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如题所述

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号 姓名 班级 成绩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
bù xíng hóng wàng tì cán
恐( ) 绞( ) ( )毛 兴( ) 抽( ) ( )暴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
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 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三、用“ ”划出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1.“精兵减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题出来的。( )( )
2.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带眼镜。( )( )
四、选词填空。(4分)
严肃 严重 严厉
1.违法乱纪的人要受到政府( )的处置。
2.今天,大会的气氛非常( )。
激烈 猛烈 剧烈
3.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4.大地( )地震动起来,看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 ( )
2.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 )
3.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 )
4.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局势越来越沉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 ( )
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 (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 )
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 )
九、你一定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书吧!请你把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同学,并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的原因。(2分)

十、语文实践。(1分)
在广场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随地扔垃圾”,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出了声。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很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平静——( ) 慈祥——( )
2.“瞅”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1分)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这时他可能在想
。(2分)
5.“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
。(2分)
6.这段话主要写 (1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可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言辞不敬。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出于恐怖和无助,他的第二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登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斗,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儿子在坑里呼救,而父亲没有过来救他,儿子的第一反应是 。第二反应是 ,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4分)
4.文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

5.请把下面这个句子换一个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2分)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6.假如你也经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你的父亲或其他长辈怎样做?
(3分)

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习作(40分)
一、交流平台。(5分)
“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时间这么紧张,就不要看电视了。”你对这个问题有什幺看法?请你用80字左右的一段话跟大家谈谈。

二、习作。(35分)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中明白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7
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号 姓名 班级 成绩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
bù xíng hóng wàng tì cán
恐( ) 绞( ) ( )毛 兴( ) 抽( ) ( )暴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
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 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三、用“ ”划出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1.“精兵减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题出来的。( )( )
2.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带眼镜。( )( )
四、选词填空。(4分)
严肃 严重 严厉
1.违法乱纪的人要受到政府( )的处置。
2.今天,大会的气氛非常( )。
激烈 猛烈 剧烈
3.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4.大地( )地震动起来,看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 ( )
2.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 )
3.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 )
4.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局势越来越沉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 ( )
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 (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 )
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 )
九、你一定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书吧!请你把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同学,并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的原因。(2分)

十、语文实践。(1分)
在广场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随地扔垃圾”,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出了声。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很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平静——( ) 慈祥——( )
2.“瞅”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1分)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这时他可能在想
。(2分)
5.“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
。(2分)
6.这段话主要写 (1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可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言辞不敬。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出于恐怖和无助,他的第二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登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斗,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儿子在坑里呼救,而父亲没有过来救他,儿子的第一反应是 。第二反应是 ,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4分)
4.文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

5.请把下面这个句子换一个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2分)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6.假如你也经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你的父亲或其他长辈怎样做?
(3分)

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习作(40分)
一、交流平台。(5分)
“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时间这么紧张,就不要看电视了。”你对这个问题有什幺看法?请你用80字左右的一段话跟大家谈谈。

二、习作。(35分)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中明白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第2个回答  2012-03-29
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号 姓名 班级 成绩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
bù xíng hóng wàng tì cán
恐( ) 绞( ) ( )毛 兴( ) 抽( ) ( )暴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
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 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三、用“ ”划出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1.“精兵减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题出来的。( )( )
2.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带眼镜。( )( )
四、选词填空。(4分)
严肃 严重 严厉
1.违法乱纪的人要受到政府( )的处置。
2.今天,大会的气氛非常( )。
激烈 猛烈 剧烈
3.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4.大地( )地震动起来,看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 ( )
2.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 )
3.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 )
4.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局势越来越沉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 ( )
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 (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 )
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 )
九、你一定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书吧!请你把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同学,并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的原因。(2分)

十、语文实践。(1分)
在广场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随地扔垃圾”,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出了声。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很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平静——( ) 慈祥——( )
2.“瞅”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1分)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这时他可能在想
。(2分)
5.“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
。(2分)
6.这段话主要写 (1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可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言辞不敬。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出于恐怖和无助,他的第二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登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斗,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儿子在坑里呼救,而父亲没有过来救他,儿子的第一反应是 。第二反应是 ,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4分)
4.文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

5.请把下面这个句子换一个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2分)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6.假如你也经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你的父亲或其他长辈怎样做?
(3分)

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习作(40分)
一、交流平台。(5分)
“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时间这么紧张,就不要看电视了。”你对这个问题有什幺看法?请你用80字左右的一段话跟大家谈谈。

