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有哪些误区?

如题所述

1、吃大人的药

一些家长以为是药能治疗就行,大人小孩都一样。这种观点必须改变,否则可能会害了孩子。

2、药物开封时间长

药物在开封前和开封后的可用时长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一些儿童用药,比如粉剂、糖浆,与空气接触后容易变质。一般开封后的药只能用半年,有些甚至更短,具体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建议家长在开封后标注日期。

3、过量、减量用药

过量用药可能是因为药物没有存放好被孩子误服。同时,家长也需注意不要减少药量,最好还是遵医嘱或参照说明书,不要自行决策。

4、牛奶、果汁、矿泉水喂药

孩子怕药苦,很多家长就用牛奶、果汁和着药物让孩子吃。但是果酸、矿物质等成分可能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降低药效。

5、强行灌药或静卧喂药

孩子哭闹时强行灌药,最容易造成误吸。药物进入气管,严重可致窒息。

趁孩子睡着喂药也不是明智之举,除了误吸之外,药物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还可能会引起喉部痉挛。

6、剥掉胶囊用药

家长可能认为孩子难以吞咽胶囊,便把胶囊掰开,用水和着粉末给孩子吃更方便。

可有些胶囊就是要起到“缓释”作用,有些则是肠溶片,剥去胶囊,就让本来计划在肠道中才释放的药效直接在胃里面释放。

既然做成胶囊,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剥去胶囊服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药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儿童用药与成人大不相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成人更为敏感,用药不当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引发药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关于儿童该如何合理用药、日常用药存在的误区有:

    误区一 减量服用成人药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减量服用成人药。但是,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许多脏器发育均不完善,肾脏、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也不健全,用药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千万不可将大人的药给小儿随意服用。

    误区二 只要发烧就用退烧药

    发热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其实它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增强过程,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

    当然,过高的发热是有害的,若体温过高,甚至超过40°C,可能诱发高热惊厥等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在患儿体温超过38.5°C时,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解热镇痛药多属对症治疗,不能解除疾病的病因与诱因,有时可因用药掩盖症状而影响诊断。对于诊断不明的患儿,应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

    误区三 盲目服用镇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当感到气管内有痰或有异物时,以主动的咳嗽运动将其排除,能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异物等“垃圾”,对人体是有益的;

    同时,当呼吸道发炎或受到异物刺激时,就会给咳嗽中枢发出信号,于是便产生咳嗽这一生理反射,通过咳嗽可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助于预防感染。如果一见咳嗽就服镇咳剂,咳嗽虽然止住了,痰液却潴留在呼吸道内,影响呼吸,且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有些家长,一见孩子几声咳嗽,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服用镇咳药,不但没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害。当患有呼吸道疾病而咳嗽时,用不用镇咳药,要视病情而定,及时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误区四 仅根据症状选择用药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妈妈之间分享处方药的事儿。虽然有的疾病相同,但每个人用的药却可能差异很大。一些人听说别人的药物效果好就想换药,还有的人服用口碑好的药,效果却 不如别人显著,甚至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这是因为药物是否会发挥出理想效果,与用药者生理、 疾病情况等很多因素有关。如果真想用同一种药,也要请医生检查,让医生来做判断。

    误区五 不按剂量要求服药

    肝、肾是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儿童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在应用药物时应关注其对孩子肝、肾功能、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给药量需按照体表面积、年龄或体重计算。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导致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家长请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增加或减少给药剂量。

    误区六 多药同用需谨慎

    孩子得病,一些家长以自己过去的病症与孩子对比,然后“对症下药”。如感冒,则给孩子服用速效伤风胶囊、康泰克等药品,服一种不放心,就“三管齐下”,殊不知不当的联合用药,易造成因服药过量而中毒。

    误区七 长期服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维生素类、微量元素不应作为补剂给儿童长期服用。在儿童服用前,应谨遵医嘱,必要时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适量补充,不然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例如:儿童补钙过量,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同时,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反而影响正常发育。因此,为孩子补充微量元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八 随意服用中草药

    有些人认为,中草药的安全性相对西药大一些,但如果随便服用同样可导致婴幼儿健康的损害。如夏枯草、菊花、鱼腥草、淡竹叶、芦根、等中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挥发油,可能加重婴幼儿的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等。

    误区九 迷信新药、贵药

    感冒发烧多由病毒引起,有其自然病程, 抗生素无效,新药、贵药不但不能治病,还会造成耐药性,一旦以后真患上了严重感染将无药可治。

    腹泻同样如此,70%的水泻样便为病毒与产毒性大肠肝菌所致,只需多喝水,调整饮食,适当服一些消化酶类药物以及B族维生素即可解决,不必动用抗菌药,而且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误区十 药物与果汁、糖水同服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或为掩盖药物的苦味,常常让孩子用果汁、糖水送服药物。这种服药方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果汁多含有维生素C和果酸,这些酸性物质会导致一些药物提前分 解或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糖水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铁、钙等元素和杂质,一旦与药液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相结合,就会起化学反应。

    经过临床药理学家确认,有近50 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例如,柚子汁、橙汁和苹果汁会抑制部分抗过敏药和抗感染药的功效。服药与喝果汁、吃水果时间最好间隔1个小时。

第2个回答  2020-11-04
在我国,每年死于用药不当的人群中有1/3是婴幼儿,每年有3万婴幼儿因用药不当导致耳聋,50%以上的婴幼儿都在超标用药。如何才能“精准用药”、“安全用药”,降低用药不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基因解码专家表示,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基因解码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定制化”安全用药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