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骏人物简介

如题所述


马兆骏
马兆骏(1959年5月6日-2007年2月23日),是台湾知名创作歌手、唱片制作人及广播主持人,昵称“马爷”。马兆骏写过上千首歌曲,曲风多元丰富,从清新到通俗路线皆有涉猎,几首知名代表歌曲作词者多为洪光达,较为人熟知的有《宽容》、《心雨》、《木棉道》、《七月凉山》、《季节雨》、《微风往事》、《散场电影》、《风中早晨》、《爱像什么》、《一种感觉》、《我要的不多》、《奶粉与便当》等等。
中文名:马兆骏
别名:马爷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台湾台北市
出生日期:1959年5月6日
逝世日期:2007年2月23日
职业:歌手、作词家、作曲家、主持人
经纪公司:福茂唱片
代表作品:我要的不多
主要成就:获第18届金曲奖文化传播奖章
人物履历
17岁(1976年)开始写歌,遂引起高中同班女同学注意,但作品未曾发表。
18岁(1977年)和洪光达合作创作发表了第一首歌曲《七月凉山》,同年(1977年)在去成功岭的火车上独立创作第一首歌曲《微风往事》,洪光达谱曲,引起台湾乐坛注意。
19岁(1978年)时即成为台湾滚石最年轻的唱片制作人。
20岁(1979年)当兵期间创作了《风中的早晨》,洪光达填词。
20多岁(1981-1984年)时,邓丽君、刘文正、黄莺莺、凤飞飞等大牌邀歌的创作人。
马兆骏制作了费翔、巫启贤、张信哲、伊能静等许多名歌手的专辑,经过他手制作的唱片几乎张张大卖。
马兆骏创作了上千首歌曲,包括《我要的不多》、《散场电影》、《那年我们十九岁》、《微风往事》、《木棉道》、《宽容》、《会有那么一天》、《心雨》、《告别夕阳》、《好好把握》(《暖流》)、《爱像什么》、《风中的早晨》、《奶粉与便当》,首首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有人评述,马兆骏的去世代表着台湾一个辉煌的民歌时代逝去,三十年起浮的音乐岁月,可谓“一曲未央,终成绝唱”。
人物简介
马兆骏于台湾民歌时期(1977年)出道,也是许多知名歌手的制作人。他曾经制作刘文正、黄莺莺等知名歌手的专辑。
198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我要的不多”(张国荣《无需要太多》原装版本)。
1989年,父亲过世的打击,让他顿失人生目标,开始以酗酒、吸大麻方式来宣泄郁闷情绪,而误入歧途。
马兆骏于1998年结婚,妻为郭美_(Juby),育有一子两女。妹妹马毓芬曾为歌手,参与过很多歌手的唱片合声,现为专业音乐制作人,哥哥马兆骅亦曾为音乐工作者。
1990年因携带大麻而中断演艺事业。
1999年与妻子一同受洗,成为基督徒,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马写过上千首歌曲,曲风多元丰富,从清新到通俗路线皆有涉猎,几首知名代表歌曲作词者多为洪光达较为人熟知的有《心雨》、《木棉道》、《七月凉山》、《季节雨》、《微风往事》、《散场电影》、《风中的早晨》、《爱像什么》、《告别夕阳》、《我要的不多》、《奶粉与便当》、《潇洒的走》等等。
2006年12月,推出最后一张个人专辑《奶粉与便当》。
他于2006年12月起再度发行新专辑,并于翌年2月开始在中国广播公司“i-Radio”音乐网任DJ。
2007年马兆骏是当年风云电视节目超级星光大道第一届的初期评审。
2007年2月23日22点,马兆骏与妻子一起到顶好超级市场永和店购物,在22点47分突然昏倒并呼吸不顺,送到永和耕莘医院急救,到院前已无生命迹象,在当日深夜23点05分宣告马兆骏不治逝世,得年48岁。马兆骏有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与高血压)家族病史,他的父亲也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2007年6月16日,获第18届金曲奖文化传播奖章,由妻郭美_代领。
