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什么时候出现的,谁造的?

如题所述

说繁体字的起源其实即汉字的起源。而其实为什麽她们要学繁体字要反问成:“为什么中国大陆要使用简化字、使用现行的拼音(台湾等地还在用汉语拼音)” 。中国在建国以后曾2次简化汉字。那时香港.澳门.台湾都不归大陆管辖所以直到现在还在使用繁体字 。
事实上,台湾到现在也还不归中国管
香港、澳门人家更熟悉繁体字,不能让人家老了老了成文盲了吧?(我们看得懂繁体字,但是简化字有的实在很“简化”)
再说“港人治港”他们还在说粤语、用港币(很少人会普通话)呢。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很多事情我们在“维护祖国统一”的前提下,是做了让步的。

关于起源: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产生在殷商时代,距今大约有三千四百年的历史。它已是一种有着比较严密体系的文字。小屯的殷墟文化,仅从它相当发达的冶炼技术和铜器、陶器、玉器上的艺术纹饰看,便可以确定它已是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完全可以推测,甲骨文产生的时代,恐怕不会处在中华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路口。

汉字在进入甲骨文之前,必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历程。但是,沿着甲骨文再向前追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汉字起源的文献记载,最早来自周秦的典籍,而且大都是传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虽然神话与传说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是某些历史现实的折射反映。但这些传说并非汉字起源历史面貌的详尽写实,它们只能推断汉字起源前后的状况和汉字起源的大体时间。可以证实汉字历史面貌的文物与文献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因此,对汉字的起源,只能以不连贯的历史证据和依照发展逻辑的推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假说。
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历代学者各抒己见,这包括:
1,汉字源于结绳.认为文字是在上古时期结绳治事的启示下创制而成的。
2,汉字始于八卦.认为文字产生于易卦的卦象,如干卦为天,坤卦为地,坎卦为水,离卦为火等。
3,仓颉视龟作书.认为仓颉受到灵龟的启示创制了文字。
4,汉字、图画同源.认为书画异名而同体,在文字产生的初期,书亦画,画亦书。
5,汉字源于图画.认为二者并不同源,图画在先,文字在后,文字是在图画的基础上产生的。
6,汉字源于先民的社会实践。认为文字的产生直接导源于原始的记事方法 。
7,中国文字西来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2
繁体字真正形成是在清朝中后期然后到民国,再到建国初,那个时候开始流行碑学,有反古潮流,所以字体大多用繁体,但是在此之前,繁体字和简体字是同时存在的。
由于我们汉字是象形字,所以有时候为了表现字的含义,会出现繁写,因为我们的字都是甲骨文-金文-篆书这系流传下来的,每次字的改革都是规范字的写法,但是又不能和前一种字体差距太大,所以一些字的繁体就一直保留了下来,再后来出现隶书和章草这样的字体,他们可以说是简体字的鼻祖,随着这两种字体的普及,渐渐的简体字也流传开了~
从清朝中后期到民国是繁体字最繁盛的时候,当时汉族的知识分子很活跃,他们把反古的碑学作为当时的潮流,都是在尽量模仿金文、篆书这样的字体,所以晚清到民国到建国初的书籍都是繁体为主。
第2个回答  2012-12-01
现代的繁体字定型于秦朝的隶书。有人把繁体字与书法的字体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中国文字发明于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现在能看到的是商朝甲骨文,之后有青铜器上的金文,之后有小篆,是秦朝宰相李斯所创,官府为了书写更方便,创造了隶书,它的笔划就与现代的繁体字没有什么差别了。在汉末出现了楷体,沿用至今。繁体字是相对于简体字而言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书法的字体是大篆、小篆、隶书、楷体、行书,是字形的不同。
第3个回答  2007-06-17
从有汉字以来,人们所用的就是繁体字。简体是解放后实行汉字改革,国家公布《简化汉字总表》后才有的名字。
在传说中,汉字是 由仓颉造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协同造字的还有史皇、沮诵等人。其实。汉字应该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慢慢创造出来,经“史”“巫”整理并发展而成。所以,他应该是集体创作,不应该归功于某一个人。
第4个回答  2016-05-25
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
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
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4-
6世纪)的碑刻,到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我们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在这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营”、“寿” 、“尽”、“敌”“继”、“烛”、“壮”、“齐”、“渊”、“娄”、“顾”
、“献”、“变”、“灯”、“坟”、“驴”,等等。唐代颜元孙著《干禄字书》 和王仁〔日句〕著《刊谬补缺切韵》,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随着印刷
术的发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简体字的流行 范围,数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来俗字谱》,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 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合为繁体字共1604个,平均每个繁体字有3.9个 不同的简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实”、“宝”、“听”、“万 ”、“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 ”、“声”、“义”、“乱”、“台”、“party”、“归”、“办”、“辞”“断 ”、“罗”、“会”、“怜”、“怀”等等共达330多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