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到底是春秋时期修的还是隋朝修的?元朝也有一条运河,起点北京,终点杭州。到底那个是?

春秋时就己有叫邗沟,隋炀帝把已有的连在了一起,北起诼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由南向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元朝也有运河
京杭运河在唐以前称为沟、渠、漕渠、运渠,宋代始有运河之称,至元代渐成通称。它由历代分段开凿,至元代始陆续完成。隋唐宋时的运河,是由涌济渠、山阳渎、孟渎和永济渠联络而成。
元代定都北京,为避免绕道,一是开凿从山东东平至临清的会通河,一是开凿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同时对山阳渎、孟渎加以疏浚。元朝这两段运河与隋朝的运河相连接,从大都到淮南、南北要比隋代的运河缩短了500华里。这就是今天的京杭运河。
元代运河大体上可分八段:大都至通州谓通惠河,通州至天津谓北运河,天津至临清谓南运河,临清至东平谓会通河,东平至江苏邳县谓中运河,淮阴至瓜州谓淮南运河,一名江北运河,原即隋炀帝所开山阳渎故道,丹徒之京口至丹阳谓江南运河,丹阳至浙江省杭州谓浙江运河。至此可知,元代对于完成沟通我国五大水系的伟大工程的京杭运河,具有一定功绩。
1135年金兴起至1260年元世祖建立元朝行将统一全国这一时期,因为战乱频仍,一方面是南北漕运完全停废,一方面则是水利失修,造成运道多处淤塞。当时淮安以北至山东东平一段,就因黄水侵淮,致使南旺、沛县、邳县三段浅涸。《中国图书集成》1120卷741页有一段关于山阳渎兴替的记载:“古山阳渎也,隋开皇六年凿……三国时以无运而塞,隋因开城而广之,五代亦以不运而涸,周以平吴而浚之,元无以兵阻而废。”可见元初山阳渎因战乱淤浅,漕运趋于败落的状况。
1279年元灭南宋全国统一形成后,元世祖即疏凿运河,恢复漕运。因为当时东南漕粮由清口以至董口,须经黄河200余里,风涛险恶,漕船时有倾覆。为保证大都粮食供应,特又开辟了海运航线。这条航线是从长江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河、渤海,直到直沽,转往大都。通过海运的东南之粟,最多时,年达300多万石,南北海道成为元朝运输粮食的一条重要航线。对此,《古今图书集成》、《中国水利史》第五章《运河》中亦有一节记述:“终元一代,始终以海运为主,河运为辅,海运量最多时年达三百多万石,河运量不过数万石。”
宋元交替之际,南北漕运停废,山阳渎北段一度壅塞淤浅。这一时期,是淮安水运处于低潮时期。元统一全国恢复漕运后,虽曾在淮安设立过漕运总督署,统管南方诸省漕运,但因其通过海运的很多,通过河运的甚少,所以淮安水运远不如隋唐时的盛旺。
元代时,淮安南北漕运衰落,盐运却有所发展。
淮南沿海地区的煮盐业,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兴起。迨黄河夺淮入海后,范公堤以东沿海海岸线迅速向外伸展,堤东原有盐场,到元代已是“海远卤淡渐不宜盐”,产量下降。至元代中叶,为不影响盐课收入,于是向淮北开发,淮北盐场因之而兴起,产量日增,逐渐取代了淮南盐业,淮安盐运也随之兴旺起来。当时淮安城北河下镇最大的商业就是盐业。苏北沿海所产的食盐统称淮盐,产量、质量均为全国之冠。淮北食盐在坨地集中后大都通过盐河转入运河抵淮安,也有先陆运即由板浦车运至安东(今涟水)渡黄,经草湾对岸的盐河运抵河下镇,而后再分发转运皖、豫及苏南各地销售,当时河下曾设有数十处盐堆栈、经淮安年运销正纲盐达140余万引(每引合200市斤)。对此,《淮安府志》卷曾记载:“淮安城北为淮北纲盐屯集地,任盐商者皆徽州、扬州高资巨户,役使千夫。”其时,淮城与城北河下已成为北盐南销的“中转站”,商贾辐辏,百货山列,真可谓盛况空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1
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瑶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18
都是
春秋时就己有,隋炀帝把它们给连在了一起,同时也加修了两条,具体哪两条我也忘了。沟通了我国五大河流。北起北京海河,经河北入天津再出河北,入山直下江苏流经淮河又在江苏入长江,最后注入浙江的浙江(即钱塘江)。
第3个回答  2007-06-17
春秋的时候吴国修了邗沟,在隋朝的时候修了永济渠、通济渠和江南河
元朝的时候,把运河(不经过洛阳了)拉直了,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运河
第4个回答  2007-06-16
京杭大运河是隋朝的,北起诼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