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传承400年,为啥最具代表的宝贝是清朝的备用品?

如题所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既贴近我们的生活,又显得遥不可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无锡的惠山泥人,一种传承了400多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据《陶庵梦忆》所载,它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市集中。清代,惠山泥人更是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这使得它的名声远播。
关于惠山泥人的起源,流传着几个故事。其中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有两个版本:一个将孙膑视为祖师,因他在流落至惠山时捏制了泥人,技艺便在当地流传开来;另一个版本则是将刘伯温视为创始人,他在考察惠山时,为防止当地再有帝王出现,而推广了泥人制作。
2006年,“惠山泥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知名度。惠山泥人的作品中,《大阿福》和《一团和气》等都是知名代表,但最为著名的是一件与慈禧太后有关的泥塑。
1884年,慈禧太后即将庆祝五十寿辰,各地官员纷纷送上寿礼以博得太后的青睐。无锡县令则别出心裁,决定送上一份具有地方特色的礼物——惠山泥人。他请来两位大师级工匠,周阿生和陈杏芳,创作了一件以“蟠桃会”为主题的泥塑。这件作品以山为背景,塑造了王母娘娘和24位神仙的形象,寓意慈禧太后福寿安康。
然而,由于“蟠桃会”的主要材料是泥,运输途中极易损坏。为了确保礼物能够完整送达,县令让工匠们制作了两个一模一样的泥塑,以防万一。最终,运送过程顺利,备用泥塑便留在了无锡,成为了当地传承的宝贵遗产。
慈禧太后对这件礼物非常满意,并赏赐了县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蟠桃会”原件的下落不明,而留在无锡的备用泥塑则成为了清代惠山泥人的标志性杰作。
如今,“蟠桃会”彩塑作品被收藏在无锡博物馆中,供后人观赏和研究。它不仅展现了惠山泥人的艺术魅力,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惠山泥人技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这份传统手艺得以世代相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