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要一千字左右的小论文,悬赏20金币!!!急!急!急!!!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市场封闭数十年,改革开放以来部分企业经营情况不错,但一旦面对全面开放而带来的外来激烈竞争未必有防御抵制能力。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更未有充足的经验对付外来产品的竞争。国外投资者以低廉价格买入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情况亦会更加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令人担忧。一些证券公司认为,即使中国可以申请若干年的过渡期来逐步削减关税和配额,相当比例的国有企业会面临破产命运。目前那些受到国家保护的行业和企业冲击更大,而依赖于市场竞争的那部分企业受到的冲击或许要轻些。即使是那些经营有方的特大型上市国有企业,目前主要是受到对进口商品的高关税和配额的保护而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即使这些企业生产成本低、技术先进,一旦关税降低,必将面临国外著名品牌的强有力、毁灭性的竞争而陷入困境。中国幼稚的股票市场因此亦会受到打击。

中国对某些幼稚工业或产品应采取适度保护措施,对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富有竞争力的工业,如纺织、电子和家电等可先行实行贸易自由化。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专长,加入wto 后难以打入发达国家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以保护环境为理由的“绿色环保运动”更令中国产品难以打入欧美市场。即使中国加入wto, 依然会遇到世界各地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协作与冲突问题。事实上,一半左右的国际有形贸易是区域性贸易。欧美之间区域性贸易对发展中国家产品产生一种歧视作用,区域保护主义与世界贸易体系的冲突,将继续存在,进而影响wto的作用和潜力。 进口关税是中国政府财政一大笔收入,降低关税势必减少政府税收来源,乃至于扩大财政赤字。

可以预见,中国加入wto, 企业将面对双重挑战:一是国内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二是中国企业一时难以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虽然wto 缔约国亦同时向中国企业开放其国内市场,但在现阶段,由于我国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劳动力素质、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和发达国家企业仍存在不少的差距,即使其他缔约国向我国开放其国内市场,我国产品一时还难以大规模地打入国际市场。因此, 一部分专家认为, 中国加入wto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造成严重的损害。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 众多发展中国家加入wto的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加入wto而导致民族工业的衰落和破产,反而有助于它们加速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民族工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富有竞争力。尽管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差距,但从整体上看,已具备了在更大程度、更高层次和更广泛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事实上,面对加入wto的挑战, 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树立国际市场的观念,努力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按照国际市场的营销战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加入wto 所产生的压力和动力已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企业内部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入wto有助于中国借助多边组织和规则的力量, 遏制单边贸易行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当然,也应该看到,由于美国、欧盟等至今没有放弃使用单边贸易行动的权力,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中国对wto这类多边贸易体制不宜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况且,相当一部分wto协定的法律规范基本上是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 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相当一部分wto缔约国企图在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大做文章,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还应该看到,欧美各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亦会不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即使中国加入wto后, 亦不意味着可顺利获取各国、各区域性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各国对削减关税亦是逐步进行的。欧美表示在10年内逐步削减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一些敏感产品的配额和减税一般十分轻微。因此,由于wto 成员国相互逐步开放市场,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从长远上来讲有好处,但效益未必可以即时反映。出口机会也许得到增加了,但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出口能力不够、产品竞争力不够,机会再好亦白搭。与此同时,外国产品会以其技术、资金及产品优势拓展中国市场,其可能后果是:中国出口不力,“进口饥渴症”强烈,结果进口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长速度,最终导致由贸易逆差产生的国际收支失衡并恶化的局面。

更好地打入工业化国家市场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加入gatt/wto 首要原因。然而,应当看到,中国目前主要出口商品是纺织品服装、皮革、鞋类及旅行用品等。工业化国家对这些商品关税的削减往往低于其他商品的削减程度。即使西方国家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减少贸易和非贸易壁垒,中国的得益程度最终还是靠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及满足市场需求增加的供给能力。

农产品出口扩张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加入wto 并把农产品进出口纳入国际贸易体系,对那些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长远的收益。农业领域创造工作机会要比工业领域来得容易,出口导向型农业生产还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减少农民向城镇迁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加入wto 后中国将面对不利的竞争局面,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削减对农副产品生产和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另一方面,以现代化、机械化为特征的西方农副产品会大规模地侵占中国农副产品市场。如果放开农副产品市场,中国以家庭小农经济为单位的农村经济难以与社会化大生产为特征的欧美农副产品竞争,拥有8 亿农民的农村市场必将受到巨大威胁。

