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日子川流不息。

蓦然回首,一年又将过去了一半,它们都已经不知去向。

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一天又一天,时间无声无息的消失,就像水滴溶入了大海。

一早起来,收拾屋子,洗衣做饭,上班下班,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一天又转眼即逝。

晚上,世界终于归于宁静。

坐下来,静下心,翻开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感到一种独处的满足。

序言中,周国平写道:“曾经有一位读者给我派了一个很好的差使:在激烈的竞技场上吹一声临时退场休息的哨子。做这种事,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扫兴,但还总有人会认为人生的使命不仅仅是竞争,也应包括休息和思考。那么,就让我为这些人好好吹哨吧。”

因此,他愿意用自己的哲理散文为那些需要暂时休息和思考的人们好好吹哨子。

在周国平的生命中,刚刚想要在哲学的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故。

他没有被打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

他坚强地拿起笔来,用真理和谎言救赎自己,努力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这种超脱,并不是超然物外,遗世独立,而只是与自己在人世间的遭遇保持一个距离。

有了这个距离,他就有了另一种看世界的眼光。

周国平一生甘于淡泊,因为他省悟了人生的底蕴和限度。

他在这个浮华世界上很难成为一个踌躇满志的风云人物了。不过,他对天下事仍有一份责任心,并在世上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就是做一个精神家园里的“守望者”。

在他看来,“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周国平的散文就是“守望者”的守护、瞭望和关心,它从来没有说教的意味,因为他是在为自己写作,同时也是在为每一个与自己面临和思考着同样问题的人写作,这是他所能想像的为人类写作的唯一可能的方式。

在《守望的距离》一书中,周国平怀着深深的爱意和虔诚的态度,思考生命存在之谜,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时间,周国平说:“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

“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却掌握着我们的命运。在它宽大无边的手掌里,我们短暂的一生同时呈现。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的生和死、幸福和灾祸早已记录在案。”

关于人生,周国平说:“如果把人生比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辆列车,就好像是有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干活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功夫和心思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还有,“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关于幸福,周国平说:“幸福是一种太不确定的东西,一般人把愿望的实现视为幸福,可是一旦愿望实现了,就真感到幸福吗?”

“婚姻的幸福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难达到。千百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婚姻的不幸,但没有一种因素可以单独造成幸福的婚姻。”

关于爱情,周国平说:“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震撼心灵的爱情,而且只有少数人得此幸遇。”“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动人心魄的爱情,似乎都没有圆满的结局。由于社会的干涉,天降的灾祸,急于的错位等外在困境,或由于内心的冲突,性格的悲剧,致命的误会等内在困境,有情人终难成为眷属,然而也许正因为未完成,我们便在心中永久的怀念为它们送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这么说来,爱情也是因为未完成而成其完美的,不过对于这未完成,不能只从悲剧的意义上做狭隘的理解,真正的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不断互相追求和吸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因为结婚而终结。”

关于自己,周国平在答《中国青年》杂志时说:“敏感,忧郁,怕羞。拙于言谈,疏于功名。不通世故,不善社交。但不乏可爱的男朋友和女朋友。喜欢好书和好女人。内心和外表都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多数时候也就忘记了实际年龄。一旦想起,又倍感委屈,仿佛年龄是岁月加于我的一个污点。”

关于读书,周国平说:“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止于此。”

关于哲学,周国平说:“哲学不是公共事业,而是属于私人灵魂的事情。当一个人的灵魂对人生产生某些根本性的疑问时,他就会求助哲学,真正的哲学问题是古老而常新的,我们之所以步入哲学,正因为它是一块清净的园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摆脱琐碎的日常事物,从容倾听自己灵魂的独白,并和别的灵魂对话。”

“哲学不是一门学术,也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个向一切探索人生真理的灵魂敞开的精神世界。”

关于女人,周国平说:“既独立,又依赖,人格上独立,情感上依赖,这样的女人才是可爱的,和她在一起生活既轻松又富有情趣。”

“我所欣赏的女人,有弹性,有灵性。弹性,是性格的张力,有弹性的女人,性格柔韧,伸缩自如。她善于妥协,也善于在妥协中巧妙地坚持。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关于死亡,周国平说:“我们死后不复存在,不能感觉到痛苦,所以死不可怕。”

••••••

幸福的悖论,生命的苦恼,平淡的境界,男人和女人,读书的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的哲学,永远的未完成,生与死,两性与婚姻,简单与复杂,对话与独白,守望的距离••••••这些每一个都让人备感沉重而又内涵的话题,其内容阅读起来让人印象深刻,忍不住地去思考。

而作者正是利用自己最喜欢的哲学思考着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永恒的价值,如同一个智者,静静地从世俗中超脱出来,守护着人类的精神世界。

读周国平这本哲思散文,让人感觉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那些充满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那些充满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语句,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使人情不自禁地思考自我境遇,关怀自我灵魂,提升自我人生境界。

守望,代表着一段距离,也代表着一种期待。我也要做一个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以守望的姿态面对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