中国广播公司音乐网《i说笑》。
成就荣誉
1996年
新加坡金曲奖
最佳唱片制作人
2006年
第七届华语传媒大奖
终身成就奖
2007年
第18届金曲奖
文化传播奖章
人物作品
iPavo个人媒体马兆骏数位纪念馆——个人作品收录典藏
《发光如星》(童书),橄榄出版社,2007年3月16日初版,ISBN9867344049
人物故事
写歌属于无心插柳
马兆骏的家庭是经商的,他自己在大学里面读的也是商科。"家里面也希望我能够经商,如果不是做音乐,可能我就是一个奸商了。哈哈,你们看我长的这个样子,像不像奸商?"马兆骏幽默地说。
马兆骏一直认为,自己写歌是属于无心插柳的事情。上大学的时候,他看别人弹吉他觉得蛮帅的,遂决定自己也要学吉他,这样子比较容易追女孩子,因为自己长得比较丑,总要有一技之长去吸引和讨好女生吧。结果他学会了吉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沿着音乐的路走了下去,一走就是20多年。
马兆骏说,那个时候,台湾盛行很多西洋歌和日本歌,中文歌词也都是翻译过来的,他们那些年轻人接受不了,同时看到香港出现了温拿这样的乐队,他们大受刺激,也大受启发——同样是华人,为什么香港人可以自己写歌,我们就不能吗?
后来马兆骏的歌被宝丽金公司所赏识,很快跟他签了约,进入宝丽金3个月后,马兆骏开始为很多歌手制作唱片。
两次低潮令他逃离音乐
马兆骏进入宝丽金后,帮助当时台湾的不少大牌歌手制作唱片,其中包括邓丽君,刘文正,凤飞飞等,当时都是如日中天。身为他们的幕后高手,马兆骏也越来越成为红极一时的制作人。盛名之下,矛盾也随之而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他写歌跟制作,公司也不断施加压力,要求他做出保证销量的歌曲。原本喜爱的音乐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写歌跟制作的乐趣变成了流水线上被客户下了订单必须要完成,并且要达到合格标准,可以卖个好价钱的产品。马兆骏感到前所未有的迷乱,"快要崩溃了,于是我决定要逃跑."那时大概是1984年,带着一种被榨干的感觉,他逃离了都市,逃离了音乐,开始漫无目的的四处旅行,带着相机到处流浪,最后花光所有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这次旅行令马兆骏增添了更多的人生体验,回到音乐圈中,他想起了自幼秉承的家训"知足常乐",于是写下那首后来脍炙人口的歌——《我要的不多》.他说:"我要的真的不多,对我来说,吃鲍鱼和吃萝卜没什么区别。"
马兆骏一共出过6张个人唱片,出完第6张之后他不想再出唱片了,"演艺工作抹杀了我的根,让我觉得我的根在松动。"他一直觉得,创作和制作才是自己的根。大约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马兆骏再度逃离,再度流浪.他回到家里,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做商人,他说:"那段时间,我听到音乐都怕,就是不想再回到那个环境,想要脱离那个圈子,过一种正常上下班的生活。"
在这段日子,马兆骏认识了一个女人,她是在PUB唱歌的歌手,她用自己的温柔和真情温暖了马兆骏那颗不安的心,她对他说:"即使你10年写不出歌来都没关系,因为以后你还会写的,这是你的根本。"这个女人后来成了马兆骏的太太。他们结婚时,马兆骏已过不惑之年。
创作音乐是一种享受
马兆骏曾经有过不短的年少轻狂的日子,除了在音乐中的迷失,逃离后的流浪,他还曾经沾染过酗酒,抽大麻等陋习。在和记者聊天的时候,马兆骏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这些经历。不过他渐渐厌弃了这些行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慢慢地就觉得酒没那么好喝了,抽大麻也很没意义,渐渐地也就不想了,现在只剩下这个——"马兆骏举了举手里的香烟,"也许以后也会慢慢戒掉吧?"
