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韩愈(唐宋八大家)的老师是谁?他的师承有谁了解?

如题所述

一般,我们会把唐代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初盛中晚。我们
也借用这个概念来论文学。不过文学是否兴盛和国家是否兴盛并不是
同步的关系,至少唐散文的盛世,就在盛唐之后。所谓国家不幸诗家
幸,这种情形历来多有。

古文是一个和骈文相对的概念。骈文注重对偶,讲究声韵,在典故
辞藻方面极见功夫,形式美特别充分,但是比较让人专注于形式而不讲
实际内容。——当然不是说骈文就没有内容,就是说这种文体容易滋长
你对技巧的耽溺。而且骈文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实用,它的写作速度就
把你限死在那里了,可以想象,写骈文总归是比较慢的,就像你写毛笔
字再快,也是没有钢笔写得快的。

到了中唐时期,就有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出来提倡古文。
因为他们的文体,被认为是恢复了古代先秦两汉的文学传统,所以叫古文。
李华是盛唐人,时间在中唐以前,常常也被认为古文运动的先行者之一。
但是他这个先行者实际上更大程度上还只是理论上的,虽然他的文学观
很多和后来古文运动的提法相似,但是他自己可没有按照他的这套标准
来写。我们学的这篇,虽然没有严格的骈四骊六,但是四字为主,段段
用韵,还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对形式的偏嗜。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就是
一个作家他在文学观念上提倡什么,和他实际上怎么写,往往是有距离的。
下次课我们要讲到欧阳修,欧阳修的理论里面,是最讲究文以载道的,他
认为文学技巧不重要。但其实唐宋八大家里面,最讲究炼字炼句的,好像
还就是他,——你们应该都听说过一些他打磨文字的故事吧?《醉翁亭记》
从详细的描写滁州东边什么山西边什么山,变成了“环滁皆山也”;写
封信,送出门了又给追回来,因为觉得要补上两个表承接的关联词。你要
是真听他的不讲技巧,但你的文章完蛋了。——当然提倡不讲技巧也就是
真的不讲技巧的作家也有,比如我们的巴金。评价一个作家,归根到底还
是看他的作品,不要把他在理论方面都说了啥太当真。

古文当然也是讲技巧和形式的,发展到后来,有禁用“儒先语录”
“佛老唾余”“训诂讲章”“时文评语”“四六骈语”“颂扬套语”
“传奇小说”“市井鄙言”之类的规矩,清规戒律未必比骈文少,此是后话,
按下不表。

不论是在创作上还是理论上,都可以看作是古文运动的奠基人和领袖
的,那显然是韩愈。韩愈,字退之。因为郡望昌黎,所以又叫韩昌黎。其实
韩愈是河南人,昌黎在辽宁,跟他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韩愈比较喜欢跟
人自称,自己的祖籍在昌黎。就冲这一点我们也多少可以看出来,这个人
虽然爱讲儒家的正统大道理,但到底还是难免虚荣心和表现欲作祟。这是
人性的弱点,固难克服。韩愈的出身还是比较贫苦的,三岁的时候老爸就
死了,由哥哥带大,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又死了哥,全靠嫂子拉扯成人。我们
可以看看他的《祭十二郎文》,文章里有对自己少年时的生活很真切的描写。
唐代的门阀制度,虽然已经不像魏晋时那么等级森严,但确实还仍然存在。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把自己认作是望族子弟来提提底气,也是可以谅解的。