中国的贸易服务业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向wto成员国开放贸易服务业,逐步走向贸易服务自由化之道路, 可以迅速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尽快缩短我国服务业发展方面同国际水平的差距;加速形成服务业内部的竞争机制,促进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推动我国服务业向优质高效方向迈进;开放中国国内服务市场,还可以换取其他缔约国国内服务市场的相应开放,从而为我国服务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新的机会。但是,加入wto 对中国贸易服务业的冲击也许是主要的。中国服务业尚处于“幼稚产业”阶段而受到政府政策的全面保护。中国开放贸易服务业,实力雄厚、相当发达的西方服务业会大规模入侵,全面冲击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最终使大部分国内服务业市场为西方服务业所垄断和操纵,使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受国际服务业的影响和制约,不但可能加剧无形贸易逆差的扩大,而且会进一步导致服务业失业人口的增加,造成国内服务业市场的混乱局面。

中国基础产业、基础产品目前尚由国家垄断,缺乏竞争机制。电力、交通、旅游等基础性行业的开放次序应是:打破国家垄断,在特定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只有当这些基础行业具有足够的实力、竞争力与国外公司抗衡时,才可考虑引入国外竞争者。英国、法国等国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中国在对外开放移动电话设备市场上已经过早、过快,日本公司认为日本花费几十年才打开日本电讯通讯设备市场,中国在一夜间便让美国摩托罗拉、瑞典爱立信等著名电讯制造商占领了中国大部分电讯设备市场。在某些战略性制造业方面(如汽车、化工、电子机械、金融、建筑、通讯),中国尚采取色彩浓厚的保护主义。

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由于深层体制原因而日益困难,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日益扩大,下岗工人增加,大部分企业依赖于国家财政补贴或银行贷款而勉强生存;况且,企业承包制等企业改革措施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规模、技术改造和竞争力日趋下降,与现代化大生产趋势背道而驰,除少数大型技术先进型企业外,真正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微乎其微,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已完全丧失市场竞争力,名存实亡。一旦这些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 而被取消补贴和低息银行贷款,加上实力强大的外国公司的竞争必然会破产,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之恶果。目前城镇失业率实际上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3%的水平,有人估计早已超过8%,若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中国的社会稳定性必将受到威胁。过早加入wto 不仅带来高失业和社会不稳定的问题,亦会令中国市场完全受制于外国产品,中国最后可能成为外国产品的廉价加工基地和消费市场。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唐英年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目前一半以上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倘若再进一步开放市场,企业倒闭势必更为严重。从社会问题着眼,中国人口超过12亿,若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因开放市场倒闭,失业问题更为严重,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wto 成员资格并不一定直接有助于各国的经济增长与出口。各国宜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管是否为wto成员国, 均按照wto贸易规则不断完善本身的贸易体制, 不断融于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中,这应该是中国目前应采取的态度。

中国切不可放弃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这一根本原则, 中国亦需要相当长的过渡期来达到wto的所有义务与要求,否则, 一些幼稚的民族工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势必溃不成军。中国加入wto, 不仅要从中短期利益出发,更应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来衡量其得失利弊。中国加入wto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削减关税、开放内销市场, 外国产品则会以其资金、名牌、技术、质量及价格等因素迅速垄断中国消费市场,最终导致大量资金外流,而同时国货由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不能够扩大出口,结果必然是外贸逆差加大。因此,开放市场要有一个渐进过程。同时加强外国生产企业产品内销的监管和反走私的力度,如实了解国外产品的市场占领率。目前许多行业,如家电、胶卷、烟酒、洗涤剂、轮胎等产品行业,国外产品市场占有率要远远高于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绝大部分是“水货”走私入口。其实,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已被远远低估了。中国政府应该更清楚、更确切地知会wto 主要成员国:中国要求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中国有求于人, 而是外国公司要急于打开中国这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消费大国。实际上,中国经济体系比不少现有的世贸成员国(如波兰、古巴、日本、韩国)而言已相当开放了。既要看到中国需要wto,更要看到wto更需要中国。

