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骨文的手抄报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关于甲骨文的手抄报写作思路:开篇明义,第一版面应对甲骨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版面应继续介绍一下甲骨文被发现及被识别的历史;第三版面以趣味性为主,可列举几个甲骨文中记载的趣事;第四版面以甲骨文小知识为主,可列举几个“山、石、田、土、日、月”等常见文字的甲骨文写法。让读者初步认识甲骨文。

1、版面一:甲骨文简介

甲骨文,是中国己知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称“殷墟文字”、“契文”、“龟甲兽骨文”或“甲骨卜辞”。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己知最早最成熟的汉字,其内容主要是商朝晚期王室用来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2、版面二:甲骨文被发现的历史

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十分复杂,在甲骨文还没有被认定之前,就已经有过古代甲骨在农民耕地过程中被挖掘出来,地点在河南安阳市小屯村。据说第一个将甲骨文作为药材卖到中药铺的人是一个叫李成的人。一次巧合让他发现甲骨磨成的骨粉可以用来止血。

李成为了赚钱,就把自己所拥有的甲骨以“龙骨”的名义卖到了中药铺。珍贵无比的甲骨从此被当作医材不断被人磨成药粉出售。直到清末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秋,时任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的王懿荣不经意间在一味名叫龙骨的药品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符号。

龙骨本身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它上面为何会刻有符号呢?这不由得激发了王懿荣的好奇心,王懿荣本身就是清朝晚期优秀的学者,有名的金石学家,也是一位考古家,具备很出色的鉴赏才能。

王懿荣仔细地观察起龙骨来,他感觉这并非普通的刻痕,而是十分像古代文字,可是刻痕的形状既不是大篆也不是小篆。王懿荣猛然意识到这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于是他先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搜购回了1500多片有字的龙骨。

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王懿荣渐渐从中认出了“雨”、“日”、“山”、“水”等字,后来还发现了几位商朝君王的名字。因此,他断定,这些刻痕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代文字。由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轰动了整个社会,并引发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的争购潮。

后来,人们将这段甲骨文发现的过程称作“一片甲骨惊世界”,这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具有传奇性的一段经历。

3、版面三:甲骨文中记载的趣事

历史上最早的龋齿和牙病记录:“妇好龋”。

卜辞中有世界上最早的龋齿记录,这个长龋齿不是他人,正是我们熟知的妇好。甲骨文中“龋”字会意非常明显,从“齿”从“禹”,“禹”“虫”本一字分化。关于“禹”到底指那一种虫子,众说不一。有说是软体动物,有说是蝌蚪。其实,“虫”的本义是蛇,后来泛化表示昆虫。

从“龋”字的造字意图来看,“龋”字中的“禹”难道是指很小的虫子?我们知道“龋齿”是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细菌是看不到的,古人是怎么知道龋齿是由虫子造成的?可能“龋齿”常伴有腐蚀以后的空洞,所以也叫做蛀牙,古人认为这是“虫子”钻的洞?

4、版面四:列举几个很简单的甲骨文字

列举十到二十个日常用字的甲骨文写法,并用小篆、隶书、楷体等加以对比,说阅读者对文字演变过程有一个简单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