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食五味健康养生?

如题所述

在中医理论中,五味和五脏是相生的。《内经》认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巧妙地运用五味来滋润五脏,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味归五脏的妙说

一道美食要讲究色香味俱全,色指食物的外观,香指食物的香气,而味就是指食物在品尝时候不同的味道了。在生活中有许多我们十分熟悉的食物与味道,像梅子味酸、苦瓜味苦、蜂蜜味甜、生姜味辛、食盐味成,其实这五种味道就是中医所说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实际上,食物和药物的味道不只有这五种,还有淡和涩,中医把淡归为甘、涩归为酸。

《紊问》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成先入肾。”在中医理论中,五味与五脏是相生的,五味作为药物和食物的一种偏性,具有独特的功效。酸生肝,说的是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苦生心,说的是苦味对于补心有好处,自古就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有通泄、降泄、清泄和燥湿的功效,能够除湿和利尿。甘入脾,说的是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以保持正常代谢。成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辛入肺,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

了解了五味和五脏的关系,对脏调味以滋养身体,即能使食补成为事半功倍又充满乐趣的事情。

妙食五味巧养生

巧妙地利用五味,不但能使你做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而且能起到很好的调养身体、增进健康的作用。所以能正确巧妙地利用五味可以称得上是生活的智慧。下面介绍了巧用五味烹调和进补的方法。

在生活中,你可能发现有些味道可以减轻其他的味道,其实这就是五味五行相克的道理。在烹调中,如果某种味道过重了,可以用五味五行相克来解决。五味相克的顺序是:酸、甘、成、苦、辛。如果菜成了,就放一点糖进去,此为甘克成;苦瓜太苦了,不妨用盐水浸泡腌制一会儿,此为成克苦;酸菜太酸了,放辣椒进去味道会好一点,此为辛克酸。至于苦克辛,一般很少这样做,宁吃辛辣,不食苦味嘛,不过你可以吃一些清口的苦瓜。

而更重要的是,在养生食疗中利用五味的功效特点来调理身体。例如,如果吃了太多辛辣上火的东西,这个时候就要降炎泻火,可以吃一些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丁茶;吃得太咸太辣了,引起了腹痛和口腔疼痛,光喝水不顶用,这个时候嚼两勺白糖或口服两勺蜂蜜,效果立竿见影。还有口腔溃疡,其实在溃疡面滴上一滴蜂蜜,刚开始可能有点灼痛,但是一分钟左右疼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甘味的缓急止痛之效。如果身体水肿,可以服用淡味的冬瓜皮、西瓜皮等来利水消肿。如果受寒感冒,头痛无汗,则可服用生姜、葱白等辛味食物来发汗解表。如果冻疮发作,用放有红辣椒的酒精提取液外搽,就是利用辛能行血的作用。如果腹泻或慢性肠炎,可以服用马齿苋、山楂、乌梅等酸涩之品以涩肠止泻。这些都是五味在养生食补方面的妙用。

五味禁忌需注意

《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可见,什么事情都不能过,过犹不及,五味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偏嗜,否则就会引起脏腑功能的失调而有害健康,反而收不到进补的功效了。

如果偏嗜酸味可能会使肝气太旺、脾胃虚弱,出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两肋隐痛的症状,偏嗜酸味还会损伤记忆,容易产生疲劳,长期食用还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引起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如果偏嗜苦味则会使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并可损伤脾胃之气,引起消化不良,中医也有“苦寒伤胃”之说;偏嗜甘味也会伤害身体,饱餐以后吃甜食最易使体重增加,过多的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易诱发糖尿病,睡前、饭前贪食甜食,可导致牙病、食欲下降和发胖,从中医角度讲,嗜甜食的人容易生痰,痰阻心脉而致病,因此又称为“嗜甜伤心”;如果偏嗜辛味则会引 起上火,辛辣食物具有很强的发散作用,嗜食辛辣使人耗气伤津,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有些人常常在吃了麻辣火锅之后出现口腔溃疡,也是这个原因;偏嗜成味则可能引起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管沉积物增加,导致血管壁增厚,降低了血管壁的弹性,容易引起高血压。因此营养学家已经建议,在现代人的饮食中,特别是中年女性的膳食安排中,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利用五味来进补是生活的智慧,但是用错了五味也是要危害健康的,因此正如文中所讲的那样,恰到好处地利用五味才是明智之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