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的气象原因

如题所述

干旱!洪涝!两个矛盾的极端气象在长江中下游接连上演。从农田龟裂,堰塘见底,人畜干渴急转为暴雨肆虐,房屋损毁,洪涝成灾。
  罕见的秋冬春连旱,不久前还在考验着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期而至的暴雨洪水,就将旱情稍缓的江西中北部、贵州东部拖入洪涝灾害的魔爪下。“枯水一线”转至“洪水一片”,旱涝并存的尴尬境地,再次引起我们对水利的思考。
  极端天气是“祸首”
  气象专家分析,异常天气现象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旱的“祸首”。受拉尼娜气候现象影响,西北气流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冷空气南下频繁,也压制了暖湿气流北上,一直都难以形成持续性的降水,造成今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往年四五月份,长江中下游已开始入汛。但今春直到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江河水位持续偏低,不仅影响了沿线自流灌溉引水设施的正常运行,也给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带来了不利影响。干旱,一度使江西鄱阳湖周边130多座灌溉泵站无法取水。
  面对严峻的旱情,国家防总、水利部先后派出13个工作组深入各旱区协助指导抗旱;下达特大抗旱资金共计6.35亿元;多次紧急向旱区调拨大流量水泵、柴油发电机组等救灾设备;加大三峡水库下泄流量,集中缓解中下游抗旱用水、城乡供水的压力。
  进入6月以来,天气状况悄然变化。在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下,南方降雨力度突然加大,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连遭两轮强降雨袭击。天气突变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刚刚摆脱了干旱的困扰,忽又迎来了洪水的袭击。
  湖北、湖南等地区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局部地区暴雨成灾。江西、湖南、贵州、福建等省1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形势严峻。
  截至6月11日,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4.45亿元。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3日至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6月的第三轮强降雨,在大部降雨天气持续的情况下,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
  针对当前长江中下游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已于6月11日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水利欠账敲响警钟
  6月以来的较强降水,使长江中下游的旱情基本解除,也为地处江西的鄱阳湖水系带来了一片生机。降水的充分补给,使鄱阳湖终于结束了长达224天的枯水位运行进入丰水期。但是,人们不会忘记,一月到五月的鄱阳湖,是完全的另一种景象。
  今春的鄱阳湖,遭遇了有记录以来前所未有的干旱,时至五月,鄱阳湖中心区域的湖面接近枯竭,鄱阳湖所辖九个子湖几乎干涸。“没有水,我们是守着鄱阳湖在喊渴。”当地村民曾这样感叹道。
  “鄱阳湖‘喊渴’,根源在于枯水期水位不稳定并持续降低。”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曾坦言,“如果建成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在汛末就能多留住一些水,遇上类似今年的旱灾,就能做到‘湖中有水,心中不慌’了。”
  选址于湖口位置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可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40万亩,通过调节湖区水位,整个枯水期鄱阳湖将保持一定的容积,可为环湖区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用水安全保障。“再过几年,当我们再次面对大旱时,底气一定会更足,办法一定会更多,应对一定会更加从容。”朱来友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很有信心。
  “水利设施投入不足、欠账多,脆弱的水利设施在应对今年这样的严重干旱时显得捉襟见肘。”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祝水贵说,江西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虽然有大中小型水库9700多座,但库容较小,总蓄水能力不到300亿立方米;渠系配套差,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加上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这种现象不只是发生在江西、湖北、湖南,很多省份也有类似情况。水利工程长期欠账,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渠系老化、损毁严重,或是山塘废弃,有水留不住;或是渠道淤积,有水引不来。薄弱的水利设施,直接导致当地的防汛抗旱工作陷入困境。在大旱和洪涝灾害面前,抗旱防汛设施功能尽失,水利基础设施成了“摆设”。
  抗灾机制亟待健全
  “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如此大范围的旱灾,突如其来洪涝灾害,旱涝急转的演变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极端的天气状况是主要原因,但透视灾情,也暴露出背后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灾意识不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说:“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抗旱减灾体系,是有效应对干旱、减轻旱灾损失的根本。”吕娟表示,“抗旱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善和建设抗旱工程体系,还需要健全抗旱组织体系,建立抗旱预案制度,提高旱情监测预报水平,增强抗旱应急服务能力。”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专家指出,在严峻的抗灾形势下,要进一步建立科学的防汛抗旱体系,不仅要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加快重点蓄滞洪区的建设步伐和干流河道的整治,继续兴建对干支流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还要加强非工程设施建设,落实防汛责任制,完善防洪预案。另外推行洪水风险管理、探索并实施水库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加快水源骨干工程建设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人民网5月29日电 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严重偏少,江河来水不足,水位持续偏低,致使部分省份遭受不同程度旱灾,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27日联合发布干旱黄色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根据5月28日监测,湖北北部和东部、湖南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上海等地存在重度气象干旱。预计:5月29-30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各省市仍无有效降水,31日鄂西南、湘西北有小到中雨,旱区其余部分地区有阵雨,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严峻的抗旱形势,从中央各相关部委、各旱区省市,提前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已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措施。

