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城是哪四个城市

如题所述

  一、四大古城是哪四个城市

  四大古城分别是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

  二、拓展:丽江古城形成历史

  据漾西木家桥发现的“丽江人”头骨化石,证明早在10~5万年就有人类祖先在丽江古城附近坝子活动。据《元史•地理志》通安州条记载:“通安州,仆懈蛮所居,其后麽些蛮叶古年夺而有之。”叶古年把当时较大部落政权濮懈蛮所居的“三赕”(丽江坝)夺而有之后,就先安居在白沙崖脚村,在白沙统领纳西族。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集市白沙街等。今之丽江坝被叶古年夺而有之,是在唐朝武德年间,即公元618~626年间,我们从唐贞元十年(794)南诏大破吐蕃于铁桥城后曾迁移约万户麽些到昆明滇池周围地区及滇中禄丰一带这一大事件可以推之,古城周围有麽些居住应在南梁陈或隋末之际,即约在公元6世纪530~599年就有纳西族先民逐步聚居在今丽江古城及周边了。纳西先民与濮懈蛮逐步相互融合,繁衍生息,随水而居,先在今古城玉河原自然形成的中河两边逐步有了半农半牧村寨,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村落的增多,逐步有了定期不定期的集市,约在唐代中叶有了大研古城的雏型。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忽必烈将茶罕章管民官之职改授居丽江坝的麽些酋长阿良,因有蒙古军的撑腰,阿良趁机统一了纳西族各部,结束了“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局面,并在纳西族地区产生了土司土官制度的雏形。古城及周边相对聚居的人口增多。元至元十四年(1277),朝廷将“三赕”改称“通安州”,治所仍在今之义尚文林村一带。到了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通安州知州、丽江宣抚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阿得被皇帝赐“木”姓,并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木得在今之狮子山东麓大兴土木,建丽江军民府衙,在府前开辟了“知市”即新街,府前街市称“知市”是与“白沙街”的旧而言。其时政治即经济中心也随之转移至古城。与此同时开挖了绕府城的西河,随即就先后有了沿西河而建的房屋和街道路桥及府城市(四方街市)等。

  清代雍正元年(1723)丽江“改土归流”,首任流官知府杨馝到任后,于雍正三年在古城东北面金虹山麓建流官的丽江府衙署(今五一街文治巷72号,古管局办公地),并环官府建筑群修筑了城墙。城墙修筑完后,因西门、北门居民生活及饮用之水要到中河里取,多有不便,知府号令居民从玉河开挖一条支流到流官府城。东河形成后,沿河两边就逐步有了随水而居的居民,并逐步以流官府衙为中心修筑街道路桥。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县署设在南门内原流官通判署内(即今之大研中心完小及黄山幼儿园址,今之丽江市第一中学为当时的南教场)。到了咸同年间,因战火,丽江古城曾遭严重破坏。咸丰十年九月(1860),流官府署被回民起义军马锡晋部拆毁,府署迁至玉皇阁(光义街,原木府旧址)。同治九年(1870)5月,云南提督杨玉科攻占丽江,时丽知县胡邦杰来就任时,因战火“见郡中尽是败瓦颓垣,满目疮痍,百姓正忙于修葺破屋”。而县署、府署也被战火烧毁,致使一邑之灾,无处栖身,府衙、县衙都只有借用民宅权且办公。到了光绪元年(1875)陈位南任知县时,借用民房为衙署,觉得不便,就倡捐在原址修复县署。到光绪五年(1879),席葆真任丽江县知县时“见县署土木经始,所有官廨、吏房,尚未修复完,乃积资继续兴建”。光绪六年落成。光绪十三年,(1887),被毁的流官府衙也在知府黄金衔任内募款后在原址重建。同时,在光绪34个年头里被咸同年间战火毁坏的民居也陆续重修。到了民国中后期,随着商业的繁荣,丽江古城到处大兴土木,一些较富有的大商户所建新房屋均有二三处,且都为十分考究的豪宅大院(如今成了丽江古城的重点民居保护对象)。这一时期古城内未铺筑石板路的街巷都铺筑完善了,形成今之完整的丽江古城的布局规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4
四大古城如下:
1、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2、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有8多年的历史。
3、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
4、阆中古城。阆(làng)中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