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5点20分,在江苏吴江市北厍,金塘港修路发生一件怪事,在场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各国专家到赶到现场后都无法解释这一奇特迹象!这将又成为世界历史上的未解之谜?这是什么事情啊?

昨天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震动,把定海金塘岛上的许多居民吓出了一身冷汗,大家还以为发生了地震,其实是宁波海事部门在进行海底清障。

   昨天中午11时31分,金塘岛上的一些建筑物和电线杆突然摇晃起来,有些居民家的铁门自动发出敲击声,室内的电灯泡也掉了下来,时间持续约3秒钟。

   “当时,我在床边准备午休,忽然感觉床在动,赶紧叫醒睡在隔壁的妻子。”家住沥港的徐师傅说,“一会儿住在欣港路渔农机厂宿舍楼里的小女儿也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地震了。”

   在沥港千岛海景花园里,许多已经午休的居民纷纷起床跑下了楼,并电话联系各自亲人。门卫沈师傅说:“当时的震感烈度很大,连我们门卫小平房都摇动了。”

   是地震?家住山潭东街的叶师傅在事情发生后,通过电信114查询到市地震局的电话号码,询问后才知是宁波海事部门在金塘大浦口对面炸沉船,有2至3级地震的威力。

   与此同时,金塘管委会启动了应急预案,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进行各方联系,调查震感原因。得知是宁波海事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在金塘水道爆破水下障碍物后,管委会领导立即赶到大浦口港区察看海面作业现场。当天中午11时50分,管委会通过金塘广电站发布了通告,稳定了民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8
“三根神秘木柱已经出土。 ”昨天下午,记者接到定海金塘河平社区发掘现场传来的消息。
  在经过整整两天的挖掘之后,神秘木柱终于被连根掘起。木柱底下并没有人们猜想中的金银财宝,但这三根带着历史沧桑的木柱仍使人称奇。
挖掘两天神秘木柱出土,形似木桩

  经现场测量,三根木柱均长3米有余,最大一根顶端直径80厘米,另两根顶端直径60厘米。木柱另一端呈圆锥状,底部尖锐,有很明显的砍削痕迹。“从其外形判断,应该是建筑物的桩基。”舟山水下考古站的邓主任说。
  挖掘队伍中,一个姓乐的师傅说,他们于5月17日开始挖掘,不久,木柱的底下就有了松动的迹象。当时,现场的人们都很兴奋,急于想知道底下究竟有什么。但是,要把这三根木柱完好无损地拔出,还是费了不少劲。
  木柱被拔出后,坑洞里充满了泥水。有人探摸过,底下仍然是淤泥,并没有船板或其他物品。
  这三根木桩不可能是船上的三根桅杆。舟山水下考古站邓主任分析说,如果是桅杆,它的底部不会被削尖,不会那么短那么粗,而且杆和杆之间3米左右的距离太近了,帆很难打开。因此,可基本排除沉船的可能性。

专家推断:最有可能是古码头

  虽然没有金银财宝出土,但三根木桩的出现也引起人们的好奇。这会是什么年代的建筑?是什么人打下的这些木桩?这座建筑又有什么用途?
  现场勘查,专家判断此为桥墩的可能性也很小。“古人的造桥技术很发达,很早就开始有石桥了,为何要在这里造木桥呢?另外,这么宽的河道不太可能只有三根木桩,别的地方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桩。这么粗的木头做的桥墩,应该会是条挺长的桥,现在三个连起来只有10来米长的距离,从现场环境看,还是存在不少疑点。 ”
  根据20多年前附近曾出土过船板和船橹判断,专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古老的船坞或是码头。“这里只发现了三根木桩,从长度上看,作为船坞用具的木料长度不够。它只有3米,而一般船坞都需要百米以上的。另外,这附近也没发现别的木桩。所以不太像是船坞,最大可能是古码头。 ”

具体年代难判断用途亦成谜团

  “有河道,总得有个地方上岸或者上船,因此当时的人们很可能会在这里搭建个简易的码头。”至于为何现在只剩下木桩没有其他东西了,邓主任解释说,“这座码头上面只搭些木板,阶梯也可能是用木板做成的。时间长了,这些搭建的木板会烂掉,也可能被水流冲走,但木桩厚重,烂不掉,因此现在只剩下木桩。 ”
  至于这个码头存在的年代,却较难考证。至少,在现存史料记载中,并没有这个码头。而金塘展复回迁的先人也没有留下码头的传说。
  邓主任说:“由于现场没有发现有年代特征的文物,而碳14鉴定木料年份的方法又存在至少一两百年的误差,因此很难鉴定这三根木桩是什么时候插入河中的。 ”
  在金塘展复之前300年,都处在“禁海令”的桎梏中,金塘岛上没有老百姓,会是谁在这里造一座码头呢?
  结合史料和传说,有人作出猜想:或许,这座码头跟当年的海盗王王直有关。

