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的由来~

我们福建自称为八闽,我一直想搞懂为什么我们福建会称为八闽?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扩展资料:

福建自古称“闽”,“闽”的意义就是门内供着一条蛇。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并不把它归为“门”部,却归之“虫”部,释义是“闽,东南越,蛇种”。

古代百越的越族一个主要分支——闽越族生活在闽江流域和东南丘陵和沿海多蛇地区,以蛇为本氏族的象征,或以蛇为图腾,认为蛇是本氏族的祖先加以顶礼膜拜,因此闽越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保留着崇蛇风俗,“披发文身,以像鳞虫”,有断发文身习惯,把蛇形刻画于身上,以祈求避免遭受凶猛动物的侵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1-19
“八闽”之由来
福建亦称“八闽”,从“闽”字来的。
有人说,福建因有闽江,故简称“闽”。这种说法不合事实,因为称闽在前,而闽江之得名在后。“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之称呼,亦称为“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史记》吴大伯世家条的“索隐”对“荆蛮”解释说:“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因此,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闽越”。闽到后来既是族称,也兼称地名,即指福建这块地方。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

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故。

称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八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

这当中,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福建除了原有八个府的行政单位,还有台湾府也属于福建管辖。这样,福建曾有过九个府的年代,所以八闽的福建又有”九闽”之称。直到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台湾建力行省,与福建分治,于是九闽的福建又恢复八闽之称。

清以后,福建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但人们都以习惯来称呼福建为“八闽”。因此,闽和八闽,成为福建的简称和俗称。
第2个回答  2006-01-19
如今的八闽是代指。最早称为八闽原因则是北宋时的行政划分,共计福、建(今建瓯、武夷山市、浦城等地)、泉、漳、汀、南剑(今南平、尤溪、将乐诸地)六州和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二军,南宋时虽然晋建州为建宁府,但“八闽”的统称就这么传下来了

1 福州
2 (建瓯+武夷山+浦城== )
3 泉
4 漳
5 龙岩在汀州
6 南剑=南平 (南平、尤溪、将乐诸地)
7 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 )
8 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

参考资料:百度贴吧 > 福建吧

第3个回答  2006-01-19
1 福州
2 (建瓯+武夷山+浦城== )
3 泉
4 漳
5 龙岩在汀州
6 南剑=南平 (南平、尤溪、将乐诸地)
7 邵武(今邵武、光泽诸地 )
8 兴化(今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诸地)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4
《辞海》的解释是:八闽是“福建省的别称。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

《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七闽增一闽:唐初增设漳州,正所谓“七闽宜增为八”,这才是八闽由来,其后宋、元的州、军、府、路的变迁,只是因其数恰好为八,正符合此前已有的八闽称谓,后人套用而已,绝不能误以为八闽由此始。

另外,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闽地置经略使,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为名,此为福建得名之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此福建设省之始。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http://forum.gd.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51&fid=1365&itemid=611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