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香港回归的时候为什么第一首演奏的歌曲是《茉莉花》

如题!这是否有什么渊源?
另外,我貌似听人说当初晚清政府与英国谈判割让香港问题时,需双方奏国歌,而中方没有国歌,李鸿章就用这首民谣《茉莉花》来替代。
是否有这么一回事?
回答尽量详细真实,具有可靠性,或有引证依据。谢谢!回答满意必有重酬!

首先,它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具体的原因可以参考下面这段话。
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系南京六合民歌。 在六合区八百桥镇东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环湖多山并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钟灵毓秀出华章——蜚声世界的南京六合民歌《茉莉花》就源出于此。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
世界名曲,在59年就走出了国门,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了吧。传遍了世界各地,更加广泛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903.htm#sub514132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6
莉花歌词有很多版本。
我感觉,不同版本歌词意境不一样。上面网友提供的歌词就少了些民趣,多了些悲伤。
香港回归时演奏的《茉莉花》就是这首。寓意应该是一雪百年国耻。
我想当年李鸿章用这首民谣《茉莉花》来替代国歌,一定有割肉送人的悲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