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信息化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去做?

现在国家大力建设新农村,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作为大学生该怎么去做了?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升华理想增长才干

  编者按:2008年4月1日,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召开了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会上,王丽娜等4位已到乡镇、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代表,结合实际,畅谈了自己在农村基层工作、锻炼、成长的亲身经历,介绍了到村任职的体会。魏华伟等2名准备报名应聘到村任职的应届毕业生代表也作了发言,表示了自己的决心。现将这6位同志的发言材料予以刊发。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三棵树乡杨楼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戈新化

  我叫戈新化,今年24岁,毕业于南京财经大学。去年7月,我作为江苏省委、省政府选派的1011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满怀激情与希望,到宿迁市宿城区三棵树乡杨楼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到村后,我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安心扎根农村,真心与村民相处,诚心为农民服务,很快赢得了当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2007年12月8日,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我光荣当选杨楼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要有扎根农村、奉献社会的坚定信念

  大学毕业时,我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应聘到大城市对口单位就业;二是继续留在南京考研深造。但在得知省委、省政府准备选派千名大学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决策后,我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到农村去。

  对我作出的选择,家人亲邻非常不解:"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怎么又回到农村呢?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我耐心地做家人思想工作,和他们讲自己关于鸡和凤凰的想法:我考上大学,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但为什么凤凰飞出了那么多,鸡窝还是鸡窝,而没变成凤凰窝呢?关键是农村缺乏人才。现在省里制定这么富有吸引力的政策,号召

  大学生到村任职,如果我们这些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再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乡亲们一些帮助,给农村发展添一点活力,我们农村的落后面貌何时才能得以改变?通过深入的交流,我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并最终通过了组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如愿踏上了脚下的村官路。

  二、要有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满腔热情

  我所在的杨楼村素有"鸡鸣闻两省、狗吠听六乡"之称,地处偏僻,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在外打工,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缓慢。面对这种状况,我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相反,我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无论有多难,决不当"败将",更不当"逃兵",决不能让人家小瞧了我,更不能让人家因为我小瞧了我们大学生村官!带着这股倔劲,我开始了我的村官之路:一是动真格。省委、省政府要求地方在乡镇妥善安排我们的食宿。宿迁在这方面想得更是周到,单身宿舍、电视机、电风扇等一应俱全。但由于乡里距村还有二十里路,开展工作很不方便,为此,我毅然搬到村里一间简陋小屋中住下来。这个举动拉近了我同杨楼老百姓的距离,心也贴得更近了。

  二是动真情。一到杨楼,我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看到一些家境比较贫困的农户,我经常习惯性地从身上掏出一些钱接济他们。我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促膝谈心。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整天端着架子、卖弄学问的洋秀才,而是一个和他们一样朴实、敦厚的土村官,有什么掏心窝子的话也都愿意跟我讲,我也逐渐成了他们的"自家人"。

  三是动真招。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我开始反复思索加快杨楼发展、促进脱贫致富的对策措施,并着手为杨楼量身定做短中长发展规划。目前短期规划中的道路畅通计划已经付诸实施,杨楼老百姓纷纷夸我:"戈书记人小志大,能说会干,这样的干部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三、要有开拓创新、敢想敢干的过硬本领

  当选杨楼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后,我多次召开居支两委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目标。这段时间,我深切感受到了杨楼人对我和新班子的期待,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我意识到,我只有与杨楼人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只有为杨楼老百姓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才能使杨楼老百姓早日脱贫致富,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一是解民忧。去年底,上级集中发放高速公路占地补偿款,金额高达90万元,涉及300多户人家。这项工作老矛盾很多,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新的矛盾。

  为了保证补偿款顺利发放,我多次召集村组干部研究、充分听取群众代表的意见,短短一周时间,我就拿出了一份周密方案,保证了补偿款的顺利发放。春节慰问工作中,我认真组织、统筹安排,把上级下拨的慰问物资足额、及时、公正、透明地发放到了贫困户手中。我的家在新沂,离杨楼不足百里,家中更有体弱的父母,但为了工作,我也曾几个月不回家一次。今年过年,我也只是在大年三十到家与父母吃了个团圆饭,初一一大早就又回到了村里,逐户给贫困户拜年,为他们送去村党组织的关心,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二是顺民意。出行难一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首要障碍,也是杨楼群众急盼解决的第一难题。通过调研,我前后拿出四套方案,最终制定了一个干群普遍满意的"以奖代扶"方案:拿出自己积攒的5000元工资作为奖金,奖励修路先进的小组。修路期间,我每天吃住在工地。一次,一位老大爷看到我拿着煎饼咸菜做午餐,心疼地说:"孩子,真苦了你"。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新春茶话会上,37位事业有成人士自愿为修路捐款23050元、出义务工30个,杨楼出行难将很快成为历史。

  三是帮民富。杨楼有一个玻璃纤维厂,因为资金缺乏,经常陷于停产状态。我一方面协调解决2万元周转资金,一方面设法给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其它困难。现在该厂生产状况已经大大改观,不仅产品畅销省内外,而且带动了本村一批富余劳动力就业。为在杨楼发展高效农业,我多方奔走联系,现已招引一家提供农业服务一条龙的农资公司,它将为我们引进一批优质旱稻种,并保证在稻子生长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农药、化肥、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服务。

  回顾到村任职以来所做的工作,我的感受很多,但体会最深的有三点:第一,才华在农村中得到施展。大学生到村任职大有用武之地,大有事业平台,完全能够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农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农民需要我们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需要知识的支撑。只要我们勇于走向农村广阔天地,并付出努力,就会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拥有光明的前途。

  第二,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主持杨楼工作后,我又重新当起了"小学生",坚持多问、多听、多记,主动和村民交朋友,心贴心交流,面对面请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村情民意,了解村民们的所想所盼。这些举措,拉近了我和村民的距离,增加了村民对我的认同感,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

  第三,信心在关爱中得到坚定。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引导。首先,宿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创新举措、创设载体,把我们"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服务,当自家孩子来关爱"。其次,我有幸参加了宿迁市委扩大会,并赴华西村进行驻村培训,与吴仁宝老书记面对面交流对话。正是组织上为我搭建起优良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平台,给了我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力量和方法,使我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基层、奋发有为的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将牢记李部长的谆谆教诲,以这次座谈会为新的动力,新的起点,以实际行动践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继续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在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进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焕发青春绚丽的光彩,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3
当然是为自己的前途早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