专家估计,如果中国加入wto,其主要支柱产业,如汽车、化工、石油等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1997年3月决定对全国212家重点国有大型企业(例如上海石化、青岛啤酒、东方航空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联想计算机公司、长城计算机公司等)给予政府扶持,其中包括给予优惠性贷款对这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赋予更大的外贸经营权,以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已宣布重点搞好1000家国有大型企业,鼓励大型企业进行兼并与结构调整,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旗舰”。

四、有关专家对中国加入wto利弊得失的具体评估

香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应该是利大于弊, 现在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加入、何时加入问题,关键在于在什么前提条件下加入?如何在谈判中获得一些比较优惠的条款和更长的过渡期。香港工商界对中国经贸部务实而灵活的原则与态度表示赞赏:“已经做了的,可以承诺继续做下去;本来就准备做的,承诺尽快去做;将来可以做的,但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承诺一个时间表,逐步实现;不能接受的,无论外来压力有多大,绝不会去做。”换言之,中国在透明度、国民待遇和统一实施外贸政策等会尽快去做,在外汇制度、取消非关税措施、扩大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中国承诺了一个时间表,逐步去做。对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中国绝不可能同意其他缔约国要求中国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无论在什么压力下, 中国政府绝对应该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参加多边贸易体制所承担的义务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及国内承受能力相适应, 从而使中国加入wto后大会造成对中国产业的重大冲击,确保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 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j.p.摩根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加入wto,代价亦将是巨大的。 中国将放宽进口管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将大量进口外国机器设备,进而引起资金严重外流和外贸赤字。外国投资企业以其明显优势与国有企业及其他民族工业竞争,加上政府削减工业补贴,势必引起大量企业倒闭破产和工人失业。中国主要通过其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维持其出口贸易的地位亦会受到挑战。此外,东部沿海省市受到的冲击或许要大于中西部地区。

香港岭南学院社会科学院院长郭益耀教授认为中国不需要急于加入wto。国内某些部门如体改委、经贸委主张加入wto主要是基于由此可以加快国有企业、外贸体制改革,按照国际惯例参与竞争。外经贸部面对外面压力亦要改革外贸体制,因为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提高效率、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但问题在于国内主要工业行业,包括汽车、化工、医药等将面临关税减让后的外国产品的激烈竞争乃至生存问题,进而涉及其他许多问题。如何权衡利弊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和结论。但有一点很明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十大贸易大国,被排挤在wto 这个多边贸易体系之外,在国际形象上不妥当。中国也许要作出一些牺牲来换取国际形象和地位。

中国产业部门对加入wto的承受能力属于“灰色地带”。 许多部门承受不了, 但也有不少部门已经承受住了。 中国目前的工业体系比1978年前强得多,不能说完全没有国际竞争力。目前中国平均关税已降到23%,并承诺到2000年进一步降至15%。外国认为关税削减还不够,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为13%,发达国家为3%~4%,美国等wto 缔约国强求中国以发达国家身份加入wto。如果中国平均关税削减到7%~8%,许多产业部门面对的压力与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除了部分产业部门承受不了冲击外,中国外汇储备亦会因为加入wto而急剧下降。 虽不一定完全承受不了,但若处理不当,贸易赤字会加剧,甚至五六年内难以扭转。因此,中国应找到一个平衡点。

少数专家认为,墨西哥并没有因为加入wto 和北美自由贸易组织而得益。中国不宜过早开放其金融市场,否则导致利润外流。

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nicholao lardy教授认为,按照wto规则,中国政府必须停止补贴国有企业。 一旦丧失国家财政补贴,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会被迫关门,大量工人由此被推入失业大军队伍。中国经贸合作部wto谈判专家们很难将wto概念与条款向那些拥有上百万工人和国有企业的工业部委推销,中国短期内大概不会匆忙推出一系列过激改革措施。

日本大藏省研究报告认为,如果中国加入wto 的努力最终失败必将危害中国经济的信任程度和长远发展。中国加入wto 对进一步实现其贸易自由化及扩大国际贸易极为重要,亦有助于把中国这一贸易大国纳入wto这一共同的体系之中并为解决多边贸易纠纷提供一个国际准则, 因此最终有助于把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合于国际经济体系之中。继续把中国拒于wto门外已经难以阻止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巨大作用, 反而会为多边贸易体系带来日益严重的负担。 该研究报告建议中国在加入wto后的过渡期间对其承诺的义务必须严格坚持wto规则, 取消外国公司不允许经营外贸的限制,并在增加透明度的条件下为取消进口限制提交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中国政府还应在补贴、外资投资与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一步努力。高关税政策亦是wto 缔约国关注的一大问题,中国在流通领域的种种限制对自由贸易无疑构成了严重阻碍。美国赋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来说比加入wto更为重要。