生活走上了正轨,马兆骏开始恢复了创作,不过,他依然没有真正回到如今的娱乐圈,而是给他所在的教会写歌,歌曲的内容大多都是讲述爱,和平,关怀,温暖他说,过去写歌是客户下订单,写给某个歌手,写的歌不一定适合哪个歌星唱,但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能唱,是真正的大众歌曲了。
如今的他依然抱有"知足常乐","要的不多"的观念,他说:"以前写歌老是想着这个歌能不能红,如今觉得我到现在还能拿把吉他写歌,已经很享受了,我现在就是比较享受创作的过程,至于会不会红,也不是掌握在我手中的."
马兆骏的生活平静,安详,充满温馨,他的太太和一双儿女都常常在教会唱歌,令他自豪的是,一双儿女也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赋,唱歌都非常好听。马兆骏曾经给孩子们写了一首歌叫做《发光如星》。那是一个深夜,马兆骏带着儿女开车走在漆黑的山路上,孩子们很害怕,马兆骏就指着天上的星星对孩子们说:"你们看,上帝让这些星星照耀我们,这是上帝在保佑我们。"回家后他的灵感突然来了,就写下了这首歌。他在歌中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有一天一定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孩子,但是他们会变成天上发光的星星,照耀着孩子们回家的路,保佑着他们平安幸福.在教会里,马兆骏弹着吉他,和100多个小孩子一起唱这首歌,心里觉得幸福无比.他对自己的儿女说,爸爸不会陪在你们身边很久,但是会写很多歌,留在你们的手里。
流行音乐应该回归到本质
马兆骏觉得,唱片业变得比较泡沫化,包装出来的大都是偶像歌手.他认为,音乐还是应该回到唱片的本质上来,制作出来的东西首先一定是要好听,然后才是包装,而且包装也应该是很实际的包装.他不太喜欢电子音乐,觉得那都是机器的感觉。他也叹息,还是以前的歌曲文化气息比较多一些,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年轻人听歌是不太爱琢磨的,从网上下载下来听听,然后换掉再下载新的,也许正因为这样,很难有那年那样的比较禁琢磨的歌曲出现了吧。马兆骏悠悠地叹息,因为他恐怕已经不会写流行歌曲了。
逝世
2007年2月23日晚11点多,正在超市购物的台湾音乐人马兆骏突然昏倒,在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于24日凌晨宣告不治。当年用无华的外表和出众的才气,征服上世纪80年代的音乐才子马兆骏,在人生48岁时离开了我们。
由于外界对他的死因有不少揣测,他的二哥马兆骅澄清说:“马兆骏是很单纯的心脏病发,我们家族有心脏病史,父亲因为心肌梗塞过世,大哥前几年也装了心脏支架。”过年期间家族聚会,马兆骏曾向马兆骅透露,有时觉得胸口闷,常常喘不过气,马兆骅还提醒马兆骏,父亲过世前也有胸闷症状,要注意身体。
令人惋惜的是,马兆骏的妻子刚产下小女儿,正在坐月子,却发生这样的不幸,马兆骏走了,留下妻子以及3个幼小子女。
马兆骏19岁就成为唱片公司的摇钱树,20多岁成为邓丽君、黄莺莺、刘文正等大牌歌手争相邀约合作的对象。一共出过6张个人唱片,出完第6张之后他不想再出唱片了。他一直觉得,创作和制作才是自己的根。
纪念
兆骏“发光如星”纪念演唱会
马兆骏去世后,好友李宗盛、巫启贤、周华健、赵传等即与马兆骏的妹妹马毓芬策划并宣布要为马爷举行纪念音乐会,以表达人们对这位乐坛巨子的缅怀。
时间:2007年3月25日
地点:台湾国父纪念堂
