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大家,在历代书法家中,写欧体写得好的有哪些?

比如明代文征明老先生的欧体就有点味道,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

黄舜生

  吴佐熙(1846—1929年),字仲穆,又字荷生,号叔园,惠来都梅北华庭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拔贡,官至直隶州同知。晚年以鬻字为生,集写字所得的酬金,构建家居,命名为“字室”,并作《字室铭》刻于门柱上,以便让后人知此居室之来历。

  吴佐熙擅长书法,行楷并精,行书随意潇洒,多姿飘逸,取法王大令、何绍基。楷书圆满平实,法度森严,源于欧阳询、颜鲁公。现存为揭阳渔湖京岗相祠的楷书“隐相堂”三字大匾,笔力险劲,点画工妙,精神饱满,意态精密,为其扛鼎之作,现此匾保存完好。其1919年所书《陆军步兵上将马君墓志》,与“隐相堂”三字属于同一风格,用笔峻厉,锋锷森森,结字严谨庄重,间架坚实平衡,章法规矩适度。

  笔者认为初学楷书最好从欧阳询开始,这是因为欧体上能旁通魏碑,下能进入唐楷堂奥。笔者很留心欧体,有幸在宝鸡目睹《九成宫碑》,又见过当代名人书写的《九成宫碑》和清末民国临摹作品,这些人的作品大部分只是在忠实原作上下功夫,而吴佐熙不同,不仅仅追求惟妙惟肖,还力图有所变化有所超越。他高明的地方,则是以欧体为本,以北碑为用,因而形成刚而不狠,健而不犷的独特风格,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创作个性。应当指出的是他拿手写大字的欧体。在现有欧阳询的碑帖中还没有见过大字的欧体,没有真正把握欧体内涵,是很难做到这一点。汕头李昭于汕头书画社购得吴佐熙七言对联:“大杏金黄小麦熟,嵩高苍翠北邙红。”这是六尺长联,此联虽为大字欧体,但与“隐相堂”略为不同,是通过吸收朴茂峻整北碑的大量营养之后,在笔墨上做了一些调整,以浑圆之笔为情性,以方整之为形貌,使结体更为缜密,左右揖让,能敛能伸,物象生动,令人叹为观止。澄海余培奇收藏其八言联:“摇笔散珠动墨横锦,流咏太素栖志浮云。”此对联的书写面目与前面的对联大致相同,笔墨相当精妙,突出的地方是大量使用了涨墨,浑厚却不糊涂,更为风骨清峻。而其题款却是采用何绍基笔法,墨色浓淡,一任自然,长撇和弯钩十分洒脱,悬针飘然落下,如风摆垂柳,纵横欹斜,非有传统根基深厚者未必能成此大手笔。追问

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6
1、觉得楼主对书法的认识还是有些偏差的,书法本质上是表达性情的,模仿别人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性情。能够成为“历代书法家”中一员的,必然是形成了自己面貌,有自己风格的;
不会是只模仿别人,落入别人窠臼的;这是认识上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写“好”,而是想不想写“好”的问题。
2、欧阳询形成了欧体风格,其他人写欧体再怎么写也不会将其超越,超越了也就不是欧体了;
3、唐太宗评价各位书法家都只得羲之之一面,不若羲之之尽善尽美,
其实那些只学羲之一面的书家若尽学羲之,恐怕也不会成为有自己风格的书家。
4、欧阳询还是有墨迹存世的;网上可以找到的;
5、正如jitian0000所说,古代全面学习并模仿欧体的只有其儿子欧阳通。黄自元也算学欧体,但是差很多了,现代倒是有个田蕴章全面学欧,被称为欧体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实古往今来学欧的人很多,恐怕很多人正是因为“学得好”而没有留下名来吧,至少没进大书家行列。追问

谢谢你,不过留下的墨迹好像只有行书,没楷书的吧?

追答

应该是,欧阳询书法全集里面楷书全是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6
成亲王,黄自元,姚孟起,林则徐,王维贤等等。。。
现代的有卢中南、田蕴章、田英章等等。。。
第3个回答  2011-06-16
我觉得这是个伪问题。颜真卿最初还学欧阳询呢,而且早期的字还很有点欧体神韵,但是能说他写欧体很好吗?
如果非要找这么一个人,恐怕只有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了吧!追问

不是,现在欧阳询留下的欧体只有碑没有墨迹,所以想追寻他的墨迹而已。

追答

不对,欧阳询有墨迹传世的,张翰帖、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都是,而且都能很好地体现欧体笔法。天涯书画有位高手特别推荐欧阳询的帖子作为初学,特别反对初学就临九成宫。
唐紫兄说在宝鸡看到九成宫,我去过宝鸡怎么就没这个福气呢?具体是在宝鸡哪里?

第4个回答  2011-06-16
欧阳询的字体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历代书家大多数都临摹过他的字体,但是写得再好也是别人的字体,况且早期临摹别人,到了具备一定基础后就不会去临摹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