新加坡发展证券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按照美国提出的苛刻条件加入wto,必将有损于中国的长远利益。

香港著名经济学家曾树基教授认为,中国已经和90%的wto 缔约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与经济关系,中国加入wto旨在和剩下的10 %缔约国建立或加强经贸关系。因此,能否加入wto其效果区别不大, 即使中国不能加入wto, 中国依然可以连续依赖已建立的双边贸易关系扩大经贸活动。因此,加入wto仅是中国加速经济起飞的一个中期目标。当然,中国加入wto,将有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外资以改善基础设施。

wto主要缔约国迫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 尤其是放开金融银行保险、零售批发、以及通讯、交通等基础产业让外国公司全面竞争。美国j.p.摩根证券公司专家认为,虽然加入wto会引起严重失业问题,但有助于国有企业改善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削减成本开支,从而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虽然多数学者专家认为中国过早加入wto 会导致众多亏损国有企业破产倒闭并进而引起社会不安定,但亦有少数学者认为, 中国加入wto倒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运作,尤其是私有权改造、内部管理、技术改革、产品结构调整等难题。事实上,近50%的国有企业属于微利的中小企业,早已面临破产边缘,这部分企业受加入wto的冲击最大, 大部分盈利企业将会受益于更多的出口税收优惠和wto成员身份。

美林证券公司有关专家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加入wto 是利大于弊。从长远来说,加入wto具有积极作用, 虽然在短期内或许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中国不应该害怕竞争。其实,中国彩电便是在近十几年的无序、激烈竞争中完成了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中国众多名牌彩电在质量、售后服务方面并不逊于日本、韩国同类产品。中国永远不会为加入wto做好充分准备。

世界银行中国经济研究项目顾问肖耿博士认为,中国是否或者能否加入wto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 目前中国尚不是wto成员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无形中受到影响。 现在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要加入wto,而在于以什么条件加入,目前中国正在与wto主要成员国讨价还价。国内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能否加入wto 对中国来说已经无所谓的看法是很危险的,是傲慢、自大和狭窄民族主义心理的反映。中国必须与世界融为一体,否则会孤立于世界之外,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虽然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目前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已取得的成绩。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奇迹,而仅是一个经济起飞前夕的“赶超”过程,带有相当的补偿性质。事实上,中国已经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虽然目前发达国家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它们现有的经济秩序、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相当稳定,不会像中国那样“大起大落”。

渣打银行廖群博士强调,中国加入wto从长远、 宏观层次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但在短期、微观层面则难以判断,不同部门会从其本身的产业、行业对加入wto利弊得失作出不同的判断, 例如纺织部门会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可以不必再受美国纺织品进口配额的限制。

具体来讲,中国加入wto 会从各方面加速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中国可利用关税平等、反倾销等方面得到一些好处,有利于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短期内肯定会对国有企业、民族工业产生不可低估的冲击与压力,削减关税不但对减少国家关税收入,而且对国有企业、外贸平衡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要看到,短期的“弊”很可能是永远的“利”。

原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教授认为,中国把加入wto既当作政治目标,又当作经济目标。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民族工业也许代价太大。但不宜忽略一点:由于中国不是wto成员国,国际贸易战、 反倾销等方面的律师费用太高。也许微观企业在这方面感觉不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3
2005年6月7日,美国《金融时报》撰文—这是全球一体化的艰难时刻。
2005年最令人瞩目的事实,是民族区域市场正在趋于全球一体化,全球企业并购的风潮和新旧技术的更迭令人眼花缭乱。

2004年1月号市场周刊·财经沦坛现代物流 在世界经济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伙物流的国际化;高级化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实,这也正是在知识经济影响下物流业发展所呈现出的必然趋势,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一体化竞争.物流市场也必然是全球连成一体。
在2004年8月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上,加拿大开瑞博大学国际部主任辛迪·麦克里德说:21世纪的学生必须要准备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各个国家模糊边界的痕迹,提供非常畅通的信息,全球一体化是标准模式,工作环境是多元化、广泛性,不同民族的人在一个竞争性非常强的环境中一起工作。