猜想:或与海盗王直宝藏有关

  据史料记载:王直为徽州歙县商人。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以六横双屿港为基地,实施海上走私贸易,成为巨富。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直吞并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所部,并勾结倭寇,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盗王。同年二月,王直带领倭寇突入定海关,移泊金塘。四月,福建漳州、泉州之倭酋与王直等人勾结,率数万倭人及乱民驾船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流劫于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掠居民无数。
  此时,王直的海盗集团可谓声势浩大,这些人马在金塘岛上自然需要居住。而木桩出土处的河南、河北两村历来是岛上民众聚居地,从当地发现的遗址看来,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由此推断,王直的一批部下在此屯驻不无可能。
  随后近两年时间,王直所部不断攻掠沿海城镇,范围波及滨海数千里。大量财物被运回金塘基地。当地有传说称,金塘大河上游的仙人山有藏金,或许指的就是海盗的宝藏。而从地形上看,从木桩所在处上岸掩埋宝藏,是最方便的。
  虽然诱人的海盗宝藏仅是传说,但木桩的出土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邓主任表示,目前他们会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将这些木桩保存起来。如果以后这一带又有其他新发现了,那或许才可以真正解谜
第2个回答  2011-06-13
昨天下午5点20分,在江苏吴江市北厍,金塘港修路发生一件怪事.各国专家到赶到现场后都无法解释这一奇特迹象!这将又成为世界历史上的未解之谜?这是什么事情啊?
第3个回答  2011-06-14
昨天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震动,把定海金塘岛上的许多居民吓出了一身冷汗,大家还以为发生了地震,其实是宁波海事部门在进行海底清障。

   昨天中午11时31分,金塘岛上的一些建筑物和电线杆突然摇晃起来,有些居民家的铁门自动发出敲击声,室内的电灯泡也掉了下来,时间持续约3秒钟。

   “当时,我在床边准备午休,忽然感觉床在动,赶紧叫醒睡在隔壁的妻子。”家住沥港的徐师傅说,“一会儿住在欣港路渔农机厂宿舍楼里的小女儿也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地震了。”

   在沥港千岛海景花园里,许多已经午休的居民纷纷起床跑下了楼,并电话联系各自亲人。门卫沈师傅说:“当时的震感烈度很大,连我们门卫小平房都摇动了。”

   是地震?家住山潭东街的叶师傅在事情发生后,通过电信114查询到市地震的电话号码,询问后才知是宁波海事部门在金塘大浦口对面炸沉船,有2至3级地震的威力。

   与此同时,金塘管委会启动了应急预案,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进行各方联系,调查震感原因。得知是宁波海事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在金塘水道爆破水下障碍物后,管委会领导立即赶到大浦口港区察看海面作业现场。当天中午11时50分,管委会通过金塘广电站发布了通告,稳定了民心 “三根神秘木柱已经出土。 ”昨天下午,记者接到定海金塘河平社区发掘现场传来的消息。
  在经过整整两天的挖掘之后,神秘木柱终于被连根掘起。木柱底下并没有人们猜想中的金银财宝,但这三根带着历史沧桑的木柱仍使人称奇。
挖掘两天神秘木柱出土,形似木桩

  经现场测量,三根木柱均长3米有余,最大一根顶端直径80厘米,另两根顶端直径60厘米。木柱另一端呈圆锥状,底部尖锐,有很明显的砍削痕迹。“从其外形判断,应该是建筑物的桩基。”舟山水下考古站的邓主任说。
  挖掘队伍中,一个姓乐的师傅说,他们于5月17日开始挖掘,不久,木柱的底下就有了松动的迹象。当时,现场的人们都很兴奋,急于想知道底下究竟有什么。但是,要把这三根木柱完好无损地拔出,还是费了不少劲。
  木柱被拔出后,坑洞里充满了泥水。有人探摸过,底下仍然是淤泥,并没有船板或其他物品。
  这三根木桩不可能是船上的三根桅杆。舟山水下考古站邓主任分析说,如果是桅杆,它的底部不会被削尖,不会那么短那么粗,而且杆和杆之间3米左右的距离太近了,帆很难打开。因此,可基本排除沉船的可能性。

