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甘岭战役的资料

如题所述

  在我军发起夏季战术反击后,敌人认为它已经在作战上丧失主动权。为了迫使我军转入守势,扭转其被动局面,同时谋求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美国军队首脑决定马上组织进攻作战。

  10月8日,美方代表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紧接着,美国方面在军事上又施加压力。10月14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便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发动了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金化攻势”(代号为“摊牌作战”)。

  “金化攻势”的攻击目标是我中部战线要点五圣山前志愿军两个连据守的两个高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由于高地下有一个小村庄叫上甘岭,志愿军抗击敌进攻的这次战役便被称为“上甘岭战役”。

  敌军这次进攻由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计划,同时亲自指挥作战。10月12日起,敌方首先以航空兵、炮兵对我五圣山、上甘岭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实施了连续两天的火力突击。14日3时起,敌人又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准备。凌晨5时,以美7师、韩2师各一部共七个营的兵力,在105mm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第15军45师135团防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猛攻。与此同时,美7师、韩9师各一部共四个营的兵力,分别向我第44师、第29师正面多个阵地实施牵制性进攻。

  防守上甘岭两个阵地的我135团9连和1连在仅有15门山、野、榴炮和12门迫击炮支援下(午后山、野、榴炮增加至43门),主要依靠步兵武器、依托坑道和野战工事顽强战斗。战至13时左右,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毁,人员伤亡较大,表面阵地大部被敌占领,我防守部队转入坑道作战。19时,我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四个连的兵力实施反击,又恢复了表面阵地。当日,我军毙伤敌近2000人。

  我第45师调整部署,将准备用于反击注字洞南山的两个炮兵营调至上甘岭地区,以134团两个营和133团一个营分别加入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御,并将师指前移至德山岘,集中力量粉碎敌人对上甘岭地区的进攻。

  15~18日,敌人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在猛烈火力支援下,继续向我两个高地发动猛攻。我防守部队与敌反复争夺,阵地昼失夜复,战斗异常残酷激烈。至18日,我两高地的表面阵地全部被敌占领。

  19日晚,我第45师分别以三个连的兵力,在坚守坑道部队配合下,对占领两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击,一举恢复了阵地。在反击597.9高地的战斗中,我第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为打开冲击道路,掩护分队突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机枪工事的发射孔,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20日,敌又以两个营的兵力,在飞机30架和大量炮兵配合下向两高地进行轮番攻击。激战终日,除597.9高地西北山腿的三个阵地外,其余表面阵地又相继为敌占领。我防守部队再次退守坑道坚持战斗。战役的第一阶段结束,开始了艰苦的第二阶段作战。第一阶段,敌我双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阵地均投入大量有生力量,敌人投入了七个团共17个步兵营,我投入三个团21个步兵连。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共歼敌7000余人,我伤亡3200余人。

  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后,敌人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仍不愿放弃进攻。10月21日后,敌人一面以各种手段围攻我坑道部队,一面为继续实施进攻进行部署调整,并调遣韩国第9师为战役预备队。

  此时,我第45师人员物资消耗较大,暂时无力组织较大的反击。为进一步坚守和实施反击创造条件,第45师奉命重点转入坚守坑道作战,以争取时间,为进行最后粉碎敌人进攻、恢复全部阵地的决定性反击作准备。

  敌人为巩固已占阵地,对我坚守坑道的部队采取了封锁、轰炸、爆破、熏烧、堵塞坑道口或向坑道内投掷毒气弹等残暴手段进行围攻。我坚守坑道部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高度发挥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积极作战。战役中,第15军有16个连队的人员在表面阵地失守后退入一个坑道。洞内空气污浊、缺粮、缺弹,尤其是缺水。洞内人员在建制已被打乱,伤员又占多数的情况下,组织了临时党支部和党小组,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直至最后胜利。

  从10月21日至29日,我坚守坑道部队共组织班、组兵力,以夜袭手段出击158次,除9次未能奏效外,其余均获成功,共计歼敌2000余人,并恢复了7处阵地。。同时,坑道部队还采取冷枪狙击的战术大量消灭敌人。在此期间,我二线部队为了支援坑道部队作战,曾以两个班至五个连的兵力,在炮兵和坚守坑道部队配合下,向597.9高地反击五次,向537.7高地北山反击七次。同时第15军抽调战斗部队和各师团机关人员组织火线运输人员,冒着炮火封锁通过数十里山路向坑道提供物资补给。

  为了直接配合坑道作战和进行反击准备,第15军以第29师和第44师先后攻歼了上甘岭以西柏德里东山和平康以南万渊里地区之381高地、391高地之敌,共歼敌3000余人。

  我军在坚持坑道作战的同时,紧张地进行对敌实施决定性反击的准备工作。10月20日,第3兵团决定将从一线阵地撤出、正准备休整的第12军调往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同时以第15军29师接替第45师除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以外的全部防务,以使第45师全力投入上甘岭作战。另将炮7师一个营、炮2师四个连和高射炮兵一个团加强给第15军。同时还给第45师补充了1200余名新兵。

