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庆振风塔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1. 关于振风塔的诗句
关于振风塔的诗句 1.有关描写振风塔的文章,六年级的
振风塔座落在安庆迎江寺内,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塔。

话说历史上的安庆城外形像一艘船,有一年,有一位叫方舟的人要到此上任,他听说安庆城外形像一艘船,安庆城就座落在长江的边上,安庆就如江上的一只小船,而他本人名叫方舟,舟即船,谐音则为翻船,因此他迟迟不去赴任,整天在家愁眉苦脸,他的母亲看出了他的心事,就问儿子为什么不去上任,方舟于是把他的忧患告诉了母亲,谁知方舟的母亲哈哈大笑起来,儿子不解,便问母亲笑从何来,他的母亲说:“我跟你一道去上任,保你一路平安,而且我儿必定飞黄腾达!”

方舟纳闷,母亲的话是何意呀。于是就问母亲。

“我姓毛,你是船,我是锚,有我这锚还怕会翻船嘛!”

方舟顿时茅塞顿开,疑惑全无,也哈哈大笑起来。

于是准备好一切,不日同母亲乘坐大船浩浩荡荡沿江而下,船靠迎江寺岸口,随船带的两只大锚被置放在迎江寺大门的两侧,方舟在任时,勤政爱民,做了许多令百姓拍好称好的大事,后来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正应了当初他母亲的话,从此迎江寺的名气愈来愈大,这个传说也就从那时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不过那时还没有建振风塔。

振风塔建于明隆庆四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原名“万佛塔”,高72.74 米,在全国108座砖石结构的宝塔中名列第二,“塔影横江”乃安庆八景之一,俗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宝塔王”之称,佛家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刻眼前的这座七级浮屠,曾点悟过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了断尘缘的人在这里悟世成佛呢?

寺门上的三个镏金大字“迎江寺”,还有那两只硕大黝黑的铁锚,和“方舟的传说”不期而遇。拾级而上,踱进寺门,沐浴在一股清新的檀香味中。迎江寺依江而建,地势越来越高,石级衔接前后四重佛殿,在这壮严古典面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雄伟壮观的佛殿,壮严肃穆的佛像让人心生静意。从前的忧患和失落全都释然,此刻,在这佛门静地,置身其中有一种去触摸历史的冲动。目光从一处移到另一处,饱含深情的顶礼膜拜,宛如阅读一页页史书。乾隆皇帝亲赐的“善狮子吼”和慈禧太后亲题“妙明圆境”匾额在寺院的角落里凝望着人来人往,千年只在思绪的毫分之间,眼前的所有一切,犹如跨越生命的层蕴,在寻找自己的归宿。

振风塔黑魁魁的身体容在这水城之间,平在历史的隙缝中,站在这城市的末梢神经上,似懂非懂,觊觎它会带给我一份灵气,悟尽前尘后事。

塔身很破旧,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临水眺望,塔内很窄,扶墙而上,石阶很陡,光线很暗,慌乱处有人还打亮了火机。隐约可见塔壁破碎不堪,在第二层,看见两个扫塔的人,并不是和尚,样子很年轻,但扫的很卖力,有些极难扫的角落,他们都一丝不苟地打扫干净。每上一层,视野愈加开阔,地面上的人越来越小。远处,平静的江面上停靠着一些渡船和小舟,前不见江首,后不见江尾,长江的浩荡和博大,一览无遗。橙黄的江水在视线里绵延而去,整座安庆城尽收眼底。

振风塔下,一面墙上描述着它的模样:一大、二高、三妙。

一大:抗战初期,日寇侵犯安庆时,安徽省图书馆文员潘石尚等在安庆沦陷前将省志及文史馆资料、书籍尽藏于振风塔第三层封闭。游客照样上塔参观游览,日寇也未发觉。至抗战胜利而完整无缺。由此可见,振风塔之大。

二高:振风塔高60.86米,居高远眺,方圆十里之美景尽收眼底。面江而立,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美誉。振风