二、习作。(35分)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中明白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第3个回答  2013-04-07
第三单元测试题
学号 姓名 班级 成绩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你一定能规范地写出来!(3分)
bù xíng hóng wàng tì cán
恐( ) 绞( ) ( )毛 兴( ) 抽( ) ( )暴
二、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分)
1.妹妹换上了新夹(jiá jiā)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sàn sǎn)步了。
2.他那披散(sǎn sàn)的长头发中间露(lù lòu)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三、用“ ”划出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过来。(4分)
1.“精兵减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题出来的。( )( )
2.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带眼镜。( )( )
四、选词填空。(4分)
严肃 严重 严厉
1.违法乱纪的人要受到政府( )的处置。
2.今天,大会的气氛非常( )。
激烈 猛烈 剧烈
3.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 )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4.大地( )地震动起来,看来火山爆发又要开始了。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比喻事物轻微,不足道。 ( )
2.形容死的有意义、有价值。 ( )
3.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 ( )
4.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 )
六、修改下列病句。(3分)
1.局势越来越沉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2.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3.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排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赵虎说:“我要向灾区人民捐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3.在证据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改为肯定句)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兴旺”应读作“xìng wàng”。 ( )
2.《囚歌》这首诗是著名爱国将领叶挺写于敌人狱中的。 ( )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 )
4.江姐是革命小说《红日》中的主要人物。 ( )
九、你一定读过不少革命题材的书吧!请你把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同学,并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的原因。(2分)
十、语文实践。(1分)
在广场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随地扔垃圾”,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出了声。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很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平静——( ) 慈祥——( )
2.“瞅”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1分)
3.用“ ”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父亲说完这段话又望了我们。”这时他可能在想
。(2分)
5.“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
。(2分)
6.这段话主要写 (1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可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他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言辞不敬。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出于恐怖和无助,他的第二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登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了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斗,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爸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儿子在坑里呼救,而父亲没有过来救他,儿子的第一反应是 。第二反应是 ,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4分)
4.文中的这位父亲为什么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
5.请把下面这个句子换一个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句子的原意。(2分)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6.假如你也经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你的父亲或其他长辈怎样做?
(3分)
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习作(40分)
一、交流平台。(5分)
“就要小学毕业了,学习时间这么紧张,就不要看电视了。”你对这个问题有什幺看法?请你用80字左右的一段话跟大家谈谈。
第4个回答  2012-03-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别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与积累(30 %)
一、读拼音,写词语。 (5分)
chōu tì cán bào fěi tú hónɡ máo chuī shì yuán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上“——”。 (4分)
被难日(nàn nán) 剥削(xiāo xuē) 夹衣(jiā jiá) 兴旺(xīnɡ xìnɡ)
三、请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 )的枪声 ( )地跳动
( )的态度 ( )地审阅
四、把下面句子中带“——”的部分换成合适的成语。(2分)
1、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是消防叔叔把他从火海里救了出来。( )
2、他向领导提出的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的意见被采纳了。 ( )
五、选词填空。(5分)
简陋 简朴 简单
1、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 ),但他的工作却是那样劳苦,生活是那样的( )。
2、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在( )的教室里上课,条件极其艰苦。
如果……就…… 不是……就是……
不是……而是…… 即使……也……
3、他( )普通的浏览,( )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4、( )困难再大,我们( )决不退缩。
六、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1、使用了新的生产线以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2、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3、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4、这次考试之前,同学们都做了充分准备。
七、请按课本内容填空。 (6 分)
1、张思德同志是为( )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还要重的。
2、人的身躯怎能从( )里爬出!
3、记述1948—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激烈斗争革命小说是《 》,其中写的革命者有: 、 。
八、语文实践。(2分)
小明下课后异常活跃,常在课室内外追逐奔跑,你作为他的朋友,请用几句简短的话,委婉、得体地劝劝他。

第二部分:阅读与积累(30 %)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问题。 (12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 ),音节是( )。(1分)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分)
含糊: 轻易: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2分)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2分)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 ,
二是 。这表现了他
的精神。(3分)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2分)

二、读短文《雪中送炭》后,回答问题。(18分)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河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 送给我 这哪儿行呢 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 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 怎么能抵严寒呢 不管我怎么说,警卫员还是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3分)
2、“这下可糟了!”“糟”表现在 (2分)
3、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2分)

4、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的“雪”在文中指
;“炭”指 。(2分)
5、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2分)

6、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一下毛主席。(3分)

7、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请简单写出来。(4分)

第三部分:习作(40 %)
(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理想?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请你用60 -100字写下来。(5分)

(二)从小到大,给予我们无私关爱和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了,你都用心体会并表示感谢了吗?今天,请你选择一个你最感激的人,让我们细细回味并用笔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50字。(35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