专家推断:最有可能是古码头

  虽然没有金银财宝出土,但三根木桩的出现也引起人们的好奇。这会是什么年代的建筑?是什么人打下的这些木桩?这座建筑又有什么用途?
  现场勘查,专家判断此为桥墩的可能性也很小。“古人的造桥技术很发达,很早就开始有石桥了,为何要在这里造木桥呢?另外,这么宽的河道不太可能只有三根木桩,别的地方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桩。这么粗的木头做的桥墩,应该会是条挺长的桥,现在三个连起来只有10来米长的距离,从现场环境看,还是存在不少疑点。 ”
  根据20多年前附近曾出土过船板和船橹判断,专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古老的船坞或是码头。“这里只发现了三根木桩,从长度上看,作为船坞用具的木料长度不够。它只有3米,而一般船坞都需要百米以上的。另外,这附近也没发现别的木桩。所以不太像是船坞,最大可能是古码头。 ”

具体年代难判断用途亦成谜团

  “有河道,总得有个地方上岸或者上船,因此当时的人们很可能会在这里搭建个简易的码头。”至于为何现在只剩下木桩没有其他东西了,邓主任解释说,“这座码头上面只搭些木板,阶梯也可能是用木板做成的。时间长了,这些搭建的木板会烂掉,也可能被水流冲走,但木桩厚重,烂不掉,因此现在只剩下木桩。 ”
  至于这个码头存在的年代,却较难考证。至少,在现存史料记载中,并没有这个码头。而金塘展复回迁的先人也没有留下码头的传说。
  邓主任说:“由于现场没有发现有年代特征的文物,而碳14鉴定木料年份的方法又存在至少一两百年的误差,因此很难鉴定这三根木桩是什么时候插入河中的。 ”
  在金塘展复之前300年,都处在“禁海令”的桎梏中,金塘岛上没有老百姓,会是谁在这里造一座码头呢?
  结合史料和传说,有人作出猜想:或许,这座码头跟当年的海盗王王直有关。

猜想:或与海盗王直宝藏有关

  据史料记载:王直为徽州歙县商人。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以六横双屿港为基地,实施海上contraband贸易,成为巨富。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直吞并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所部,并勾结倭寇,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盗王。同年二月,王直带领倭寇突入定海关,移泊金塘。四月,福建漳州、泉州之倭酋与王直等人勾结,率数万倭人及乱民驾船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流劫于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掠居民无数。
  此时,王直的海盗集团可谓声势浩大,这些人马在金塘岛上自然需要居住。而木桩出土处的河南、河北两村历来是岛上民众聚居地,从当地发现的遗址看来,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由此推断,王直的一批部下在此屯驻不无可能。
  随后近两年时间,王直所部不断攻掠沿海城镇,范围波及滨海数千里。大量财物被运回金塘基地。当地有传说称,金塘大河上游的仙人山有藏金,或许指的就是海盗的宝藏。而从地形上看,从木桩所在处上岸掩埋宝藏,是最方便的。
  虽然诱人的海盗宝藏仅是传说,但木桩的出土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邓主任表示,目前他们会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将这些木桩保存起来。如果以后这一带又有其他新发现了,那或许才可以真正解谜
第4个回答  2012-10-07
昨天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震动,把定海金塘岛上的许多居民吓出了一身冷汗,大家还以为发生了地震,其实是宁波海事部门在进行海底清障。

   昨天中午11时31分,金塘岛上的一些建筑物和电线杆突然摇晃起来,有些居民家的铁门自动发出敲击声,室内的电灯泡也掉了下来,时间持续约3秒钟。

   “当时,我在床边准备午休,忽然感觉床在动,赶紧叫醒睡在隔壁的妻子。”家住沥港的徐师傅说,“一会儿住在欣港路渔农机厂宿舍楼里的小女儿也打来电话,询问是否地震了。”

   在沥港千岛海景花园里,许多已经午休的居民纷纷起床跑下了楼,并电话联系各自亲人。门卫沈师傅说:“当时的震感烈度很大,连我们门卫小平房都摇动了。”

   是地震?家住山潭东街的叶师傅在事情发生后,通过电信114查询到市地震的电话号码,询问后才知是宁波海事部门在金塘大浦口对面炸沉船,有2至3级地震的威力。

   与此同时,金塘管委会启动了应急预案,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进行各方联系,调查震感原因。得知是宁波海事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在金塘水道爆破水下障碍物后,管委会领导立即赶到大浦口港区察看海面作业现场。当天中午11时50分,管委会通过金塘广电站发布了通告,稳定了民心 “三根神秘木柱已经出土。 ”昨天下午,记者接到定海金塘河平社区发掘现场传来的消息。
  在经过整整两天的挖掘之后,神秘木柱终于被连根掘起。木柱底下并没有人们猜想中的金银财宝,但这三根带着历史沧桑的木柱仍使人称奇。
挖掘两天神秘木柱出土,形似木桩