塔不但高在艺术结构上,层与层之间比例相差有甚强的艺术风格,自底层向顶呈圆锥形,每层按比例逐渐缩小,改变了以往佛塔建筑的方正直硬规律。仰望曲线柔美,嵌空玲珑,如金锏剌空,直冲霄汉。

三妙:振风塔设计突出表现在塔门的按排上,振风塔层层有门,168级台阶盘旋而上,石阶也盘旋相通,且变化多端,位置各异,时而由东而入内,时而由西而登临。曲折迥环,给人以“山重水尽疑无路”,找到上下门的石阶,又感到“枊暗花明又一村”。真是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傍晚斜阳,余辉洒在塔身上,恍惚间,觉得它活了。
2.有关描写振风塔的文章,五年级的,越快越好
家乡的振风塔安庆的振风塔是位于长江边的迎江寺内,是著名宝塔之一,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素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走在路上远远望去,振风塔就像一根支撑天的柱子,走近一看,振风塔的气势好雄伟啊!非常高,高得插入云霄。一阵风吹过,塔角的铜铃“叮叮咚咚”地响起来,既像在演奏一曲悠扬的乐曲,又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到振风塔内非常险!阶梯很陡峭,斜斜地,像从上面悬空而下一般,里面又黑又窄。到了第二层,就可以看到那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他可是“大肚能容天下事”!

走在塔内,想要找到上楼的入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里面像个迷宫似的,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入口。

到了第七层,从上往下鸟瞰,一片片美景,一栋栋高楼尽收眼底。我看到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艘艘轮船正在各自的航道上行驶,江面上闪烁着一片片银鳞,公路像一条白带铺在地上,江对岸的树木在雾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这就是我家乡的振风塔,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振风塔
3.关于振风塔的作文
来到长江边的迎江寺,我们看见许多人在烧香拜佛,我们也带着美好的愿望,在迎江寺门口买了香烛,进了寺庙,妈妈先带着我拜佛、烧香,我每次点三支香向菩萨礼拜,心里默默地念着我自己的心愿,希望菩萨能保佑我健康成长。

烧完香后,我和妈妈就登上了振风塔。振风塔建于公元1570年,是一座距今400多年的古塔,塔高72.74米,在长江流域享有盛名,是安庆市的象征,有“过了安庆不说塔”和“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称。

我带着崇敬好奇的心情上了塔,塔里的楼梯非常陡,而且参差不齐,我只得扶着栏杆小心翼翼的向上爬。到了2楼,一尊弥勒佛像端坐在那里,四周的墙上也雕刻了几尊佛像,原来这座塔的构造非常精巧,每一层中都供奉着佛像,甚至楼梯的天花板上也一层层供奉着砖雕的小佛像,精致古朴。

最有趣的是塔的每一层都像迷宫一样,上楼下楼的楼梯并不连接在一起,要在每一层的过道里转来转去才能找到上楼或下楼的路。塔有七层,我们最后爬到了塔顶,看到一个很粗的通心木柱,可惜的是通心柱上刻满了游人的留言,显得很不文明。

我在塔顶向外望,迎江寺的建筑尽收眼底,美丽的长江水波平缓,静静地向前流去,江面上停泊着一艘艘轮船,江风阵阵吹来,凉爽无比,这样的景色真让我心旷神怡。
4.写振风塔的作文
帮你找了两个

安徽省安庆的振风塔是坐落于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

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宏伟,为沿江名刹。

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展。殿内,如来佛慈眉善目,阿难、迦叶祥和稽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和药师大佛、阿弥陀佛及降龙伏虎十八罗汉,各具神韵,栩栩如生。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安徽省安庆的振风塔是坐落于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

