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异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异”意思是另外的,别的。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全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二、赏析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

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异客:他乡的客人.异:就是另外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 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扩展资料

本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前两句紧扣题目,直抒胸臆地表达独自身在异乡的孤独凄楚,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后两句则站在兄弟们的角度,遥想他们登高望远时,唯独少了一人,从而反衬出诗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无奈。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具体描绘自己的生活境况,却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重阳日,宜探亲、登高、佩茱萸。离家远行已有数月,渐渐习惯于每天为生计奔波,以至于时常忘记日期,直到看到满街的人们都佩上了茱萸,方知佳节到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异乡:他乡。 异客:他乡的客人. 异:就是另外的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1]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 异
  yìㄧˋ
  ◎ 不同的:~乎。异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口同声。
  ◎ 分开:离~。~居。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 奇怪:惊~。诧~。怪~。
  ◎ 奇异:奇花~草。
  ◎ 变化:日新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7-08
异乡即为他乡,异客即为他乡的客人
这句话意为: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第4个回答  2011-07-07
异乡:他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回答者: 1305878838 | 二级 | 2011-7-4 14:15
异乡:他乡。 异客:他乡的客人. 异:就是另外的 ◎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异
 yìㄧˋ
  不同的:~乎。异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口同声。
   分开:离~。~居。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奇怪:惊~。诧~。怪~。
  奇异:奇花~草。
  变化:日新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