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春有贴年画的习俗,画中的鲤鱼代表哪种寓意

如题所述

古代新春有贴年画的习俗,画中的鲤鱼是跳龙门的意思,寓意飞跃、更进一步的意思。

古代汉族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1
依典故之寓意:

"鲤鱼跃龙门"比喻飞黄腾达、功成名就、一举成名、出人头地,平步青云也可用来比喻考试高分、金榜题名、苦读有名、奋发向上。
鲤鱼是鱼中之王,只为它可以变换成龙,所以自古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那种优美中透露出刚毅的气质正是完美体现东方人士的情操,更是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涵养。
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谐音之寓意:
鲤鱼的"鲤"谐音于利润的"利",象征生意兴隆、一本万利、家家得利、一切顺利。
鱼是“余”的谐音,因此,人们用鱼形来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等。在鱼形图案中,鲤鱼和金鱼的内容和形式较为丰富。就是因为“鲤鱼”和“利余”同音、金鱼与“金余”同音,而备受青睐。取其谐音,就有了大鲤鱼的“得利图”、“连年有余”图等。因为,鱼直接对应了人们对富裕、吉庆、求福的心理,含义处处得利、生活幸福。
“鱼”又和“玉”同音,含有浓郁的吉祥寓意和情趣,所谓“金玉满堂”,那是多么美好的生活乐趣和意境。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莲”是“连”的谐音,年是“鲶”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又年年有鱼.连年有余是称颂富裕祝贺之词。每逢春节,人们总要供奉活鲤,并要在晚上吃芋(鱼)头,以示来年丰收。在包饺时也要剩很多菜馅以示来年财余。今天,连年有余不仅常见于平常百姓,在各企业单位中亦能盛行不衰。
  古代吉祥图案。主要以鲶鱼作成装饰纹样,寓意“连(莲。连同音)年(鲶。年同音)有余(鱼、余同音)”。在清代的各种装饰上常见应用。

  “连年有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许多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民间年画、剪纸、玉器中都有这类题材,采用谐音寓意,属于吉祥寓意的表现形式。例如杨柳青年画、武强年画、杨家埠年画、蔚县剪纸等都有“连年有余”,变现主题相同,但是各有特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1-11
1,鲤鱼存在于中国家喻户晓的传说,鲤鱼跃龙门中,传说越过龙门就能化身成龙。
2,在节日年画中,鲤鱼代表祥瑞和祝福,意味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家中大有发展。
第4个回答  2015-11-01
代表年年有余(鱼)的意思,鲤鱼跃龙门之意.图吉祥.
相似回答