例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虽然只是美伊两国在军事上的较量,但在全球一体化加深的时代背景下,美伊战争也无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T 中国-欧盟2002合作伙伴洽谈会,是迄今为止我国与欧盟之间的最大型经贸交流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一体化经贸活动,因为── E 日前,本报记者在四川省贸促会秘书长张晋川先生处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在外经贸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贸促会将同欧盟委员会合作,于2002年11月7至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欧盟合作伙伴洽谈会(简称中欧2002洽谈会)
  2002年年初,诺华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打破区域和国家的限制,实行全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1.6%2002年受世界经济减速和全球一体化影响,中国有可能出现引人式通货紧缩,3个物价指数的上涨率估计不会高于今年的水平。

  2001年11月我国顺利加入WTO,国际贸易壁垒将被打破,IT业将面临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新局面。
2001年9月17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宣告结束,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真正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围绕这一思路,2001年,该集团领导在火热的市场面前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在分析今后市场走向的基础上,投资1000万元,第二次引进日产变速箱技术,今年还将引进自动控制多档变速箱技术,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以后,纺织业作为中国出口竟 争力强、市场准入度高的产业,会首当其冲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潮流,纺 织哑面临着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竟争。
2001年底,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流通体系,这就要求我国的分销政策、规划与规则必须与国际惯例和条款相一致。
2001年12月底,我国已正式加入WTO组织,按照有关协议,汽车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关税、配额将分别随年度有计划的降低或提高,零部件国产化工作将被取消,整车分销业务、贷款销售业务随之将会出现,汽车行业全球一体化经济将迅速形成,并且竞争将逐步加剧。
见江主席与智利总统拉戈斯会谈消息,2001年4月7日人民日报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仍将存在,随着国际贸易合作的增加,贸易冲突也在所难免。
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国,未来的中国将加入全球一体化,遵循世贸组织的一切原则,进行自由贸易往来和竞争。
2001年温州市外贸总额达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9%;随着对外经济合作步伐加快,温州已与1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各种交流型博览会、交易会,如今年成功举办了“中国轻工业博览会”实现了让温州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温州,使温州经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经济中,为温州港现代物流业实现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2001年,中国加入WTO,在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框架中,教育界的学者们纷纷探讨该如何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和寻找发展中国美术教育的新基点,而中西融合的教育理念成为了当下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2000年5月,NTTCom并购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站托管的美国Ve-rio公司,并将以此为基础建立连接亚美欧各大洲的全球一体化的网络。
52000年的形势和任务进入2000年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和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陕西联通面临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并将在3~5年内全面开放市场 以及优先在西北开放电信市场的严峻挑战 但同时西部大开发、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内部机制的不断理顺、因特网高速发展、低普及率的市场也为陕西联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999年在北京闭幕的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强调了建筑的文化多元性,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度,应该有自己的建筑文化。
据1999年7月12日联合国发布的年度《人类发展)统计:在当前全球一体化程度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西方发达七国独揽发展大权。
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时代》1999年2月1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时代》撰文指出:金融危机从亚洲弥漫到俄罗斯和拉美,暴露了世界金融体系的脆弱和全球一体化对小型开放经济的威胁。
同时,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出现,使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对工作稳定性的预期下降,从而对1999年预期收入不乐观,故消费十分谨慎。
与1999年的68%相比,有74%的跨国公司母公司现在认识到很有必要采取全球一体化的证明资料提供方式。

1、1998年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效应,亚洲金融风暴后,以日本为导火索的亚洲经济危机反复无常,招致全球经济不断地扩大恶化。
1998年10月,世界银行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题为《知识促进发展》报告指出:知识经济可能出现的前提是:发达的网络技术以传播数字化的知识;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不断的知识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国家保障体系和国际间共识的标准,以保证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同时,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也为知识和信息传播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从1998年到现在,海尔则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的促使下,开始将设计、制造、销售逐步推向国际整合国内外资源,从而迸军国际市场。