  经现场测量,三根木柱均长3米有余,最大一根顶端直径80厘米,另两根顶端直径60厘米。木柱另一端呈圆锥状,底部尖锐,有很明显的砍削痕迹。“从其外形判断,应该是建筑物的桩基。”舟山水下考古站的邓主任说。
  挖掘队伍中,一个姓乐的师傅说,他们于5月17日开始挖掘,不久,木柱的底下就有了松动的迹象。当时,现场的人们都很兴奋,急于想知道底下究竟有什么。但是,要把这三根木柱完好无损地拔出,还是费了不少劲。
  木柱被拔出后,坑洞里充满了泥水。有人探摸过,底下仍然是淤泥,并没有船板或其他物品。
  这三根木桩不可能是船上的三根桅杆。舟山水下考古站邓主任分析说,如果是桅杆,它的底部不会被削尖,不会那么短那么粗,而且杆和杆之间3米左右的距离太近了,帆很难打开。因此,可基本排除沉船的可能性。

专家推断:最有可能是古码头

  虽然没有金银财宝出土,但三根木桩的出现也引起人们的好奇。这会是什么年代的建筑?是什么人打下的这些木桩?这座建筑又有什么用途?
  现场勘查,专家判断此为桥墩的可能性也很小。“古人的造桥技术很发达,很早就开始有石桥了,为何要在这里造木桥呢?另外,这么宽的河道不太可能只有三根木桩,别的地方也没有发现类似的桩。这么粗的木头做的桥墩,应该会是条挺长的桥,现在三个连起来只有10来米长的距离,从现场环境看,还是存在不少疑点。 ”
  根据20多年前附近曾出土过船板和船橹判断,专家认为,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古老的船坞或是码头。“这里只发现了三根木桩,从长度上看,作为船坞用具的木料长度不够。它只有3米,而一般船坞都需要百米以上的。另外,这附近也没发现别的木桩。所以不太像是船坞,最大可能是古码头。 ”

具体年代难判断用途亦成谜团

  “有河道,总得有个地方上岸或者上船,因此当时的人们很可能会在这里搭建个简易的码头。”至于为何现在只剩下木桩没有其他东西了,邓主任解释说,“这座码头上面只搭些木板,阶梯也可能是用木板做成的。时间长了,这些搭建的木板会烂掉,也可能被水流冲走,但木桩厚重,烂不掉,因此现在只剩下木桩。 ”
  至于这个码头存在的年代,却较难考证。至少,在现存史料记载中,并没有这个码头。而金塘展复回迁的先人也没有留下码头的传说。
  邓主任说:“由于现场没有发现有年代特征的文物,而碳14鉴定木料年份的方法又存在至少一两百年的误差,因此很难鉴定这三根木桩是什么时候插入河中的。 ”
  在金塘展复之前300年,都处在“禁海令”的桎梏中,金塘岛上没有老百姓,会是谁在这里造一座码头呢?
  结合史料和传说,有人作出猜想:或许,这座码头跟当年的海盗王王直有关。

猜想:或与海盗王直宝藏有关

  据史料记载:王直为徽州歙县商人。明朝嘉靖十九年(1540年)以六横双屿港为基地,实施海上contraband贸易,成为巨富。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直吞并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所部,并勾结倭寇,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盗王。同年二月,王直带领倭寇突入定海关,移泊金塘。四月,福建漳州、泉州之倭酋与王直等人勾结,率数万倭人及乱民驾船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流劫于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掠居民无数。
  此时,王直的海盗集团可谓声势浩大,这些人马在金塘岛上自然需要居住。而木桩出土处的河南、河北两村历来是岛上民众聚居地,从当地发现的遗址看来,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由此推断,王直的一批部下在此屯驻不无可能。
  随后近两年时间,王直所部不断攻掠沿海城镇,范围波及滨海数千里。大量财物被运回金塘基地。当地有传说称,金塘大河上游的仙人山有藏金,或许指的就是海盗的宝藏。而从地形上看,从木桩所在处上岸掩埋宝藏,是最方便的。
  虽然诱人的海盗宝藏仅是传说,但木桩的出土给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邓主任表示,目前他们会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将这些木桩保存起来。如果以后这一带又有其他新发现了,那或许才可以真正解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