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有哪些书法家的名作

如题所述

1、开成石经,作者艾居晦

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作者吕秀岩

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人,人们在它面前流连忘返、摄影留念,人们称颂它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是缀在丝绸之路这条五彩丝带上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景净撰,吕秀岩(吕洞宾)书并题额。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

3、石台孝经,作者李亨

《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文隶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

原石由四块黑色细石合成,长方柱体,四面刻字,高620厘米,宽120厘米。碑顶雕刻着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所以被称为《石台孝经》。原石现藏于西安碑林。

4、乐毅论,作者王羲之

《乐毅论》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原作者为夏侯玄,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5、孔子庙堂碑,作者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有数种,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

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成石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台孝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毅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庙堂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3

为什么书法家都愿意去西安碑林看看——个中真意需深切体会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大多数情况下,要么是临帖,要么就是临碑。临帖的好处自不必说,但是当书法家的书法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就会对一些细节非常在意,尤其是笔锋的出入,所以很多书法家都愿意去十大碑林,尤其是西安碑林看看。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西安碑林更是名家荟萃,这里汇聚了历代大家的手笔,现存碑刻11700余块,是我国一座宏伟的书法艺术宝库,其中有许许多多值得后世借鉴与学习的精华。这里既有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人的手笔刻石,又有宋元明清的米芾、蔡京、赵佶、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林则徐等名家墨迹,堪称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

也有很多人会问,现在印刷技术这么发达,买一本字帖不就有了所有的拓本?印刷术确实好用,现代字帖比起古代字帖要好得多,而且各种字体应有尽有。但是,相较于拓本,很多书法家还是更愿意亲临十大碑陵去走走看看。十大碑林有:西安碑林、孔庙碑林、龙门石窟碑林、涪陵碑林、浯溪碑林、焦山碑林、药王山碑林、地震碑林、中国翰园碑林、邯郸碑林。

碑林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集中了非常多的名家的传世名作。碑林保存的名碑中,又以唐碑最为突出。唐代近300年的盛世,让书法也经历了长久繁荣,名家辈出,百花争艳,造就了许多书法奇才,也留下了最为绚烂夺目的书法篇章。

再来看一看拓本与碑刻的异同。上图中左边是拓本,右边是碑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碑刻有清晰的“牵丝”而拓本则没有这些细节。因为“牵丝”的艺术细节很难通过拓印变现出来。所以很多书法家在书法达到一定境界后,就会非常在意这些细节,也就会选择实地考察,去碑林一睹为快。

拓本对碑刻的拓印是比较准确的,但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一点失误。手工操作的拓本,如果出现拓墨不匀,个别字就不能保证非常准确。就如那些笔画间的牵丝,很难通过拓印表现出来。而这些对于学习书法到一定程度的人来说,哪怕是一点点的细微变化,很可能对理解笔法产生很大的误导。而在没有真迹参考的情况下,唯一最接近真迹的书法,就只能是碑刻了。

玩过印章的朋友都知道,印泥太少或者太浓,都会影响篆刻的效果,拓本也是一样,用墨的干湿不会那样精确合适,所以,拓出来的字,肥瘦也会有一些些不一样。碑刻上镌刻的书法,即便没有墨色,但书法的笔意却依旧保留完好。此外,在用笔的转折处,碑刻也有很清楚的交代,但拓本则会将两笔合为一笔,这样就会为我们的临摹带来很多的误解,以为原本就是一笔。

  碑刻是与墨迹最接近的书法遗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第2个回答  2011-05-24
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山碑》;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唐多宝塔感应碑》留下了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唐玄宗秘塔碑》留下了柳公权的楷书;《判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张旭的草书。另有宋代赵佶、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皇帝的书法手迹。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轨迹。爱好书法的人可以在馆内选购影印的碑贴。   在碑林中漫步,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书法艺术,还可以看到碑石上精美的图案花纹。如清代的《关帝诗竹图碑》、明代《魁星复斗图碑》、宋代的《唐兴庆宫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06

作为一个时常写字的人,去碑林当然会关注一些代表性碑帖,简单梳理了一些,还有很多好玩的可以去公众号看哦

第4个回答  2019-04-13

微微秦岭峰峦在望,
悠悠千年史事犹记。


古都长安,城墙南角,魁星楼下,西安碑林博物馆屹立在此,碑石丛立,亭台游廊,绿植葱郁,游人如织。




在这里,有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米芾等众多著名书法家的墨宝留存,或飞扬自在,或端方有格,或虬劲俊朗,或清丽典雅······各有神态,各有精到之处。


王羲之《兰亭序》
这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圣”王羲之所作《兰亭序》,笔法承袭王羲之一贯笔风,笔力入木三分,观之震撼巨大。


欧阳询《皇甫诞碑》
“欧体”为欧阳询独创,笔锋险劲,其正楷更是被誉为“翰墨之冠”。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公权结前人之长,自创“柳体”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在当世之时,即有“一字千金”之赞誉,柳公权之书法造诣之高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在碑林,还有一座以石刻艺术而闻名的珍宝馆,著名的“骊山老君像”与“昭陵六骏图”中的四骏就是在这里存放,供世人观览。


这尊汉白玉所刻的骊山老君像温厚肃穆,雍容恬静。据传,李唐王朝自认为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因此,对于李唐王室来说,道教的盛行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一种对先祖之思想的继承与沿袭。在李唐王朝的统治期间,道教、佛教等各种宗教十分盛行,更是催生了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融合。


昭陵六骏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六骏是指随着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奔波的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䯄和白蹄乌这六匹骏马,浴血护主,战功赫赫。李世民为纪念六骏,令工艺家阎立德与画家阎立本二兄弟将六骏形象浮雕刻绘于其陵前。


六骏身世飘零,几经辗转损坏,其中飒露紫和拳毛䯄在1914年被打碎盗运至美国,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虽也经受过打碎、盗运之劫难,但所幸被截获并留下,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炎炎盛夏,层林丛植、河岸溪流、幽宁小院等都是纳凉的好去处。

但是很多旅游都是雁过未曾留痕,景过人返,徒留一册相片。难道远到而来一趟,真的要拂一拂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吗?

旅游的心态、目的大都不同,但是,在这里,总能找到你想要的味道。

来西安碑林博物馆,你若抱着纳凉观景的心态,那么,丛丛青翠、连廊掩映的小径,飞檐穿梭,青砖素瓦,历史沉淀千年的醇厚质感定会让你觉得身心俱舒,陷入一场宁和的修行中。


倘若你抱着瞻仰艺术、学习书法、修身养性等心态,那西安碑林博物馆就是一个最适宜的地方,名人书法、经典行楷之作,只能在书中、图中看到的书法艺术作品在现实中一一铺开在眼前,其震撼力与影响力都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此行所获绝非是纯粹的书法练习课上所习可比的。

如果你是历史爱好者,那么,拉近与古人的距离,进行一场思想与心灵的对话,将会成为现实。

旅游怎么能少了点纪念品呢,碑刻拓片?纪念册?都可以。



《中国历史密码》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册画册,西安碑林一行,携一本《中国历史密码》作为纪念品不虚枉此一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