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对于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不会发生重要的影响是正确的吗

如题所述

抑郁症真正由于大脑基因而引起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的抑郁症的产生都是和成长经历有密切的关系的。而且说起来,不光是抑郁症,所有心理问题的产生根源都是性格因素导致,是人格(性格)发展不够健全造成的。在咨询过程中,实在是看见太多的朋友当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在心灵上就已经是创伤累累,而它们构成了我们性格的各种成分。尤其是束缚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心灵不能自由的那些部分,这样,我们在某些时候就活在了过去,因此没有能力根据已经变化的环境选择更好的应对方式--即缺乏胜任感,对不同环境的胜任感。因而彻底的根治之道是重塑人格。

至于说为什么在我国吃药的抑郁症朋友这么多,因为抑郁症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不普及,而专门进行心理咨询的机构又很少,有了抑郁症的朋友通常都是上医院看,所以吃药成为了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式。另外,是通常抑郁症比较严重了人们才会想到去治疗,开始可能没引起注意,或压根就不知道。当严重了时,大脑的生化过程通常会发生变化,这是长期的负向情感在大脑里积累而导致的,在一个逐渐而且还在持续变化的过程。吃药对一些朋友而言,可以比较快的调整大脑的生化过程,使它们恢复正常。吃药治疗,只是治标不治本(完全是生理原因导致的除外),如果不通过心理咨询或者是自我反思改变性格中导致抑郁症的那些因素,抑郁症再次复发毫不奇怪。其他的心理问题也是一样的。

以我个人的观点,要真正的走出抑郁症和其他的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咨询才是解决之道。太多的朋友吃药多年,不仅问题没有解决,症状反而严重的见得太多了,尤其是强迫症,那更是糟糕,导致症状的固着,对个体的影响更大。

今天写了这么多的内容,实在是有感而发。

正确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将可以和抑郁症及其他神经症告别。痛苦不是我们的人生,幸福其实是可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一.抑郁症的定义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抑郁是一种不愉快的心境体验。

所谓抑郁心境是指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所体验到的占优势地位的一种抑郁情绪或抑郁心情。

原发性抑郁症的概念:是指发病前无其他精神疾病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抑郁症。

二.抑郁症发作的特征性症状

(一) 持久的情绪抑郁或情绪低落

这种情绪抑郁低落通常要持续二周以上,是抑郁心境的重要表现,特征性症状。与正常人遭遇挫折所产生的情绪抑郁低落有所不同。

1. 正常人的情绪抑郁特点

(1) 有客观不良的生活事件存在,在这生活事件刺激之后产生情绪低落,用生活事件性质可以解释其情绪低落的发生。

(2) 情绪低落持续时间一般短暂,如数小时数天。

(3) 情绪低落抑郁不是天天如此,更不是时时刻刻如此。

(4) 经家人亲朋好友安慰劝解抑郁情绪可以好转。

(5) 变换环境,如外出旅游,逛公园或遇到高兴之事,可以冲淡不愉快的心情,或使心情高兴起来。或随生活事件的消失而情绪好转。

(6) 一般随时间的迁移,不快之情绪也日益淡化。

(7) 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交。

(8) 无抑郁症发作的其他症状,如认知障碍,躯体障碍等。

2. 抑郁症的情绪抑郁特点

(1)可以在身处顺境,无客观不良生活事件作用的情况下发生,令家人亲友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病人自己也找不出原因,感到莫名其妙就心情不好,情绪低落。

(2)有些抑郁症情绪发作之前,可以有社会心理生活事件发生,但这种生活事件与其抑郁之发生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不因生活事件的消除而情绪好转。

(3)情绪低落,抑郁往往持续数周,数月,不经治疗可长达年余或数年。

(4)情绪低落几乎天天如此,不经治疗难以消除。

(5)一般安慰劝解疏导,改变环境均难以改善其抑郁情绪。

(6)在情绪抑郁低落期间,高兴之事不能使其情绪得到改善,并不因高兴之事而高兴,感到高兴不起来。

(7)抑郁情绪随着时间的迁延,并不淡化,相反而日益加重。

(8)抑郁情绪多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

(9)具有抑郁症的其他症状,如认知障碍,精力减退缺乏症状。

(10)抑郁症的抑郁情绪的发生,有其病理生化代谢的基础。

(11)部分抑郁症(内源性抑郁症)的情绪低落有晨重夜轻节律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其生化代谢基础。早上及上午情绪低落明显,而黄昏时分开始减轻,晚上更轻些。而外源性原发性抑郁症,则往往早上情绪好些,下午尤其是晚上重些。