  10月29日,我军实施决定性反击的准备工作就绪,并已进行了两天的预先火力准备,将敌占表面阵地工事基本摧毁。

  10月30日战役终于进入第三阶段。当日21时,第15军以第45师五个连、第29师两个连与坚守坑道部队配合,在山、野、榴炮50门、火箭炮24门、迫击炮30门的支援下,开始对597.9高地之敌实施反击。坚守坑道部队三个连首先对敌发起冲击,随即坑道外部队七个连进入战斗,对敌实施两面夹击。经五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四个连,并打退敌一个营的多次反扑。至31日夜,除1个班阵地外,597.9高地全部为我收复。

  11月1日,敌人又发动六个营的兵力向我597.9高地冲击十四次,我坚守部队在纵深炮火支援下,均将敌击退,毙伤敌1500余人。当日晚,我预备队第12军第31师第91团投入战斗,并增调9个炮兵连参战(支援火炮达到了21个连73门,另火箭炮6个连24门)。次后2日~5日,敌人集中美7师、空降187团各一部以及韩国第9师和哥伦比亚营,每日均以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连续攻击。5日,第12均93团一个营投入战斗,同第91团最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巩固了597.9高地的阵地。此次作战,我军共歼敌6000余人。

  我军收复597.9高地后,随即准备反击537.7高地北山之敌。至11月10日,敌全部占领该高地表面阵地,据守之敌为韩2师的一个营。

  11月11日16时25分,我第31师第92团两个连在山、野、榴炮70门、迫击炮20门和火箭炮24门的直接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冲击。激战至17时,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全歼守敌。同时,第93团以一部兵力收复了我原放弃的597.9高地的一个班阵地。

  12日,敌人以一个团的兵力向537.7高地北山发起反扑。我军与敌人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每天都要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14日,第93团主力加入战斗。18日,第34师106团加入战斗。经过激战至25日,我终于打退了敌人疯狂反扑,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此时,敌人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将韩2师缓和美7师撤下整补,该两师防务由韩9师和美25师接替。随即,敌人的进攻基本停止。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

  上甘岭防御战役共历时43天,敌我双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均投入大量兵力、火力,进行了持久的反复争夺,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

  敌人先后投入进攻的兵力有:美7师、美空降187团(欠一个营)、韩2师(四个团欠一个营)、韩9师以及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共11个团两个营(战役中并补充新兵9000余人),另有1个炮兵营105mm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6万余人。

  我军在战役中出动部队有:第15军之第45师、第29师,第12军之第31师及第34师1个团,榴弹炮兵第2、第7师,火箭炮兵第209团,第60军炮兵团,高射炮兵第601、第610团各一部,共山、野、榴炮115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另有工兵第22团第3营、担架营,总兵力约四万余人。

  战役中敌人共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我两个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至两米。我方发射炮弹40余万发,亦属空前。该战役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役,我军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我军伤亡1.15万余人,敌我伤亡比例2.21:1。我军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击毁击伤敌大口径炮61门、坦克14辆。据敌方自称,战役中其物资损失仅仅次于1950年全年的消耗。

  美国新闻界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却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既是用原子弹野不能把狙击兵岭(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圣山)上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4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粉碎美国侵略军进犯的战役。美军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无理的谈判要求,于1952年10月发动了“金化攻势”。美军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中间突破、分割包围战术,企图先夺取我方金化以北的上甘岭阵地,然后占领五圣山,压迫我方后退。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美军先后投入了6万多兵力,出动3000多架飞机和170多辆坦克,动用了18个炮兵营,向上甘岭发动猛攻。在朝鲜人民支援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依托坑道作为防御阵地,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战斗异常激烈,阵地几次失而复得。在杀伤大量敌人后,志愿军进入坑道坚持战斗。敌人用毒辣手段企图破坏坑道。退守坑道的志愿军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10月30日,志愿军组织新的兵力发动反击,收复了失去的阵地。11月25日,战役结束。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敌人先后向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投下几千枚重磅炸弹,山头被削低两米,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打垮了敌人数百次冲锋,歼灭敌人2.5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所谓“金化攻势”。

597·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个地堡, 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是拖条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 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了。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长万 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没喊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 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他爬起 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 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大为不满,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种级别的荣誉。 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的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个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导: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二、谁的胜利?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 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到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 我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 板门店的谈判桌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北朝鲜人认为南韩人不配作为谈判对手,至于中国人,如果过分突出他们的功绩,那么“主体思想”的伟大 之处如何体现?他们认为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体思想”的伟大胜利,所以撤 去了中国国旗。上甘岭注定要和“伤心岭”、“喋血山岭”一块被北朝鲜的历史书所遗忘。但是历史终将恢复其本来面目,我只能希望我们自己永远都不要遗忘先人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第2个回答  2007-06-04
阿佛根猪头百

参考资料:阿根

第3个回答  2007-06-04
上甘岭战役
第4个回答  2012-12-17
uehjfewgivnaewjgnj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