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兄弟决裂的诗句

快!

别了,哥哥
  
  出狱后,白莽听说母亲为他思念成疾,就利用养伤的机会,回家探望。母亲才知道了他所从事的活动十分危险,但母亲没有阻拦他,只是一个劲叮嘱:“柏庭,你要小心呢!”
  1927年9月,白莽考入同济大学附属德文补习科一年级乙组,和同学中的共产党员王顺芳、陈元达结成好友。不久他转为中共党员,当上了学生代表、学生会干部,主办油印文艺刊物《漠花》。1928年初,白莽加入蒋光慈、钱杏邨(阿英)组织的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组织关系隶属于上海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书记潘汉年,支委阳翰笙。这段时间,他的创作也进入一个高潮,《独立窗头》《孤泪》《给某君》《啊!我们踯躅于黑暗的丛林里》等,都是掷地有声的檄文。
  “呵,我们踯躅于黑暗的,黑暗的丛林里,/世界大同的火已被我们煸起,”煸起,/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喷着怒气……/在火中我们看见了天上的红霞旖旎!”
  同年秋,白莽再次被捕。大嫂张芝荣托徐培根在上海找熟人保释。获释后,他回到同济大学。党组织考虑到他和王顺芳、陈元达的安全,安排他们暂时转移到象山。10月,白莽在二姐徐素韵任校长的县立女子小学当教师。他以小学教员作掩护,深入白墩、爵溪等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编写革命诗章,发动学生排演话剧,到乡下村镇演出。观者如堵。
  1929年2月,白莽在二姐资助下,重返上海,在找到地下党组织后,他决定离开学校,专门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人运动。至此,白莽完全实现了从叛逆青年向职业革命家的转变。
  他的一意孤行大大触怒了以徐培根为首的家长。他不仅没有按照兄长所期待的去做,反而因为有一个这样的弟弟,使得哥哥们在国民党军队里受到牵连和怀疑,影响到升迁和发展。
  劝的劝,哄的哄,逼的逼,都不能让白莽回头。徐培根失望至极,在白莽第二次遭捕后,他已无心营救,如果不是大嫂张芝荣出面,白莽恐怕凶多吉少。不久,白莽收到徐培根一封痛斥他的信。这封信促成他写下了与兄长的决裂诗《别了,哥哥》: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不要建功,/只望向真理的王国敬礼。/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这是白莽极为重要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骨肉亲情。白莽并不是冷酷无情,相反,他对兄长充满着手足之情。第二,对社会、人生,以及自我前途的洞察,说明他的所有行动都不是情绪化,不是冲动,而是良知和真理指令下的奋然前行。第三,抱着必死的决心,对此一战斗的凶险性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一个成熟的革命者的宣言。
  我以为,这是白莽的第二次牺牲——他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和亲情。断然放弃那么优越的条件,放弃一切可以让个人舒服、美满、幸福的因素,全身心投入到战斗当中。这是令人敬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