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

如题所述

由“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可以得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推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扩展资料:

我国在1993年12月27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3102.8-93》,并在1994年7月1日起废除。

在专业的学术文件上需要使用“原子量”的概念的,均使用“相对原子质量”来代替(同时也废除了“分子量”,使用“相对分子质量”来代替),不过由于原子量有更深的内涵,学术界还不希望完全将其废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相对原子质量=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注释:

①:质量

②:碳原子元素符号

③: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且质子的质量大约为碳原子质量的1/12,故得出此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能作为计算公式)。

符号:Ar(r为下脚标,小写)概念与元素氩不能混淆。

相似算法: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不可作为公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12
把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分为12等份,(碳原子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碳原子它的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加起来是12,所以把它称为碳-12。当然还有其它如碳-14等,它含有8个中子和6个质子加起为14。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1/1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667e⁻²⁷kg。

计算方法
(1.993e⁻²⁶)/12=1.667e⁻²⁷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e⁻²⁶)/(1.667e⁻²⁷)=16(约),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这样就要简便得多。
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基本单位是1。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C-12)的质量的1/12(约1.667e⁻²⁷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kg)ne。
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
一种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式量),但请注意:只有当该原子、分子、离子的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时,才符合本规律。

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某种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质量/[(1/12]mC
≈原子核质量/(1/12)mC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一个质子的质量+中子数*一个中子的质量]/(1/12)mC
=[质子数*(1/12)mc+中子数*(1/12)mC]/(1/12)mC
=质子数+中子数
第3个回答  2017-05-08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如下: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12*元素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暨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简称IUPAP)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C=12.0000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1979年,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提出原子量的定义。
第4个回答  2016-04-15
相对原子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国际上之所以要选用碳-12而不用碳-14是因为当选用碳-12原子作标准时,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和使用)。那每一份的质量就是:1.993x10(-26)/12=1.661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1x10(-27)=16(约),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这样就要简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