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大运河比隋朝时期缩短了

主要理由、历史人物?

主要原因是河道的变迁和河床的淤积,我家就在大运河旁,大运河扬州段。长期以来中国的水患都很严重,大运河的河道常常变迁,而隋朝时大运河有很多段都是利用天然河道,所以自然很长。比如黄河就经过多次改道,现在已经很短了。再有就是泥沙淤积,因为大运河比较平坦,水势缓,所以呢,泥沙容易淤积,再加上水道无人清淤。泥沙淤积最后河床抬高,与两岸相连,这样呢,恶性循环,泥沙淤积更厉害了,很多段不能通行,渐渐废弃,最终运河也变短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隋朝的大运河,人工河段不多,与黄河淮河相连,比如济水。这些大河的支流也是算入大运河的长度的,后来这些河流也淤塞了,不再与大运河相连、

综上所述,大运河自然就比隋朝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1
因为社会的发展。以前的大运河是经济大动脉,承担着沟通南北经济的重大职能,可现在又铁路、有高速公路,还有更迅捷的飞机。大运河的功能被大大的降低了,自然不会有人拿钱出来疏通河道,联通有无了。所以河道自然是因为淤积而越来越短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01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长安,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11-06-01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的大运河,在海河和淮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洛阳,裁弯取直,元朝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就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
第4个回答  2011-06-01
地球变小了,只是一个村庄了,大运河不缩短,岂不和银河接通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