在他的纪念演唱会上,李宗盛张惠妹、刘若英、范玮琪、王力宏、张信哲、庾澄庆;以及巫启贤、童安格、周华健、赵传、伍思凯、黄莺莺、飞儿乐队等等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红遍台湾的许多歌手齐聚一堂,用歌声向他致以敬意。用主持人陶晶莹的话来说,这里集中了一部空前绝后的台湾乐坛历史。
有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马兆骏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其传奇一生更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32岁因父亲去世意志消沉开始酗酒吸毒,因机场携毒案被唱片公司封杀,堕入人生低谷,顿时沉寂。
40岁时,他仍在流浪,投资建立的音乐教室和所有器材在台中大地震中毁于一旦,负债上千万。
不惑之年加上经济压力,那是他最艰苦的时候。
马兆骏39岁时,夫妻婚姻陷入危机,几近离婚。
马兆骏心想为什么我们这么相爱的人要分开呢?马太太向主祷告,结果几天后,别人请他帮忙去教会调整音箱,那一次相遇仿佛奇迹,改变了他的一生。
马兆骏和妻子同时受洗成为基督徒。
那之前马兆骏的歌词之中有许多淡淡的悲伤和惆怅,或者爱而不得的孤独的青年,如《微风往事》《散场电影》《请留住你的脚步》或者缅怀青年时代意气风发的日子《那年我们十九岁》。
从信主开始,马兆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创作年代,写了大量的福音歌曲,并积极参加社会慈善事业,平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一边弹吉它一边在教会里带着一帮孩子唱赞美诗。
他在见证之中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我十八岁开始作曲,一年可以帮唱片公司赚两千万;
23岁时,制作过邓丽君、黄莺莺、刘文正、凤飞飞的专辑,还捧红了一位新人-李恕权;
29岁时,我出了第一张唱片,竟然也红了。
从18岁到32岁,我一直没有遭遇什么挫折,我向来是老板心目中最会赚钱的制作人、作曲家。原本以为「孝顺」就是赚很多钱给父母亲,可是我32岁那年,父亲过世了。我父亲走后,我的人生也没有了目标,于是我把所有赚来的钱花掉,以酗酒、毒品来麻痹自己。直到因为携带毒品被判刑一年两个月,我所有的事业、爱情都跌到谷底。从那以后我在没有感觉中度过了八年,直到主来将我寻回。
马兆骏知道自己在世上的生命有限,告诉孩子说爸爸总有一天会到天上去,也仍然会在那里发光,因为在神里的盼望,马兆骏终于超越了自己之前的所有沉淀、绝望和沧桑,找到了永不止息的爱和永恒的灵魂归宿。
在音乐会最后,马太太郭美_携妹妹马毓芬及哥哥、子女等合唱了马兆骏生前为小孩子写的一首歌《发光如星》,歌词一如马爷的柔和谦卑,更多了爱的安慰:
满天星星都在对我微笑,为我每个夜空闪耀;
温暖我心使我全灵明亮,引我行在回家路上;
我不害怕无论路多崎岖,知道不远梦要实现;
我不孤独因主爱不渝,再不久黎明要显在眼前;
求主使我也能发光如星,直到显在父的国里。
许多人绝望的问着什么是爱的时候,马兆骏写下《爱就多深就有多远》、写下《起初的爱》《宽容》,当晚巫启贤演唱第一首歌时一边回忆,一边泪流满面,说起马兆骏对他的期望,甚至为他写了这首歌,期望他作为一个非基督徒在唱福音歌曲时能够得着感动。
李宗盛在纪念演唱会的专辑序言上写道:
每一个音乐人都是上帝的礼物,带着上帝赐予的才华去做自己份内的工作。马兆骏已然尽力而为,上帝借着他播下种子。然后发芽茁壮,结出果子,上帝也必然收割,阿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