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企业管理

如题所述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做好企业管理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中国流传已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但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是我们至今仍然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就我们公司目前的一个现状,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准确的说出每种产品的具体成本是多少,一个企业连自己的生产成本都不清楚,也就等于说自己都还不了解自己,在这种情形下想要达到百战不殆的目的根本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个人认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做成本核算,先列出成本的几个大块—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等,然后再将各个大块细分,用一个成本核算表来进行成本核算及分析,从而掌握公司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并据此计算各种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根据各种成本所占的比例来分析各项成本是否合理,有无下降的空间,如果可以下降又大约可以下降多少,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下降。做好这些工作,我们仅仅是做到了知己,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的生产成本,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又在哪里。面对竞争对手的优势,我们必须思考我们需要用怎样的方式以及通过多长时间花费多少资源来追赶甚至超越竞争对手。面对竞争对手的不足,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或许竞争对手今天正在犯的错误,有可能就是我们明天可能会犯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用竞争对手的弱点不断的告诫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了解竞争对手(其实还需要充分的了解客户)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二、 对待工人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热情,对待错误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当今社会,人们在企业管理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是第一生产力”,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个企业真正重视了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呢?绝大多数企业在绝大多数时候仅仅是把“人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当成了一句口号在喊,根本没有具体的措施来体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也没有真正重视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而我们企业也如同大多数企业一样,在这方面极度欠缺。我们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深入员工队伍中细致的了解员工心声的精神,对于员工的突出表现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而面对员工的过失也是过多的表现出“好人主义”,完全没有做到“执行制度必严,奖罚公正有据”。如果我们想要搞好企业,以“人”这一第一生产力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企业的财富是靠员工来创造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而且是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优秀员工,对于员工的小改小革我们要给予精神上及物质上的奖励,打破动不动脑一个样的传统管理方法。另外,公司(管理人员)应该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质情的问题,关心员工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当员工生病时给一句真诚的问候,当员工过生日时送上一张小小的卡片再加上亲笔写下的祝福,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是我们每天都必须要去做的,但不同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满怀热情去做一件事与满腹牢骚的去做一件事,我想所产生的结果一定会相距甚远甚而至于大相径庭,因此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我们自己对公司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决策首先要深刻的理解,充分的认同,只有自己对某件事情认同了,你才可能有信心去做它,去做好它。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非靠我们某个人或某些人来实现的,我们需要借住于企业所有人员的力量来达成这个目标,因此我们在自己充分认同之后,要引导公司的所有员工产生认同感,带动公司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人云:细节决定成败,不少企业几十年的荣誉与光环在瞬间消失殆尽,原因就是在于忽略细节,对于存在的小错误小毛病视而不见,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时而久之小毛病弄出大问题,企业倒闭也再所难免。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细节,不放过纠正任何一个错误的机会,发现一个错误就必须纠正一个错误,发现一个问题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任何问题发生,我们均要搞清楚何时何地发生何事,事故责任人是谁,有否给公司带来损失,带来的损失有多大,怎样才能有效防止同类事件的再度发生,否则我们永远不会有进步,企业也永远不会有进步。
三、实现表格量化,坚持走动管理:
企业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数据,一个忽视数据管理的企业肯定不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因为我们只有通过企业中的种种数据才能分析企业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有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比如说一个企业的非一线生产人员占全厂总人数的比例,一个成熟的企业一般会将非一线生产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这样的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效率,每个人的职责分工非常明确,而且每个人在任何时候的工作量都是十分饱满的,绝对不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而大多数企业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公司也同样没有做到。尽管我们公司现在有一些报表,但现行报表资料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没有将所有的报表汇总起来加以分析,因此导致管理的肓目性和人员调动的不合理性。比如说车间每天交上来的生产报表,经常出现报表内容错误或者重报、漏报的现象,如果不是一个对现行生产十分了解的人,根本就会被报表的内容所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因此规范各种表格,实现表格量化在我们公司目前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想问题、做决策,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办公室,不断的巡视工厂的每个部份,只有在不断的巡视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四、适当的人才储备,科学的选拔、聘用人才:
人们都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怎样才能选拔好的人才,留住好的人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我个人认为作为企业的人才,首先要对企业有高度的忠诚,一个对企业没有忠诚感的人,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为之所用。第二则是对企业的文化要有认同感,第三则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第四是要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则是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明确了什么是人才之后,我们就应该想怎样去选拔或者招聘人才。通常情况下,我们应该以企业内部选拔人才为主,选拔人才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通过以上五点对其进行考评,考评达标者予以录用。而对于在其位不能谋其政者,我们应该果断的处理,否则就会出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后果。
五、抓大放小: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为主要的工作当中去。这样我们就需要把自己的工作理一理,分清楚哪些是主要工作,哪些是次要工作,主要工作必须自己亲自去完成,次要工作可安排下属去完成,只是安排时间去监督检查下属的完成情况。
六、 以目标结果为导向:
管理企业不同于做父母(其实就算做父母也不能这样做),什么事情都要帮下属去想好,画好筐筐定好路线让下属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工作,这样的企业缺乏生机,员工也缺乏创造力。我们应该给下属适当的自由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设定一个目标,给下属一些适当的资源,而至于具体用什么方法去实现这个目标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应该做过多的干预,让下属自己去想办法,但我们必须从旁边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7
现代的企业管理是综合的管理、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的全面体系。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管理基础工作处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基层,各专业管理处于中间层,综合管理则处于最高层,这三种管理工作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管理基础工作是“地基”,专业管理、综合管理是“楼层”,“地基”扎实,则大厦 稳固,否则将屋倒楼倾。管理基础工作是实现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基础工作也只有与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相结合才具有存在的意义,才能搞好企 业管理。因此要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必须首先从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抓起。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规范制度,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第三、搞好标准化工作 第四、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第五、加强班组建设 第六、建立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 第七、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 第八、推行信息化管理
第2个回答  2014-02-22
去读个mb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