韩愈是古文的一代宗师,但是应试作文却写得一般,因为那时候的考试
作文是骈文居多。二十岁的时候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进士考了三次,一直
到二十五岁才考上。——当然这个成绩也不能说不好,进士本来难考,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然后韩愈又参加吏部“博学鸿词科”的
国家公务员考试,又考了三年,还是没考上。这整整八年,也没有什么稳定
的生活来源。终于是没有办法,只好出去给人家当幕僚了。当幕僚收入是
相当不错的,我们知道,自从安史之乱之后,唐代藩镇割据的情形非常的严重。
这些节度使们和中央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人才竞争的问题。由于我是私企,
牌子没有你国营的硬,那么我的优势就是在于高薪聘请。经济的吸引力肯定
是很大的,当时读书人投靠幕府,也差不多是风气。但是韩愈的情况不大一样,
因为他是比较典型的知识分子,光是收入高并不能心理平衡。何况韩愈是正统
的儒家,讲究中央集权,对藩镇割据这种情况还格外的反感。有名的
《送董邵南序》就是劝朋友不要到节度使那里做事。所以幕僚做了两年,到底
还是不肯做了,又到了中央,做了监察御史的官。

御史是言官,像韩愈这样比较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就算是年纪已经不小
了,也还难免比较愤青。那肯定是看到什么社会阴暗面,那是一定要说的。
所以才做了两个月的官,他就因为反映关中地区的饥荒问题,把相关官员给
得罪了,于是被贬。做官之后,韩愈有两次半被贬出了长安,这是第一次;
半次是因为得罪人太多,所以主动打报告要求换到洛阳去当官,但是到了洛阳
还是继续愤青,结果给贬成了河南县令——因为这次是主动要求调动,所以算
半次;最后一次最为有名,就是因为唐宪宗迎佛骨的问题。

我们知道,宋朝的皇帝崇信道教,唐代皇帝则是一会信佛一会信道,而且
还喜欢跟人家教主攀亲戚。这唐宪宗是信佛的。你们在寺庙里玩的时候,有没
见过这四个字,“广种福田”。这四个字最浅显的解释,就是叫你给钱,你给
了庙里钱,就是种下了种子,能够收获幸福。唐宪宗当时是也要种福田。当然,
他要种福田,那个种子就不能是几块钱的问题。当时凤翔法门寺有一颗舍利子
传说是释迦牟尼中指骨,唐宪宗就把这块骨头请到宫里来礼敬了三天。你想,
皇帝摆出这个姿态,那上行下效,舆论导向就成问题了。韩愈看不下去,就
上表说,就是释迦牟尼还活着,您在宣政殿接见他一下,然后赏他件衣服也就
完了,用得着对块骨头这样嘛?又建议唐宪宗把佛骨扔到水里或者烧掉。对
已经信了宗教的人士,你这么跟他建议,那肯定是大怒。结果这封奏疏早上
上去,晚上韩愈就给贬了,这次给贬远了,一直到潮州。

文人被贬也是比较常见的事,韩愈的好朋友柳宗元,还有我们下节课要讲
苏东坡,都有很丰富的被贬的经历。韩愈额外要惨一点,因为他是个胖子,
而且他这个胖显然是虚肥,——前面说了,他一直很穷。很多人好像都有一个
习惯,就是喜欢被诗人幻想成一个瘦子,其实胖子特别有语言才能,那也是很
好理解的。因为相对而言,胖子行动不便,那么作为补偿,在语言也许会有
额外的敏捷。那么,或者是文起八代之衰啊,或者是演讲比赛拿个第一名啊,
——易路杰同学呢?又没来啊,代我向他恭喜一下,——都是比较自然的。

本来胖也不是大问题,如果是宋朝的胖子,那反正他在轿子里,辛苦的是
抬轿子的人,顶多多给点劳务费。而唐代偏偏还有个规矩,官员不管是在京城
还是出行,不许坐车,必须骑马。有比韩愈更胖的,安禄山,肚子据说下垂到
了膝盖那里。胖成这样了也得骑马,安禄山的马都有两个马鞍,后面一个放
屁股,前面一个放肚子。不过安禄山在驿站有专门为他准备的将军换马台,韩愈
可没这个优待。而且韩愈因为他比较穷么,所以他的马还不好,据说逢着下雨天
就不能出门,这个他自己的诗里面也是说过好多次的,所以一路上不免吃苦。
当然有马骑也就算不错了,我们的大诗人杜甫,生是骑了三十年的驴。

