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中小学生的教科书大多是部编版,而不是人教版了呢

如题所述

现在中小学生的教科书大多数之所以是部编版,不是人教版的原因是:

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我们不仅仅要做大国,更要做强国。因此,扫盲的使命已经完成,下一步走精品化道路是势之必然!

教育部通知,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2017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到2019年,“部编本”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此前在这三个科目上使用的多种形态的教材将告别课堂,成为历史。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

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基础中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设有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语文、是最难学好的一个科目,见效慢的科目,也是对教师功力要求最高的一个科目!

为什么要进行近乎颠覆性的改革呢?

这得追溯到新文化运动

在360百科里是这样表述的: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翻译”一下,新文化运动是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觉醒,是觉醒后的呐喊,是在呐喊中寻找出路。

因为在西方势力侵入以前,从大唐到大清,我们一直都沉浸在“有5000年历史,灿烂的文化,地大物博”的自我夸耀和自我陶醉之中,外蕃来朝,是要行跪拜大礼的。

1840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通商口岸。接着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日清甲午海战,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如同几根柱子支撑起的茅草屋,刚支起来就被一脚踹翻”。

一直叩拜天朝上国的日本,转身寻找新的主人,学习西方技术,并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中国的有识之士目睹这一切,奋发图强、改革创新成为必由之选。如何能快速学会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当然是首选“所见即所得,所写即所言”,白话文于是迅速被推广。

这就是文化运动的最根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