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哪几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如题所述

以深圳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创新资源在加速流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全球的新硅谷,或者新的全球科创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我们能不能建立科创中心的新标准,就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能力可以走多远。

1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基础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产业完善,产业门类丰富,为全球创新资源在湾区集聚与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如广州开发区近三年通过引进钟南山、施一公等海内外高端生命科学人才达五十多位与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近三十个,产值突破千亿元。

第二,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成形。粤港澳大湾区在香港与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拥有八个国家级高新园区,十六个863基地,对利用内资,吸收外资以及扩大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规模,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拥有两百多所大学与两百多万在校大学生,包括港大、港科大、港中大、中大、华理等名校。

第三,形成了跨境创新核心走廊。可以试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可共同打造“古洞北科研发展区——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福田保税区——深圳南山科技园——深圳前海地区科技金融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园区——广州科学城”的跨境创新核心走廊。

第四,出现了持续显现创新人才集聚的现象。粤港澳大湾区不断优化与提升的营商环境水平促进了人才的集聚,以作为湾区的重要的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为代表,二零一八年分别增加40.63万人、49.83万人与15.2万人,分别占到二零一八年广东新常住人口的22.9%、28.2%与8.59%。特别是深圳计划引进10名以上诺贝尔奖科学家,组建10个以上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建设10个以上海外创新中心。

2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不足

第一,尚未梳理湾区科技资源状况并制定路线图。由于湾区内部的产业同构现象突出,市际竞争加剧,内部存在的三个相互独立关税区,行政分管分治,让湾区内部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不利于整体聚合创新资源与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

第二,存在“卡脖子”问题而需要突破。通过系统分析湾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对技术约束明显的领域与环节,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第三,尚未建立起复杂多样的协作分工体系。湾区的大多数企业热衷于搞贴牌生产,产业技术进步依然依赖国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缺乏。

第四,企业资源整合者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促进科学家的实验室与企业家的联系通道,促进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湾区产业发展加速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提升高校学科方向与地方主导产业契合度,为湾区注入活力。

3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新资源聚合举措

第一,持续推动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需要形成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创新网络从而实现复杂的创新空间分工,相应地也就需要构建高新产业网络、创新基础设施网络、空间载体与平台网络、全球创新价值网络等。突出产业链前后与上中下游的,特别是“隐形冠军”和行业巨头企业的逐渐聚集,有利用于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构建。

识别创新的种子企业,通过孵化机构促进有潜质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创业团队在整个生态圈里逐步成长与壮大。一方面,这些为东莞带来了不少重大项目,为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圈注入新动能,同时这些重要的创新资源的集聚也形成吸引基础科技基础,大学、风投、研发机构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完善生态圈。

第二,推进多层次互联的科研机构网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集聚创新要素,更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科技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实验室以及科技工程中心。特别是争取布局更多的综合性国家科技可心(如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备、天琴计划综合研究基础设施等)和国家实验室(再生医学与健康、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

粤港澳大湾区聚合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以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环境与政府、企业、大学的水平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方存在短板都会影响整体。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还需要持续地构建起科研机构网络,通过聚合全球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科研机构到大湾区开展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与技术链。

第三,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机制。一定程度上湾区开放型创新的突破是由于大学、政府、企业共同推动了新技术的运用,因此,湾区创新是大学、企业等有关机构的复合体制,相关有益的6政策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如在高技术人才的收入税收制度上有更大的突破,将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高技术人才进入湾区工作与生活。

同时,需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交往便利的优势,加强与海外高新技术园区与一流大学院所之间的合作,通过链接这些高端的创新资源,打造产业高地。特别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对外与企业,科技人员可以更加便利地产业界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第四,培育与壮大更多的创新主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多的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性、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最直接的推动者。突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与服务都有助于使企业成为新一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点与新引擎。

围绕着创新主体所需要的产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平台建设,特别是在创校报企业的初创和成长过程中,加大对这些企业急需的共性技术研发、工艺流程提升、核心技术集成、产业配套和工艺配套的支持,将会进一步激活企业的活力,为湾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力量。

第五,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适度的人文环境对创新资源是最重要的支持,以生态、教育、医疗、交通、休闲等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必然要求。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构建国土空间合作开发与保护体系,完善湾区生态安全格局,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沿江林草资源、湿地、岸线等加大保护力度,营造宜居的生态空间。在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强化优化发展原则,通过建立完善优质的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交通等体系建设,为湾区企业与人才提供优质的保障水平。(林先扬,谈华丽,2019)

在全球经济中心加速向东亚转移,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在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水平,达到全球领先标准将是我国的扛鼎之作,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30
您好,我看到您的问题很久没有人来回答,但是问题过期无人回答会被扣分的并且你的悬赏分也会被没收!所以我给你提几条建议:

一,你可以选择在正确的分类下去提问,这样知道你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