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宏伟,为沿江名刹。

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展。殿内,如来佛慈眉善目,阿难、迦叶祥和稽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和药师大佛、阿弥陀佛及降龙伏虎十八罗汉,各具神韵,栩栩如生。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音大士像等瑰宝。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旺盛,名僧辈出。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历代文人墨客、名宦大臣多莅寺观光揽胜。寺内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可细品“贵者难尽识,但觉巧烹调”的传统素食素菜。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都是别具一格的。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音大士像等瑰宝。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旺盛,名僧辈出。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历代文人墨客、名宦大臣多莅寺观光揽胜。寺内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可细品“贵者难尽识,但觉巧烹调”的传统素食素菜。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都是别具一格的。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关于振风塔的作文,要写感想,急
家乡的振风塔安庆的振风塔是位于长江边的迎江寺内,是著名宝塔之一,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素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走在路上远远望去,振风塔就像一根支撑天的柱子,走近一看,振风塔的气势好雄伟啊!非常高,高得插入云霄.一阵风吹过,塔角的铜铃“叮叮咚咚”地响起来,既像在演奏一曲悠扬的乐曲,又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到振风塔内非常险!阶梯很陡峭,斜斜地,像从上面悬空而下一般,里面又黑又窄.到了第二层,就可以看到那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他可是“大肚能容天下事”! 走在塔内,想要找到上楼的入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里面像个迷宫似的,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入口. 到了第七层,从上往下鸟瞰,一片片美景,一栋栋高楼尽收眼底.我看到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艘艘轮船正在各自的航道上行驶,江面上闪烁着一片片银鳞,公路像一条白带铺在地上,江对岸的树木在雾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这就是我家乡的振风塔,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振风塔。
6.作文《振风塔》
安徽省安庆的振风塔是坐落于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

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宏伟,为沿江名刹。

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展。殿内,如来佛慈眉善目,阿难、迦叶祥和稽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和药师大佛、阿弥陀佛及降龙伏虎十八罗汉,各具神韵,栩栩如生。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音大士像等瑰宝。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旺盛,名僧辈出。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历代文人墨客、名宦大臣多莅寺观光揽胜。寺内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可细品“贵者难尽识,但觉巧烹调”的传统素食素菜。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都是别具一格的。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7.描写安庆振风塔的作文从哪些顺序写
秋天的公园真美。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大草坪。草地上的草有的还是深绿色的,有的已经青中带黄,有的已经脱掉了满身的翠绿,只留下了草根。

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春天,它们一定又将染绿这片土地。

河边,一颗棵棵挺拔的柳树已经不再那么的浓密翠绿,而是变成了金发女郎,在秋风中梳理着她那金黄色的头发。梧桐树的叶子也已经变得枯黄干燥,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就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有时小鸟从它们间穿过,好像在和自己的伙伴做最后的告别。 花坛里,一盆盆菊花争奇斗艳,五彩斑斓。

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啊!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映照着蓝天白云。偶尔几片片落叶飘荡在水面上,就像一叶扁舟荡漾在水面上。

啊!秋天的公园是在是太美了。
8.安庆振风塔的作文
来到长江边的迎江寺,我们看见许多人在烧香拜佛,我们也带着美好的愿望,在迎江寺门口买了香烛,进了寺庙,妈妈先带着我拜佛、烧香,我每次点三支香向菩萨礼拜,心里默默地念着我自己的心愿,希望菩萨能保佑我健康成长。

烧完香后,我和妈妈就登上了振风塔。振风塔建于公元1570年,是一座距今400多年的古塔,塔高72.74米,在长江流域享有盛名,是安庆市的象征,有“过了安庆不说塔”和“万里长江第一塔”的美称。我带着崇敬好奇的心情上了塔,塔里的楼梯非常陡,而且参差不齐,我只得扶着栏杆小心翼翼的向上爬。到了2楼,一尊弥勒佛像端坐在那里,四周的墙上也雕刻了几尊佛像,原来这座塔的构造非常精巧,每一层中都供奉着佛像,甚至楼梯的天花板上也一层层供奉着砖雕的小佛像,精致古朴。最有趣的是塔的每一层都像迷宫一样,上楼下楼的楼梯并不连接在一起,要在每一层的过道里转来转去才能找到上楼或下楼的路。塔有七层,我们最后爬到了塔顶,看到一个很粗的通心木柱,可惜的是通心柱上刻满了游人的留言,显得很不文明。我在塔顶向外望,迎江寺的建筑尽收眼底,美丽的长江水波平缓,静静地向前流去,江面上停泊着一艘艘轮船,江风阵阵吹来,凉爽无比,这样的景色真让我心旷神怡。
9.描写安庆振风塔的作文从哪些顺序写
秋天的公园真美。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大草坪。草地上的草有的还是深绿色的,有的已经青中带黄,有的已经脱掉了满身的翠绿,只留下了草根。

