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公开教学是每个学期都要进行的一项教研活动。当我们坐在教室听课时,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哪里?你关注的核心是什么?教师还是学生?答案似乎更倾向于前者。建构主义的引进,使我们的观课评课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会不由自主地将评课观课的角度还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鉴于此,王荣生教授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观课评教。

       

        王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课堂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在这堂课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三个层面的问题。拿到一篇课文,不是急着去查资料,而是细读文本,思考这节课要传递给学生什么,是双基知识还是写作方法,是情感态度还是精神层面的浸润引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通过哪种教学策略将这些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到底又接受了多少?所以下课后,我们不妨尝试搞一个调研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就知道这节课是否成功。

       

此外,在文章中王教授还列举了国外的一种“结构性课堂观察”资料。有教师观察前的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反思。结合我们的课堂,我稍作修改。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1.对本班学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特殊要求的学生)。这点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学情分析,比如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办法。

2.本课的教学目标,即学生在这堂课上将学到什么?(必须说)

3.为什么教学目标是适合这些学生的?(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是什么)

4.计划怎样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5.你打算怎样去评价学生,你评价的程序是什么?(还需要再思考)

课后反思表:

1.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参与度)

2.教学目标达成度是多少?原因。

3.课堂有无生成?具体阐述。

4.再教设计,即哪个板块的教学设计需要调整。

        “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可由执教者简单表述发在群里,听课者提前浏览,上课时可将真实课堂情况与预设进行对比。这样才能真正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这是提升教师自我素质的一条捷径。“课后反思”可作为执教者自评依据。纵观这两点,无论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课后的反思,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如此以来,才能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央。

       

        每上一节课,我们都要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作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2019/1/3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