3.情绪抑郁导致的续发症状

(1)自尊心下降,自我贬低自己,自我评价过低 否定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否定自己的优点,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缺点不足。

(2)自卑观念 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他人,是人都比自己好。感觉自己无能,学习,工作,生活样样不如人。

(3)自信心下降 认为自己干什么也都干不好,或没有能力做好工作,学习,社交活动。遇事退缩,宁推不揽。

(4)自责自罪观念

(5)自杀观念及行为 认为自己活在世上对社会和家人无所贡献,还给人们增加负担,还是死了好。或认为罪大以死谢罪。

(6)注意障碍 主动注意力易集中,固定在抑郁心境及病志观念的体验之中,即主动注意力增强,而外界事物特别与妄想观念有关的事物亦引起其注意,即被动注意增强,而且因为心情抑郁,故注意力兴奋集中也缓慢,故出现注意缓慢。注意集中在抑郁心境体验及病态观念体验上,不易转移到工作学习生活上。

(7)记忆障碍 由于情绪低落,易引起平时回忆不起的,不以为意的回忆,显示远事记忆增强,尤其是不愉快之事的回忆,感到往事均是“错误”,“缺点”,一无是处,毫无作为,而自责,自怜,悲伤,叹息。产生往事不堪回首之哀叹。由于注意力固定于内心抑郁体验,病态观念的体验不易注意到日常生活客观需要记住的事物上,加之注意兴奋集中的缓慢,思维联想的缓慢,故易引起瞬时记忆近记忆的减退。有的甚至可以对熟悉之人和事感到生疏感,疏远感。

以上由于情绪低落所导致的认知障碍症状,可视为抑郁心境或抑郁情绪的续发表现。

这些续发症状具体到每个人,也许会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的是抑郁症的第二个特征性症状:

(二) 情感体验不能

1. 情感体验不能是抑郁心境的另一特征性症状。一方面是体验不到高兴,没有高兴的体验。另一方面还可能表现在对令人悲伤哀愁愤怒恐惧之事,不能在内心有相应的体验感受。虽然理智上知道事件的性质,知道自己理应有相应的内心情感感受,但是却无相应的感受。感觉自己好像“我没情感了”,“我变了一个人似的,变成无情无义的人了”,“我简直是木头人”……

2. 情感体验不能的续发症状

(1)兴趣丧失 表现为对一切娱乐事物,爱好的事物和活动均兴趣索然。

(2)被动注意力减退

(3)社交的退缩 表现为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不与亲友交往,显得孤僻退缩

(4)自尊心自信心下降,自卑自责观念明显

(5)自杀观念

(6)人格解体 由于缺乏内心情感体验,故感觉自己是“行尸走肉”,“只有空躯壳,而无灵魂”,“自己已不存在”。

(7)现实解体 表现为对客观事物也感到不是真实的,似是而非。

(三) 情感表达不能

1. 情感表达不能是抑郁症心境障碍的另一重要特征性症状。亦可以是抑郁症的首发症状,在抑郁症发作初期即可出现。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高兴欢乐悲哀愤怒恐惧的性质能认识,并能有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但是却不能将内心的这些情感体验用表情动作举止言行表达出来,尤其是不能用表情表达出来。即情感或情绪的表达障碍。

2. 情感表达不能导致的续发症状

(1) 社交退缩 由于不能表达情感,故不愿意与人交往,怕被人误解,怕受到指责。

(2) 自卑观念 自我评价低

(3) 自责观念

(4) 自信心下降

3. 这种不能够感觉,不能够悲伤的特点是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性标志,是属于抑郁症体验的核心。

(四) 精力不足缺乏

1. 精力不足,精力缺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体力活动以及躯体内脏功能或动力或活力不足,从而出现种种症状。

2. 精力不足缺乏的表现

(1) 认知活动减退 如感知觉能力,感觉综合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活动能力和效力的下降。工作,学习,生活,社交能力和效率的明显下降。情绪的兴奋或振奋能力的下降。

(2) 体力脑力活动的抑制或运动的抑制 表现出以下的症状:

a.体力下降或力气下降,突出表现易疲劳感,全身无力。稍微干点活,即使做些家务活,也感到疲惫不堪。

b.脑力活动下降,突出表现稍微进行脑力活动即感到累得慌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c.主动性积极性差 不论工作,学习,生活,社交活动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得消极,被动,拖拉,懒散,缺乏热情,干劲和活力。

d.生活慵懒 对日常个人仪表,衣着,起居饮食,个人卫生等均懒于讲究整理。

f.动机欲望减退缺乏 。

还有一些其他的症状,因为不是很常见,加上为了避免一些朋友的误解,反而自己吓自己,过于担心起自己的问题来,就不提供这些资料了。因为确诊和治疗还是到医院去比较合适,有不少其他的躯体疾病也会出现抑郁症的某些症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0
我们所提出的压力调适的系统方案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形成正确认知;调整自我心态;善于应对工作;尽情享受生活;掌握减压技术。三种主体协同(个体;组织;社会)。