  中央各部委大力支持

  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其中5月中旬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重庆、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下达资金1.35亿元。近期中央财政将再下达一批特大抗旱经费支持重旱省区抗旱工作,并将根据地方抗旱需求加大中央抗旱物资的调拨力度。

  国家防总、水利部4月15日以来先后派出 13个工作组深入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贵州、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陕西等省,协助指导地方抗旱救灾。

  紧急启动国家救灾应急预案。5月23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湖北、湖南两省严重旱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深入湖北省松滋、十堰,湖南省岳阳、益阳、常德、张家界等地重灾乡镇和受灾农户家中,实地查看和了解农作物受旱、塘库蓄水、群众用水等情况,听取灾区政府救灾工作的介绍,指导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各旱区省市积极行动

  长江沿岸及洞庭湖、鄱阳湖周边地区,抓住三峡水库加大泄流,长江、两湖水位抬升的有利时机,开动一切设施设备全力引水、提水,努力增加抗旱水源。截至5月28日统计,自旱情发生以来,5省共投入抗旱劳力649万人,启动机电井30多万眼、机动抗旱设备138万台套,开启涵闸1.05万处、启动泵站1.9万处、架设临时提水设施16.7万处、应急打井9604眼,抗旱用电5亿度、用油4.5万吨,累计提供抗旱水源238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地4790万亩。

  三峡水库连续补水

  今年以来,三峡水库累计向中下游补水180.87亿立方米,其中5月初以来向下游补水27.64亿立方米,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位最大回升 1.39~2.72米。5月27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151.99米,相应蓄水量208.49亿立方米,日均入库流量903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 11600立方米每秒。长江干流汉口站水位17.00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23.71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10.52米,分别较近期最低水位回升了 2.20米、2.39米和2.14米。

  按原先设计,三峡水库可在长江汛末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并在长江枯水期时为大坝下游地区持续补水,尽可能保障长江中下游航运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三峡水库水位已降至152米附近,水库调节库容已消耗了约4/5,剩余1/5库容也即将在6月10日前消耗完毕。

  据介绍,如果6月10日长江上游来水还未见涨,而中下游地区又没有大范围强降雨的话,到时三峡水库将极有可能面临“无水可补”的局面。

  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28日20时至29日20时,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华北大部、四川盆地、云南中西部、江汉北部、浙江沿海、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其中,黑龙江中西部、四川盆地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内蒙古、东北等地有4~6级风;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东部海域将有9~11级大风,部分海域的风力可达12~13级;东海西部海域、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10级的大风。

  29日20时至30日20时,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华北东部和南部、黄淮北部和西部、江汉北部、西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其中,黑龙江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和西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东海东北部海域将有8~9级大风,阵风可达10级,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5~6级东北风。

  30日20时至31日20时,新疆西南部和天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东北部、江淮西部、江汉大部、江南北部、西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其中,辽宁北部和东部、重庆南部、湖北西南部、云南西部和东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雨,部分地区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渤海、黄海海域有5~6级偏南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2
你好:
所谓
旱涝急转
,就是某一地区或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
强降雨
,引起河水陡涨,
客水
入侵、内水难以及时
外排
的现象。
  在常年的4月至5月,
长江中下游
地区降水开始增多,并逐步进入明显多雨期。而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51.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近期的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短时间内由抗旱转为防涝。
原因:
1、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季风。季风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尽管今年
季风爆发
时间偏早,但中期出现中断。现在季风加强,急流加强,副高北面有弱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对峙,出现了
对流性降水

2、造成前期持续少雨的气候背景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去年7月形成的
拉尼娜事件
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衰减并结束,
海洋环流
的变化导致春季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明显偏弱,
副热带高压
偏弱,位置偏东,不利于热带水汽向我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
输送。
3、今年春季欧洲和俄罗斯中部出现持续的
高气压
异常活动,而东部为
低气压
环流。这种
大气环流
形势导致强冷空气频繁入侵我国,抑制了热带
暖湿气流
向北推进,无法形成
有效降水

另外:专家分析,目前,水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北方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冷暖空气交汇的地方位于长江流域附近,从而在近期会给这里带来明显降雨过程。
回答完毕,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第2个回答  2013-07-19
连续骤降暴雨。
第3个回答  2011-06-21
1,气候异常;
2,拉尼拉年;
3,无关三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