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河的人物经历

如题所述

1935年出生于台湾南投一个普通的茶农之家,世代种茶,到李瑞河已经是第七代。李瑞河从小就与祖母等劳作于茶园间。年幼时每逢采茶季节,他就为采茶的父亲和叔叔伯伯们送茶水,当他摇摇晃晃地走近茶园时他总会吆喝起来:“大家来吃茶喔!”
“我们当时的吃茶其实是喝茶梗泡的‘排骨茶’。”李瑞河回忆说,“当时种茶的人多,买茶的人少,我们家跟一般农民一样都很穷,甚至一家人舍不得喝茶叶泡的茶,那些都留着卖,这正是所谓‘烧瓷的吃缺碗’。”
令他印象更深的是,有一次一位茶商到他家收购茶叶,当时天快黑了,正好是晚餐时间,眼看着茶商举棋不定,李瑞河的母亲就把客人留下,并且含泪宰杀了一只一直留下来下蛋的老母鸡。茶商酒足饭饱之后,才向李家收购400斤茶叶。茶农的卖茶难,母亲的挥泪杀鸡画面,李瑞河历历在目。
长大后,李家为了生计弃农从商,举家搬迁,开起了一家小茶店。李瑞河作为长子承担起家庭经济重任跑起业务,用一部脚踏车跑遍高雄、台南等地。每到一个陌生的村庄,李瑞河都会“入门看人意,入山看山势,见农说农话”。有时候看到主人家里小孩在做功课,他会关心一下书念得怎样,小孩有不懂的地方,他还会顺便拿起纸笔指导一下。“我反对强势推销,在卖东西给别人之前,要先学会关心别人。”李瑞河说。
慢慢地,李瑞河以自己的勤劳和诚恳打开当地市场。当然,商场如战场,随着市场的开拓,李瑞河触及了一些同行的利益,甚至受到威胁“再去找他们,有你好看的”。对此,李瑞河的父亲一直教导他以和为贵。
21岁那年,李瑞河入伍,部队生涯又给李瑞河上了一课,最苦的时候21天没洗澡。但他把吃苦当作进补,把“被管理”当作是“学习管理别人”,他说“差使别人之前,要先学会差使自己”。 成年后的李瑞河身材挺拔、五官端正、一表人材。然而他却一直没找到对象。25岁时连续相亲三次均以失败告终。无论是售票小姐,还是代课老师都以“卖茶的没前途”、“家庭不富裕,弟妹多负担重”等理由拒绝了他。李瑞河解释说,当时兄妹共有9个,全家人就靠一个小茶店吃饭,人家一打听都吓一跳。当然,相亲的失败跟他埋头工作,没有积极主动追求对方也不无关系。
26岁时,一战友实在看不过去,为他介绍个对象。刚开始,女方家长一听说他家情况就拉下脸。不过这次李瑞河没有退缩,而是壮大胆提亲:“我们家世代种茶,虽然兄妹多,但我打算以后让每个人都开一家茶行,我们9个兄妹一人开一家,那九家茶行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公司,让你女儿当老板娘······”准岳父听后哈哈大笑:“年轻人,有气魄!”