出行前他侄子韩湘来送他,他就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这首诗来看,韩愈大概是估计到了潮州就回不来了。不过实际上没这么
惨,他在潮州也就呆了八个月。倒是潮州因此占了便宜,“八月居潮万古名”,
后世到潮州来做官的人,都要乘机缅怀一下韩愈,据说潮州的文化气氛就这么
浓郁起来的。更夸张的说法是韩愈促成了我国一个大的菜系的诞生。很多潮州菜
都要和韩愈搭上关系。其实韩愈自己吃那边的东西吃得痛苦得要死,他的牙又
不好,他老婆为了怕他馋,包括像梨子这样的东西,都不敢给他看见。要说到
好吃,那真是我们下次讲苏东坡,韩愈真是没什么好讲的。

讲到这里为止,韩愈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还是一个刚直却又有点天真
的形象。一个真实的韩愈比这个要复杂得多。韩愈为什么只在潮州只呆了半年
多一点的时间,很重要的一条,他一到贬所,马上就上表请罪。他在潮州写的
那篇有名的《祭鳄鱼文》,内容也近乎拍皇帝的马屁: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奏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
之四海之外。及後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闲,尚皆弃之,以与蛮九楚越,
况潮岭海之闲,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
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
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
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
於此耶?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
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久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於海,
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
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
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
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我看不妨这么说,如果说,苏东坡代表了中国文人的一种理想人格,韩愈则
是非常典型的某一类文人的现实人格。一方面,他们肯定是很善良的人,另一方
面,他们作秀表现的欲望又非常的强烈。韩愈绝对是合群的动物,据说他几乎
没有哪天晚饭是一个人吃的,全有朋友聚餐。他作《师说》为自己辩护,也可见
一向是好为人师的人。大凡这样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们很理想主义;另一方
面,他们往往事先对坚持理想所要付出的代价,估计不足。这就常常导致了他们
常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难局上。从来不说话,可能也没什么人注意你,始于慷慨
执言,终于上表请罪,这种首鼠两端,倒是可能叫人觉得更大的不堪。追求人格
的高贵,起先不肯低头,最后导致下跪,对这种状况该怎么评价,也是令人难以
断论的问题。

不过那个时候的知识精英差不多都是文人,还没有像你们这样的理科生出头,
用精密的逻辑、实证的精神来把我们骂得狗血喷头。光靠自省意识,要文人意识
到自己的毛病,究竟还是蛮难的。所以后世对韩愈的这些性格弱点,很长一段
时间里追究不多,对他的道德文章,主流还是评价极高,尤以北宋为甚。
欧阳修说韩愈是一代文宗,苏轼说韩愈是“百世师”,秦少游说韩愈是古文的
“集大成”者。而大骂韩愈又骂得比较有水平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人称“拗相公”,专爱抬杠,此人这个脾气,我们下节课还要细讲。
其实韩愈性格里也有些拗相公的脾气,只不过不像王安石那样一捅到底而已。
韩愈也爱抬杠,比如说,一篇文章写出来,当然不免是有人说好有人说坏。
韩愈成名之前,挨批是比较多的,结果他反而还来劲了。别人说他文章不好,
他反而高兴;说他好,他就开始怀疑自己了,我是不是写了什么陈词滥调。
这简直是个拿读者当白痴的态度。好在他虽然立论如此,真写起文章来并没
这么极端。作家的创作谈靠不住,此又是一例。

无论如何,韩愈文学大家是无可置疑的,有人说他不过是“能文狂生”,
我觉得这话倒也不错,只要能文,狂生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比较有观赏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5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三岁丧父,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孤贫却刻苦好学。其兄韩会能文章,对韩愈有影响。韩愈的一生浮沉不定,长庆四年(824)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史书,极具研究意义。
所有的史书表明,韩愈的成就源于自身的勤奋,韩会对他的帮助局限于启蒙阶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