  1、形成正确认知

  首先,要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压力的本质是什么?认识到压力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尤其是不仅要认识到它的消极面,还要认识到它的积极面。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得好:“压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其次,正确评估自己、接受自己。不要过高地把自己定位于无所不能;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是有所能而有所不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点,并使之最大化,你就因游刃有余而倍感轻松。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量力而行,随时调整目标也未必是弱者的表现。不要时时处处与别人比,尤其是不要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你可以分析一下你所有熟悉的人,他们一定有优越你之处,但也一定有不如你之处,不会有意外。

  最后,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这个环境中肯定是许多不公平、不合理、不适应、不近人情之处,但对个体来说,这个环境又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前提。我们只能入乡随俗,而不可能让乡俗随我。如果我们对环境的埋怨能改变环境,那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埋怨吧,埋怨可是件不费多大力气的事。可惜的是,埋怨不能改变环境,不能解决问题。

  2、 调整自我心态

  禅宗有句名言:“风也没动,帆也没动,是心动。”心理学家说:你眼中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你做出的反应,不仅是外部因素的导引,也是内心欲望的驱使。所以,缓解压力,的确需要外部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更需要内部有个良好的心态!

  调整心态的内容与方式很多,这里只能概要说明之:

  其一,记住好事,忘记坏事。

  你的心情不是取决于你尽遇上好事,还是尽遇上坏事,而是取决于你是记住好事,还是记住坏事。

  其二,利用幽默。

  工作是严肃的,但严肃不意味着刻板、死气沉沉。在工作中,有一些适当的、高品味的幽默可以化解冲突、可以活跃气氛、可以振奋精神、可以缓解压力。并且,它是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排斥它。

  其三,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们要多对自己说一些:“我行!我能胜任!我很坚强!我不惧怕压力!我喜欢挑战!”少对自己说一些:“我不行!我太差了!我受不了了!我要崩溃了”。 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影响你的心态,进而影响你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

  其四,保持乐观。

  乐观与悲观可以说是人们给自己解释成功与失败的两种不同方法。乐观者把失败看作是可以改变的事情,这样,他们就能转败为胜,获得成功;悲观者则认为失败是其内部永恒的特性所决定的,他们对此无能为力。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其五, 珍惜你所拥有的。

  人性的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企盼得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而对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却不那么珍惜。只有在失去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时,才倍感它的珍贵与不可替代。

  其六,善用合理化机制。

  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把自己得到的东西看着是完美的、符合自己意愿的。由此来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这就是“酸葡萄机制”和“甜柠檬机制”或曰“合理化机制“的本质所在。这种行为虽然不乏自欺欺人的色彩,但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适当地运用,对保持人类的心理健康,恢复心理平衡是有益的。

  其七,学会放弃。

  生活中,大部分人心里都在想如何更多地“拥有”,如面子、金钱、地位、权力、信任、知识、经验、能力、学历、人际关系。一样都不能少,通吃最好。结果是想拥有得越多,心理包袱就越大、越重。其实,我们可以放弃一些,拥有得太多,不也累得慌吗?

  其八,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忧郁的心境会导致生理上和心理上一系列的病变。而积极、愉快的心境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的顺利、事业的成功大有帮助。对于正确看待压力、缓解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也大为有益。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适时调整自己的心境,使之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至少说,不因自身心境的原因而徒增那些本来并不存在的压力。

  3、 善于应对工作

  回避工作去谈减压,工作压力是减了,生活压力又来了,发展的压力又到了。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工作是必须的,我们的所有减压措施只能在不低于现有绩效、甚至超过现有绩效的前提下才有现实意义,才有可行性。或者说,如果我们的工作效率与效益更高了,压力自然会有所减轻。

  具体举措有:

  其一,设计好职业生涯规划。你不可能适合做所有的工作;也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适合你。找到自己最恰当的职业定位点,你面对工作可能会乐此不疲,干起事来则是游刃有余;你会赢得尊重,你会获得自尊;当然也能得到应得的高额报偿,压力在你面前只是一个接一个有趣的挑战,而不是能够压垮你的负担。

