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快死了.低着头.闭着眼睛.站不稳直接倒在地上闭着眼睛.用手动他才回起来怎么办..大便拉水..近期

小鸡快死了.低着头.闭着眼睛.嗓子还哑.站不稳直接倒在地上闭着眼睛...用手动他才回起来怎么办..大便拉水..之前我喂饭给他吃.结果2天肚子还涨的就没喂....近期我喂麦片..该怎么办?

喂点感冒药,应该是你在夜里没给小鸡保温。小鸡在出壳的第一周里,室温必须在三十到三十五度之间,否则极易得病。一周后,每星期温度可降三度,直到二十三摄氏度。另外食物得煮熟沥水,小鸡喝水过多会糊肛门。小鸡小时爱吃软小米,但得稍微干干的,菜叶剁很碎再喂它。要经常给它换口味,要不它就不好好吃食。第三周就可以让小鸡随便自己喝水,这时它的肠胃就好多了。硬小米也可吃了,但它们还是喜欢煮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8
基本没办法,小鸡小的时候死的比较多,有时买50只最后就还有20多只,很正常!!鸡是杂食动物,吃到没多大问题。
第2个回答  2011-07-09
  小鸡拉白色清水样大便,味恶臭,很可能是得了鸡球虫病(包括鸭、鹅球虫病)。
  (一)概述 鸡球虫病是一种普遍发生原虫病,危害严重的鸡寄生虫病。在饲养管理较差的鸡场,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有时可以达80%,耐过的鸡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并成为带虫者。成年鸡感染球虫后,多不发病但带虫,对鸡的产蛋和增重也有一定影响。
  (二)病原特征
  • 病原是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多种艾美耳球虫。艾美耳球虫的共同特征是每一个卵囊内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又有两个子孢子。目前世界公认的寄生在鸡肠道的9种艾美耳的球虫我国都已经发现,其中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它们分别寄生在鸡的盲肠和小肠。这9种艾美耳球虫可根据它们卵囊的大小、形状、颜色、在外界的孢子化时间、从宿主吞食卵囊到从宿主粪便中排出有卵囊所需时间、寄生部位、病变等特征加以鉴别。
  球虫通常以卵囊阶段排出体外,卵囊外形卵圆形、椭圆形、圆形、瓜子形。卵囊的基本结构包括卵囊壁和原生质团,有的卵囊在稍尖的一端有卵膜孔,有的内膜突出于卵膜孔形成极帽。卵囊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孢子生殖在其内形成孢子囊,孢子囊内又形成子孢子,孢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性。
  (三)生活史
  子孢子 裂殖体 裂殖子 配子体 配子 合子
  卵囊 孢子囊 子孢子
  生活史
  (四)流行病学
  • 球虫病之所以能广泛流行,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球虫直接发育,传播容易。
  (2)繁殖方式多样,繁殖能力强,卵囊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3)鸡对球虫的易感性强,带虫现象普遍。
  (4)不良的饲养管理和气候条件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五)致病作用
  • 球虫寄生在肠上皮,引起大量上皮细胞崩解,造成肠炎症和血管破裂。
  • 崩解产物产生的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引起中毒。
  • 肠黏膜损伤或导致各种继发感染。
  (六)症状
  • 急性型 小鸡发病以急性型为主,病程1-3周,病初精神不好,羽毛蓬松,缩头,闭目、呆立、闭目。食欲减少,渴欲增加。素囊内充满液体。粪便水样带血液,重者全为血粪,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液状排泄物污染粘连。病鸡消瘦,可被粘膜、鸡冠苍白。病末期常发生神经症状如翅轻瘫,两脚外翻,直伸或不断痉孪性收缩,昏迷,不久即死亡,雏鸡死亡率高达50%以上。
  • 慢性型主要见于中、大鸡,病程数周至数月,病鸡逐渐消瘦,脚和翅常发生轻瘫,有间歇性下痢,间或见血便,增重产减少,死亡率较低。精神不好,羽毛蓬松,缩头,闭目、呆立、闭目
  粪便水样带血液,重者全为血粪,泄殖孔周围羽毛被液状排泄物污染粘连。病鸡消瘦,可被粘膜、鸡冠苍白。

  症状
  (七)病变
  • 由柔嫩艾美耳球虫致死的鸡,可见盲肠显著肿大内,充满血液或成干酪样肠心、。由毒害艾美耳球虫致死的鸡,小肠中段气胀,肠壁增厚,上有许多白色斑点和淤血斑。但一个宿主往往有种球虫混合感染。
  盲肠显著肿大内,充满血液或成干酪样肠心
  小肠中段气胀,肠壁增厚,上有许多白色斑点和淤血斑
  病变
  (八)诊断
  • 球虫病的正确诊断必须根据发病季节,病鸡年龄,临床症状,如排血便,剖检病变,及在粪中检出大量卵囊和在肠管各病变部位刮黏膜检查发现大量裂殖体和卵囊而确诊。
  (九)治疗
  • (1)氯苯胍 按30-33ppm混饲喂且,有预防和治疗等。
  • (2)氨丙啉(Amrolin)125-240ppm (3)球痢灵(Zoalene硝茎甲苯酰胺) 250pm混饲喂35天治疗,125ppm,混饲来预防。
  • (4)克球多(clopidol) 500ppm混饲喂有治疗预防效果(毒性小)。
  • 盐霉素60ppm
  • 地克珠利1mg/kg
  • 克球星3-5ppm
  • 克球粉150mg/kg
  (十)预防
  • 1)疫苗预防
  • 2)药物预防
  • 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