就这样,李瑞河定下终身大事。结婚后的1961年11月10日,26岁的李瑞河率先在台南市西门路开第一家茶行——“天仁茗茶”。开店成本4万元台币中,有1.2万元台币是岳父交给女儿带到李家的,还有8000元台币是妻子变卖首饰的钱。肩负着那份亲情和责任,李瑞河破釜沉舟,立誓要“汗洗台南”,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军人精神去兑现他的诺言。
14年后,李瑞河果真在台湾开了9家“天仁茗茶”,后来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他的店遍地开花,而且创办天仁茶厂、天仁茶园、陆羽茶艺中心等,当竞争对手感受到他的威胁时,他已是势不可挡,奇迹般地创建了资本额逾40亿元的天仁集团。 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十多年前从台湾到漳浦创业,如今是“天仁”、“天福”两大集团的总裁;他也是一个热心的台湾宗亲,从林洋港到连战到江丙坤,许多台湾同胞的寻根之路都曾得到他的帮助;他还是一位奔走两岸的茶文化使者,由种茶、卖茶到培养茶业人才,始终不忘弘扬茶文化,如今他的愿望是在闽南办一所茶文化的“黄埔军校”。
对台商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来说,一生引为自豪的是,在祖国大陆创业十年间,成功创办了天福集团,并在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设有门市部四百多家,有了“两岸茶王”之誉。他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祖国大陆商机无限。
天仁茗茶近三成股权,以及其他关系企业持股,还完所有债务,并辞去天仁茗茶董事长,交给堂弟李胜治。
在彷惶无助的时刻,李瑞河看到许多台商投资祖国大陆重获生机,于是决定到祖国大陆投石问路。一九九三年,他拿着一百多位亲友凑的五千万元新台币赴祖国大陆投资。原本他计划在十年内在大陆开设一百家连锁店,想不到五年就达到了目标,事业如日中天,再攀巅峰。为此,他陆续买回台湾天仁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2013年,天仁公司在海内外有门市部一百十四家,天福有门市部四百家,天福、天仁稳坐两岸茶叶龙头位置。为此,他被称为“两岸茶王”。 李瑞河在来大陆创业之前,李瑞河已经是台湾天仁集团的总裁,他的关系企业横跨了茶艺业、参药业、观光业等11个行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0年台湾股市大崩盘,指数从1.26万点跌到0.25万点,跌幅达80%。天仁证券遭此巨变,赔进去近30亿台币。李瑞河面对这么沉重的打击,没有逃避退缩,而是以一种“成功荣耀全体共享,失败责任我肩独扛”的气魄,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他变卖了名下的所有股票和房产,偿清所有债务。证券危机平息了,李瑞河再度出发,开辟他事业和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作为茶人,李瑞河当然知道茶叶的根在祖国大陆;作为茶商,他当然知道全世界最大的茶叶市场在祖国大陆。早在1988年,两岸尚未解禁,他就“冒险”来祖国大陆观光、考察茶叶市场。在谋求向外发展时, 李先生也考察过日本、菲律宾以及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但比较来比较去,到底大陆语言相通、血脉相连、办事更方便些。
在称雄台湾茶叶界、进军海外市场非常成功时,李瑞河就一直梦想着来大陆、来自己的故园热土走走看看,来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李瑞河说:“不是我爱台湾太少,而是我爱整个中国更多。”李瑞河祖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成功是小优点的累积,失败是小缺点的疏忽
茶是古老的产业,在现代一度成为夕阳产业。许多茶农、茶商都亏本。而李瑞河却逆流而上,敢于在逆市中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一半凭借他40年摸索出的茶叶经营理念,一半则得益于他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天福集团采取老行业、新经营的方法经营茶叶。李瑞河认为现代茶叶产品最大的特色是突破传统茶庄的茶叶贩卖方式,打出自己的品牌,并将产品给以精致化的分级包装,以利营销。天福的经营理念更是以人性经纬天下,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每位员工都对公司充满信心。
李瑞河经营的天福集团品牌理念很大程度上是靠规范化管理创出来的。他常教导员工, “成功是小优点的积累,失败是小缺点的疏忽”。经营品牌不同于干个体,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都需要非常讲究。天福的茶叶全都是当年茶,绝不搀杂旧茶。店内五金筒的陈列、品茗桌的摆设、茶壶嘴的朝向都有一定之规。茶针断了、茶盅边沿有缺口都不能继续使用。同时,李瑞河还非常注重培养员工的个人气质。在茶庄内经常举办“传统文化讲习班”,聘请老师给员工讲授“三字经”、“弟子规”。走进天福随时可以看到一张张自然微笑的脸庞,听到“早上好”、“欢迎光临”等礼貌用语。李瑞河认为茶是最有文化的饮料,是文明的象征,天福茶店要带领每一位顾客充分体验这种茶文化。 培养人才,是李瑞河心心念念想做的事。他自己初中毕业后,就在小学里担任代课老师,后来才创业有成。所以,他对人才十分珍惜,选才不论出身。
天福集团很重视员工培训。全国每个主管,在就职之前,必须到漳浦总部,接受数周的训练。一位即将担任北京茶文化馆主管的员工,就对漳浦的培训印象深刻。“我们一起住在员工宿舍,门都不用上锁。”她说天福集团招人很注重人品。同时,在茶食品厂和茶博物馆的熏陶下,对企业文化,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与体悟。
李瑞河的特别助理沈富靖指出,天福集团对店员的培训,从穿着、待客的言行到走路的姿态,都有标准化的训练。“经过培训,店员的气质与服务态度,脱胎换骨。”他说,连如何刷洗厕所,都是训练的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