  其二,提升工作能力。一个真正活得踏实的人是获得“个人安全感”的人。个人安全感的最主要的成份就是对自身工作的高度胜任。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艺高人也自信、也充实。的确,当你对工作高度胜任之时,你的面前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即使有压力也能坦然面对。

  其三,扮演好你在工作中的角色。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角色扮演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状态以及自我的内心感受。从诸多实例中,我们发现,许多职场人士的工作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中没能正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角色混乱所至。

  其四,挖掘工作中的积极面。如果仅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对之毫无兴趣,体验不到任何的乐趣与成就感,那是够累的。工作是繁重的,也是枯躁的,但也未必没有一点乐趣。我们要努力去寻找这种乐趣,去体验其中的快感。

  其五,学会分解、传递压力。要学会把压力分解、传递到你所在的团队的其他人身上。这不是推倭,什么事都是你一人做,一人担,别人也只好袖手旁观了。没准还在背后骂你呢?

  其六, 搞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这包括:与同事建立有益的、愉快的合作的关系;与老板建立有效的、支持性的关系; 善于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多建立培养一些非工作关系的人际交往圈子,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成为你的倾听者和意见提供者。

  其七, 做时间的主人

  要由你来安排做事的时间,而不是由事情来占满你的时间。工作压力每每与时间的紧迫感相伴相生。职场人士总是感到事情堆积如山,时间不够用。这就要求由你自己主动地、有序地、合理地安排时间。譬如,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解决时序;有些工作做在事件发生之前,而不是事后去救火。

  其八, 把工作与休息明确分开。工作时好好工作,休息时好好休息,总之,一定要有个界限。如果无时无刻不在想工作、干工作,工作压力就来了。这对你个人不利,对工作也不利。

  4、 尽情享受生活

  人活着必须要工作。只有工作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只有工作才能获取谋生手段;只有在工作中,人才能磨练自己,发展自己。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仅为工作而生活,那我们人就成了异化的对象。正确的人生态度应是:工作时工作,生活时生活。并以享受生活而非拼命工作作为人生的目标。

  享受生活并通过享受生活来缓解压力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保健活动:例如:适度的睡眠;讲究营养学;参与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态度……

  休闲活动:例如:度假;泡澡;按摩;泡吧(咖啡馆、茶楼)多结交工作以外的朋友……

  娱乐活动:欣赏音乐;养宠物;上网……

  家庭活动:做爱;与孩子亲近;打扮自己;购物……

  过去我们塑造的英雄人物、榜样人物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工作狂,从来不去玩耍;从来不顾家庭,他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只有一个主题——工作、工作再工作,就这样,仍意犹未尽。似乎,他们是一台二十四小时高速运转的机器。这么做对吗?好吗?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仁者智者都得承认一点,这肯定是一种非正常状态。一个人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5、 掌握减压技术

  人类是一个奇怪的动物,认识上想通了的事,行为上不一定做得到。比如,烟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吸烟行为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这时,就需要求助于其它技术的帮助。以下为诸君提供几种心理减压技术,我不知道是那一种,但肯定有一种能在不同程度上为您的减压、为您的放松提供有效的支持。

  理智情绪法

  理性情绪法的出发点是:只有改变人的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才能消除人的原有心理障碍。为此,艾利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 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解释和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性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观念,建立新观念(e)。这就是艾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人们的压力每每与非理性观念有关,因此,驳斥了非理性观念,建立起理性观念,人们的压力就能得到缓解。

  宣泄法

  弗洛伊德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方式之一:哭。哭是一个非常好的心理释放。作为一种纯真的情感爆发,是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释放体内积聚的神经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

  方式之二——去发泄吧(或出气室)。在那里,可以把想打的人痛打一顿,把想骂的人痛骂一番。或者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还可随身携带一个小皮球,郁闷的时候、要发火的时候,就狠狠地捏它一下。

  方式之三——替代性发泄。比如去看拳击比赛、散打比赛、足球比赛。去看暴力片

  方式之四——把压力、烦恼写出来。把压力、烦恼写出来,那怕有点夸张――“为赋新诗强说愁”。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记压力日记,把引发你压力的事件记录下来,再作理性分析,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

  自我催眠法

  所谓自我催眠,即指自己诱导自己进入催眠状态,利用“肯定暗示”促使潜意识活动,从而达到治愈疾病、调节身心的目的。它的特点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它的操作过程简便易学,从开始到结束都完全由自身控制。它对于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身心效率、开发自我潜能、缓解心理压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