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高中政治必修一。 生物必修一。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和重点。 不要太多,但最重点要完整。 好的额外奖

如题所述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2
政治:经济生活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①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①树立自主就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3、就业的意义?(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力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在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有利于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3)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利,不断改善民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2)国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4)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劳动力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5)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学习,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和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自主创业。

5、市场调节的优点、局限性、手段、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1)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反应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能促使生产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存在不让调节的领域。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3)市场调节的手段:价格、供求、竞争。(4)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6、国际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手段?

(1)原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7、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政治生活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有哪些?(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3、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各种污染等。

4、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什?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5、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6、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①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却是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廉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8、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是什么?①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治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义务是什么?法律地位: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义务:(1)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2)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3)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权力:审议各项议案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10、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团结;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坚持民族共同繁荣。)

1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1)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12
真的很感谢楼上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