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意义

如题所述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课堂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其标准是什么?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提出的有无意义和价值,直接影响着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至成败;一堂的课的教学水平也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上。所以,教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标准,用心、精心地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问题主要是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分析、解决的。课堂问题的提出与设计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其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才亲切、自然、流畅,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水到渠成地生成新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在初三复习“养成亲社会的行为”这堂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情景和问题:
案例一:在城市繁华的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衣衫褴褛的七八岁、十一二岁的未成年人跪在地上向行人乞讨,有的还打着“爹死娘亡,生活艰难”的招牌。
(1)、如你路遇这种情况,会怎样做?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2)、如果你知道这些孩子是被某些组织所控制,是其敛财的工具,你还会不会向他(她)施舍?也请你说明理由。
(3)、造成上述社会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城市是道美丽的风景线,但象造成“少年儿童大街行乞”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诸多不和谐音符还是存在的。请你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该情境源于学生身边实际生活,学生阅读分析起来也很自然,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生活中遇到或讨论过的,现在拿到课堂上来,就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和完成后,学生就会有新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生成:教材上讲到要养成关爱、帮助他人的亲社会行为。那么,现在通过该情境体验,会产生新的认识:要在明辨社会是非善恶的基础上,培养自己亲社会的行为。
二、问题的提出与设计要具有逻辑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新课程标准更是围绕学生不断扩展生活领域,将不同类别的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淡化学科体系,强调生活主题,引导学生爱惜自己、关心他人、关注国家。这就决定在设置教学情境的问题时,要注意降低问题的重心,不要把问题设置的过大过空,使学生不感兴趣或没话可说,同时也要注意其内容的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上述案例中的第一个问题由材料本身入手,做简要回答即可;第二个问题用了一个情景预设,使其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第三、四个问题是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认识、拓宽视野,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四个问题层层递进的,由浅入深,同时也体现了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三、要注意引导感悟式和选择冲突式这两种提问方式的所占比例和先后顺序。引导感悟式提问的预设比较强,答案相对确定;选择冲突式的提问比较开放,问题中含有矛盾和冲突,学生可以做出自己选择和思考。一般来说上课堂开始和行进过程中适宜采用选择冲突式问题,这样学生比较有话说,参与度高,热情高。课堂的结尾是学生新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生成的时间,这时引导感悟式的问题比较收敛,能够起到巩固课堂成果的作用。
上述案例中的第一、二两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都能说几句,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三四两个问题,相对来说在教材上有较为固定的理论支撑点,在这里只是紧密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思维上看,学生也经历了由分析到综合总结的过程,在参与体验后,享受收获的快乐。
四、要注意两难问题的设计和对学生的引导。一个人在面对两难问题时,其内心信念用心 爱心 专心 2
道德的标准就会受到挑战、陷入困惑,从而引发深思而使其思想道德得到提高。所以,两难问题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困惑与矛盾,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让每个学生在思考后想说话、有话说 。但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学生解决两难问题的过程中抓住适当时机、做出恰当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上述案例中的第二两个问题就是一个两难问题。如果向其施舍,就会助长某组织某集团的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会有跟多无辜少年受到迫害;如果人们都不向其施舍,其生命健康一定会受到某组织的侵害。学生通过思考和争辩,会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也在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思想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所以,课堂问题只有按照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标准,遵循思想品德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四大特征设计与提出,对于教育教学才有意义、有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