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

如题所述

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即学会提问。这就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把好预习关,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预习阅读中进行自我提问,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它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听课的效率,如果能反复训练也回提高阅读能力。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形成了老师讲什么,自己就听什么的被动学习的习惯,拿到一篇文章却提不出来问题,这样下去只能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于是在每篇课文新课之前,我都会布置学生一个作业:阅读课文后从“题目、字、词、句、篇”五个方面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一个字一个词的好处,发现作者写作技巧的特色,感受篇章结构的前后关联。虽然一开始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五花八门,并未问到点上,但是长此以往,也是养成了善于发问的习惯。
二、把好上课关,创造在问中感受成功喜悦的机会
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在每次预习作业后,我都会认真批阅学生的自主作业,并且适当地在上课时抛出学生预习时存在的,期待能够通过全班的力量解决疑问。另外,在备课中我也关注到了从1、找题眼。2、抓中心词句。3、揭矛盾。4、比好坏。5、抓感兴趣的部分。这几个方面设计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三、把好课后关,鼓励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其实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
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的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烟台的还》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风景独特的烟台的海,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那作者为什么要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养成爱动脑的习惯,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觉学习,进而才能学有所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3
别嘲讽就行!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学生就会越来越主动
第2个回答  2017-04-23
多鼓励多启发
第3个回答  2017-04-23
先问下他,想不想学习,学得更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