此时“五代”的接力棒传至第四棒,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手上。刘知远起兵太原,声势颇大。萧翰心虚,欲撤兵北去,看中花见羞和李从益的号召力,想让李从益做中原的傀儡皇帝。花见羞母子得知消息后慌忙出逃,仍然为使者截获。李从益被推上皇帝龙座接受群臣拜贺。花见羞含着热泪道:“我孤儿寡母为萧翰所迫,这难道是福吗?我看为祸不远!”萧翰北去,仅为汴州城留下不足两千契丹兵的兵力。汉高祖刘知远领兵来犯,气势汹汹。李从益派人召请高行周、武行德等地方军阀商议抵御,高、武却按兵不动。李从益只好指挥契丹兵闭城自守。花见羞审时度势,对儿子说:“我们家是亡国的后代,岂敢与人争天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往迎刘知远。刘知远闻说李从益先前曾想抵抗,遂派大将郭从义入汴州杀花见羞母子。花见羞面无惧色,怒斥郭从义道:“我家母子何罪之有?为何不留我儿子一命,使他每年寒食敬孝道于明宗?”郭从仪奉旨行刑。听到花见羞悲怆抗议声的人们都潸然泪下。李从益死时年仅17岁,花见羞42岁。刘知远同样“名不符实”,(不“知远”。)连孤儿寡母也不放过,他自己又岂能有好下场?总计后汉仅苟延四年,他自己更是当了不足一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从公元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到次年正月,不满12个月。)儿子承佑两年后也被乱军击杀。花见羞是五代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女之一。她身历后梁、后唐、后晋直至后汉,几乎见证了五代所有王朝的兴衰。(除后周之外。)她出身平民,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由于天生红颜,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满血腥杀戮的权力漩涡。虽然对权力、功名、利禄等一概看得很淡,数次虔诚向佛,却难遂其愿,最终难免死于非命。这只应了一句成语:生不逢时。还应了一句俗语:英雄可以生于乱时,美女则最好生于盛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正写的“人”字。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92个行政村。全县平均海拔1108米,平均气温9.7℃,昼夜温差11.7℃,年均降水量 579毫米,无霜期180天,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彬县境内大小河流12条,可开发利用水能源1.2万千瓦。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跨越彬县、长武两县的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煤区原煤埋藏浅、储量大、煤层厚、煤质好,既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也是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环保煤。 2006年,彬县辖8个镇、8个乡:城关镇、北极镇、新民镇、龙高镇、小章镇、永乐镇、义门镇、水口镇、香庙乡、炭店乡、西坡乡、车家庄乡、韩家乡、底店乡、太峪乡、新堡子乡。
2011-6-22 21:12:07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