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春天,它们一定又将染绿这片土地。

河边,一颗棵棵挺拔的柳树已经不再那么的浓密翠绿,而是变成了金发女郎,在秋风中梳理着她那金黄色的头发。梧桐树的叶子也已经变得枯黄干燥,秋风吹来,一片片落叶就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有时小鸟从它们间穿过,好像在和自己的伙伴做最后的告别。 花坛里,一盆盆菊花争奇斗艳,五彩斑斓。

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啊! 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映照着蓝天白云。偶尔几片片落叶飘荡在水面上,就像一叶扁舟荡漾在水面上。

啊!秋天的公园是在是太美了。
10.写振风塔的作文
帮你找了两个安徽省安庆的振风塔是坐落于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

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

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

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宏伟,为沿江名刹。

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

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

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展。

殿内,如来佛慈眉善目,阿难、迦叶祥和稽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和药师大佛、阿弥陀佛及降龙伏虎十八罗汉,各具神韵,栩栩如生。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

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安徽省安庆的振风塔是坐落于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有400多年的历史。

振风塔,又称浮图、佛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华大地上耸立起座座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学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佛教建筑文化。

塔本来的作用是承奉僧佛主的舍利,是佛教徒顶膜拜的对象,一座塔往往成为一座寺院的主体建筑,后来随着佛殿建筑的兴起,逐渐降低了塔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导致塔的消失,相反,内容丰富的中国园林吸引了塔这种建筑形式,一个园林中,塔往往作为主景。 迎江寺雄峙于城东大江之滨。

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宏伟,为沿江名刹。 寺由殿、堂、阁、楼、房、塔、园等古建筑群组合而成,占地2.2万平方米。

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雄浑稳健,光彩熠熠。汉白玉石的门券上嵌有四爪神龙浮雕,翘首扬尾,势若扑江。

山门左右分置大铁锚,重约3吨,为众寺院所不有。步入山门即为天王大殿,弥勒佛端坐神龛内,四大天王分列两侧,神态各异。

拾级28阶而上,为赵朴初手书匾额的大雄宝展。殿内,如来佛慈眉善目,阿难、迦叶祥和稽首;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和药师大佛、阿弥陀佛及降龙伏虎十八罗汉,各具神韵,栩栩如生。

后为毗卢殿,神佛毗卢遮那和帝释、大梵两大天王,神色庄严,雄踞殿中,殿后是四海龙王朝观音的“海岛”群雕。第四殿为藏经楼,珍藏有明光宗敕赐描金《妙法莲华经》和素描观音大士像等瑰宝。

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旺盛,名僧辈出。

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历代文人墨客、名宦大臣多莅寺观光揽胜。

寺内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可细品“贵者难尽识,但觉巧烹调”的传统素食素菜。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都是别具一格的。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音大士像等瑰宝。全寺供奉的神像、佛像近500尊,还有清乾隆帝、西太后慈禧所御赐的金字匾额“善狮子吼”和“妙明园镜”等。

数百年来,迎江寺香火旺盛,名僧辈出。僧徒多时达千人,故有青铜铸“千人锅”遗存寺中。

历代文人墨客、名宦大臣多莅寺观光揽胜。寺内供香客、游人用膳休憩的迎江阁楼,可细品“贵者难尽识,但觉巧烹调”的传统素食素菜。

掩映在花木丛中的“宜园”、“可亭”、“望塔亭”等都是别具一格的。 2006年0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