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政策2023年最新

如题所述

社保新政策2023年最新:

1、医疗保险

跨省就医可直接结算,在哪儿住院就在哪儿报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12月31日,在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基础上,全国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8499家。

2、养老保险

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统一。根据人社部4月印发的《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每年由国家统一公布。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3、生育保险

生育、医疗保险试点合并实施;,邯郸市、晋中市、沈阳市、泰州市、合肥市、威海市、郑州市、岳阳市、珠海市、重庆市、内江市、昆明市等12个城市启动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试点在6月底前启动,试点期限为1年左右。

4、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费率降低、失业金提高:一方面是降低缴费费率。从2018年1月1日起,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5%的省(区、市),可以将总费率降至1%,降低费率的期限执行至2018年4月30日。另一方面是提高失业金标准。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指导意见》,逐步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

5、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待遇至少两年调整一次;人社部7月印发《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伤保险待遇原则上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

社保2023年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如下:

1、居民养老金涨了,一部分城市已经公布了明年的养老金方案,如福建泉州就明确了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年提高居民养老金待遇,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块,跟2022年相比一年多了20块钱。

2、国家出台了新规,以后去外地看病,如果没及时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可以先住院后备案,在出院缴费之前补办备案手续即可,就不会影响报销。除此之外,可以直接在网上就可以操作,不用跑到线下去排队办理,异地就医新规从1月1号开始施行。

3、医保卡里的钱可以实现家庭共济了,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给配偶、父母、子女去使用。想知道有没有开通家庭共济,可以咨询当地医保部门,在有共济制度的地区,如果想要共济,一定要到医保局去备案。

4、门诊报销待遇改变,门诊也可以走医保报销,如北京,新规前用职工医保门诊的封顶线是2万,超过2万的就不能报销,现在花费超过2万部分也可以报销。

在2023年社保新规之下,社保没缴满15年的,以后就可以由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

1、可以一次性补缴社保。不过,一次性补缴社保的门槛比较高,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一次性补缴的。有以下几类群体:

(1)曾参加过上山下乡工作的知青,工作年限在1961年到1982年之间;

(2)2011年之前曾购买过社保,并且缴纳过社保,因为这一年我国推出了新的社保制度。

2、先退休再继续缴纳社保,直到社保交满15年为止。有些人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是离社保缴满15年的最低标准,还有几年的时间。那么,就先选择退休,然后再继续缴纳社保,直到社保缴满15年为止。不过,先退休再继续缴纳社保,对于退休人员的支出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退休人员已经退下来了,在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之下,还要缴纳社保,这个生活支出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3、可以申请延迟退休,再继续缴纳社保。老职工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如果社保还没交满15年,可以向用人单位和当地社保部门提出申请,这样就可以再延迟几年退休,再继续缴纳社保。实际上,通过延迟退休来缴纳社保对职工是比较有利,因为用人单位会承担大部分社保费用的支出,这样老职工的缴纳社保的压力就能减轻许多。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社保还有几年就达到15年最低标准的人。

4、转换社保的性质。就是将城镇职工社保转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样就可以一次性补缴社保了。不过,将城镇职工社保转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就会大幅减少,所以,并不建议大家这么做。而这种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那些缴纳城镇职工社保没有几年,离缴满15年社保还有较长距离的人。

现在社会上很多老职工,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社保却还没缴满15年,而在2023年新规之下,社保缴费要想满足15年最低缴费标准,可以通过4种方式来解决:

(1)一次性补缴社保;

(2)先退休再继续缴纳社保;

(3)可以申请延迟退休;

(4)转换社保性质,把城镇职工社保转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