1997年,美国《商业周刊》以“新经济”这一全新的概念作为以信息产业为基础、全球一体化为背景的高速增长型经济的代名词。
这位负责人说:把其定为新时期的主题,是因为自1997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以来,一股科技创新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会计师、公司企业以及社会大众都必须正视并迎接这个机遇和挑战。
自1997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以来,科技创新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并在1997年9月,基金组织在发布的1997年报告中提到“基于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和全球一体化得以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考虑把资本项目自由化作为其努力的目标。
1997年的国际金融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将继续在动荡中向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
这一点在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尤为突出,危机中表现出的“多米诺效应”扩展及其破坏性是前所未有的,说明在全球一体化中金融的极强影响力和巨大风险性。
1997年的国际金融形势表明,在迈向21世纪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将继续向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这种发展势头,也没有什么国家可以置身于这种发展之外。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打破了“全球一体化”的神话,发展中国家开始认识到,所谓“全球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实际上是一个陷讲。
随着“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的出现,如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就拥有50万员工,而阿波罗登月计划前后有400万人参加,耗资300亿美元,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前后历时十多年;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决策所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过程中信息千变万化,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997年国际炒家索罗斯等人操纵泰铢的价格进行投机而导致东南亚、日本、韩国相继出现金融动荡,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1997年11月结束的乌拉圭回合使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这进一步促进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从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看,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会对我国国际收支产生极大的影响。
1997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以来,一股科技创新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会计师、公司企业以及社会大众都必须正视并迎接这些机遇与挑战。
因为自1997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以来,一股科技创新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会计师、公司企业以及社会大众都必须正视并迎接这个机遇和挑战。
笔者早在1997年就在一篇题为《论本土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的文章中提到:本土主义的存在完全取决于文化差异,取决于文化传统的延续。

赫司特公司1996年收购了法国的罗纳普朗克公司实现了医药保健业务的全球一体化,继而又兼并了荷兰的植物基因系统公司,特别是1998年12月宣布与法国罗纳普朗克全面合作,将各自的生命科学业务合并成立安万特公司。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费孝通先生在题为《面向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的图书馆》的主题演讲中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突破,图书馆已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1996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投入运行,世界经济逐步从区域化向全球一体化发展。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在演讲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突破,图书馆已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必然给国内及地方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以沈阳市为例,东北制药集团作为中国四大医药家族之一,1996年开始出现亏损,原因是日本和西德VC的生产成本大幅下调,东药竞争乏力。
1996年国际图联北京会议上费孝通先生在《面向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的图书馆》一文中讲到: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突破,图书馆已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早在 1996年国际图联北京会议上费孝通先生的《面向多元一体化世界新格局的图书馆》一文中就讲到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突破 图书馆已逐渐走出地域的限制 向全球一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截至 1993年中国批准的海外投资企从战略方面看,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全球一体化业数量为1657家,投资总额36.9亿美元,其中中方经营战略的运用,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比较优势、区位投资16.8亿美元,到1996年中国批准的海外投资优势进行价值增值环节的配置。

自1992年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第一次超过同期的世界贸易总额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便成为世人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
三、民族国家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联合国秘书长布罗斯特·加利先生在1992年联合国日致辞时说,第一个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自1992年建交以来,韩中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在急速发展,并共同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重要成员。

以1991年美国首先提出的敏捷制造模式为例,其制造哲理认为信息技术是现代制造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或地区一体化的金融和政治环境中,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那些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企业可组成临时的动态联盟,共同承担风险,分担义务,共享成果,以敏捷的速度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1991年,日本电气公司总裁宣布公司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计划。
1991年苏联解体与苏联在全球一体化国际经济浪潮中,在世界经济市场化总趋势下,缺乏国际竞争力有很大关系。
自1991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安达信中国公司一直奉行全球一体化战略,在战略性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权;公司从制度、人事、财务等诸方面都完全服从母公司的统一管理。

1990年,通用电气公司在全球1000家最佳业绩跨国公司中排名第五,1997 年则跃居榜首,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采用了全球一体化战略。
1990年以后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则更加迅猛 各种投资基金在全世界象滚雪球似地发展 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程度也日益提高。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金融也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各国银行业互相渗透,互相交叉,证券市场一体化倾向也在加强,尤为瞩目的是,1987年英国国际证券所自动报价国际系统(SEAQInternational)与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PAQ)连通,国际股票市场已形成24小时不间断营业的全球化市场。

在检测和认证市场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适应市场需求,于1984年在原欧洲认证机构CEE的基础上成立了“按电气安全标准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相互认可的机构”英文缩写IECEE)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资本市场正在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